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La、Co取代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La、Co取代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a、Co取代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黄凯 ,刘先松 ,周圣强 ,王 勇 ,蔡霞 , 孙红军2,马 宝 ,Pablo Hernfindez—G6mez (1_安徽省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2.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34000; 3,Departamento de Electricidad Y Electr6nica,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Valladolid 4707 1,Spain) 摘要:采用陶瓷法制备了La、co取代的M型锶铁氧体Sr1一 LaA ̄e12-xCocO19(x=-O.05-0.20)。用x射线衍 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永磁材料测量仪对粉末样品的结构与磁学性能进行了观测。系统地研究了La、Co取代 对M型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替代量 的增大,内禀矫顽力E 增大,而比饱和磁 化强度as和剩磁 先增大后减小 La、co部分取代能明显改善M型锶铁氧体的内禀磁性。 关键词:M型锶铁氧体;La、Co取代;结构;磁性能 中图分类号:TM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30(2006)04—0017—03 Effect of La,Co Substitu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Type Strontium Ferrites HUANG Kai ,LIU Xian—song ,ZH0U Sheng—qiang ,WANG Yong , CAI Xi .Sun Hong-iun ,MA Bao ,Pablo Hernfindez.G6mez 1.AnhuiKeyLaboratoryoflnformationMaterials&Devices,Schoolof P vsics&Materials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DD39,( 口 2.Anhui 77口nyuan Technology Co.Ltd,Hefei 23 D China; 3.Departamento de Electricidad Y Electrdnica,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Valladolid 47071,Spain Abstract:La—Co substituted Srl— La_ e12一 019,M—Type strontium ferrites were prepared by ceramic processing.The c ̄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was sudited by means of X—ray difraction(XRD)and vibraitng sample magnetometer fVSM).The influences of La—Co subsittu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ites of S 1 LaxFe12_xCOxO19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tirnsic coercivity E increases,whil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s and remnanence magnetism Br increases at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s slowly wih itncreasing substiuttion amount.A suitable amount of La—Co substiuttion may remarkably increase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s and the intinsic coercirvity . Key words:M-・type srtontium ferrites;La・-Co substiuttion;structure;magnetic property 1引言 由于锶铁氧体的原料价格便宜、耐氧化性能优 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锶铁氧体的开发利用是磁 性材料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制备M型铁 氧体有多种方法【2】,如化学共沉淀法【3】、水热法【4】、 异、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和磁能积、具有单轴磁晶各 向异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被广泛用作永磁材料【1】, 而且在微波、磁光、高密度磁记录介质等方面也 玻璃晶化’法【 、凝胶.溶胶法 ・ 、陶瓷 1等。目前, 一般工业生产都采用陶瓷法。 多年来,人们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锶铁氧体粉末, 一方面根据超微粒子具有的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设 收稿151期:2005—10—31 修回151期:2006一叭一25 法减小粉末的粒度,另一方面致力于微量元素掺杂,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资助课题(2005KJ033ZD) 作者通信:E-mall:xiansongliu@yahoo.corn.cn 通过掺杂或组合掺杂来实现各种离子代换是研究磁 17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06年8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性材料的交换作用、磁晶各向异性等本征特性和改 善材料磁性能和物理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早在上 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发现添加稀土族的La离子和过 渡族co离子等可以提高永磁铁氧体的磁性能 。本 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Sr卜J aJ1e12一xCoxO19型铁 氧体,系统地研究La—Co取代对M型锶铁氧体的 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2实验与测量 将纯度为98%的Fe203、La203、Co2O3以及97% 的SrCO3粉末,按Sr卜rIa ;12一xCo ̄O19(x=-0.05, 0.08,0.10,0.15,0.18,0.20)化学计量进行配料。 原料和水按1:1搅拌均匀,置于高能行星球磨机 中进行8h一次球磨,使粉料粒径达到llam,干燥、 研磨均匀后于1280℃预烧2~5h,制得预烧料。所 得到的预烧料细粉和水按1:1搅拌均匀,添加少 量的Al2o3、Cr 2O3、Bi 2O3、SiO2、CaCO3及高岭 土等,置于高能行星球磨机中进行24h二次球磨, 至粉料粒径为0.81am,滤布吊干,湿压成磁瓦。样 品在1150~1250℃温度下于空气中,分别在马弗炉、 两条30米的辊道窑烧结,保温1~2h,随炉冷却, 制得不同烧结温度的系列样品。 采用日本Mac Science公司MXP18AHF型转 靶x射线衍射(xRD)仪分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 相变过程。利用日本Riken Denshi公司BH一55型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JJ量粉末样品的磁化曲线 及比饱和磁化强度 随掺杂量的变化,其最大外 加磁场为1.2MA/m。采用中国计量科学院的MATS 一2000型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测量块材样品的其 他磁学性能。 3结果与讨论 3.1微结构 图1是1215℃烧结样品的XRD谱。由图1 可见,当X 0.2时,样品均为单一的磁铅石相结 构,没有发现其他杂峰。这说明在低含量掺杂( 0.2)时,La 、co2+离子已经进入锶铁氧体的亚 晶位中。 图2是X=0.15(Sro.85La0.15Fe11.85Coo.15O19)分别 在1207℃、1215℃、1231℃烧结样品的XRD谱, 可以看出,在三个不同烧结温度下样品均为单一的 磁铅石相结构,表明在这些温度下有利于生成物的 形成和离子取代。 18 0 ‘窨 号 号 雷 尝 2 a/(。) 图1 1215℃烧结粉料的XRD谱 (标明衍射指数的为M相) 巷 号 号 罢 4o 5O 2 0/(。) 图2 不同烧结温度Sr0.85Lao.15Fel1.85Coo.15Ol9 样品的XRD谱 3.2磁性能 图3为不同烧结温度Sr1-xLaxFel2一 0 19样品 的比饱和磁化强度 。由图3可见,在X 0.18, 随着取代量的增加,比饱和磁化强度 均增高, 在X=0.18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减小,这表明低 含量La、Co掺杂可以提高饱和磁化强度。 图4是三个不同烧结温度块材样品的内禀矫 顽力 i随着取代量的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随 着取代量的增加,样品的内禀矫顽力 i总的趋势 是不断增大。而且烧结温度对样品的内禀矫顽力 风影响比较大,1215℃烧结样品的风最大,1231 JMagnMaterDevices Vol37 No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下 ● ● b X 图3 Sr!.xLa ̄Fel2 Ol9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 ℃烧结样品的风i最小,因此可选择1215 ̄C为最佳 烧结温度。 图5是1207℃、1215℃和1231℃烧结块材样 品的剩余磁通密度辟随取代量 的变化。从图3已 知,随着取代量的增加,内禀矫顽力风j变化的总 趋势是不断增大的。对于剩余磁通密度辟,三种温 度对应的曲线趋势相同,x=O.08附近有个谷,x=O.16 附近有个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辟的总趋势是先增 后减。而且不同的烧结温度对辟影响很大,要想获 得较高的磁能积,必须在合适的温度下烧结。 图5不同烧结温度Sr1一 LaxFe12-xCoxOl9 块材样品的剩余磁通密度B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La、Co取代对磁性能影 响明显。我们知道,亚铁磁性材料的磁性来自于亚 晶格中自旋向上与自旋向下的磁矩之差,Fe 在 SrFe12O19有不同的亚晶格自旋取向和晶位分布。 Morel等人IⅢj对Sr卜xLaxFe12-xCoxO19( =0 ̄0.5) 的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大部分的Co2+代替Fe¨占 据4f2位(自旋向下)和2a位(自旋向上),同时, 少数2a位的Fe¨变价为Fe2+。穆斯堡尔谱研究表 , ,Co 在4f2和2a亚晶位上的分布是随机的。 由于Co 磁矩(3 )比Fe 离子磁矩(5 )要小,因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06年8月 X 图4不同烧结温度Srl—xLaxFel2一 o l9块材样品的 ,cj 此,我们认为在低Co含量情况下造成饱和磁化强 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o2+进入4f2晶位(自旋 向下)的离子数多于进入2a位(自旋向上)的离 子数,从而导致自旋向上的磁矩与自旋向下的磁矩 之差增大。我们估计,研的轻微增高间接证明了 Co2+代替Fe¨既发生在自旋向上的晶位,又发生在 自旋向下的晶位。而风i的增大是由于离子代换导 致磁晶各向异性场 的增大所致。 图6是采用永磁材料自动测量装置测量的一 个具有代表性样品的磁性能。在图中,Br=0.388T, i=395kA/m,(朋) =28.4 kJim 。材料性能达到 了日本TDK公司的FB6系列水平,可满足国内厂 商对高内禀矫顽力磁瓦的需求,以替代进口。 H/kA・m一 图6 SrhLaxFe xCoxOl9块材样品的典型退磁曲线 4结论 (1)利用陶瓷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La、Co代 换M型锶铁氧体。1215℃退火样品磁性能较好。 少量La、Co掺杂(瑚~0.2)的锶铁氧体仍然保持 磁铅石相晶体结构。 (2)在适量的掺杂条件下(xS_0.2),块材样品 的剩余磁通密度辟先增加后减小,而其内禀矫顽 (下转29页)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结果分析 在本模型中绕组的绕制方式为初级在内、次级 在外,开关电源变压器中最热的地方在初级绕组 中,这是由于在高频下绕组的涡流损耗增大所致, 因此在设计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时应着力减小绕 组损耗,这可以通过合适直径的导线多股并绕、采 用初,次级绕组分段结构等方法来实现。 初级、次级绕组的温度相对于磁芯来说分布较 均匀,这是因为铜的热导率是铁氧体的近100倍。 磁芯引线槽附近由于散热条件好,故温度相对 其它同半径的区域低。磁芯中心柱温度由于两端与 磁芯的底部和顶部相连,散热条件好,因此温度两 端低、中间高。 图6、图7为图3和图5中提取的磁感应强度 和温度在磁芯中心柱截面上沿x坐标轴的分布曲 线,可以看出两个曲线形状类似,这是因为变压器 的发热和其损耗相关,而磁芯的损耗与磁感应强度 有n次方关系(n为斯坦梅兹指数),因此在设计 _4 ・3 ・2 -1 0 1 2 3 ;— — — — —— —刍_I— — — x/mm 图6变压器磁芯中心柱截面沿 x轴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 x/mm 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时应在降低绕组损耗的同时 尽量选用高频低损耗的磁芯,以降低磁芯损耗。使 图7变压器磁芯中心柱截面沿x轴温度分布曲线 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满足一定比例关系,最终使变 压器总损耗最小,温升最低。 参考文献: [1】梁振健.电力电子平面变压器热设计方法研究【D】.福 州:福州大学,2002. 4结论 在工程实践中,要得到开关电源变压器内部的 温度分布,须经过繁杂而费时的测试,并且要受到 试验条件、测试手段的限制。而利用计算机仿真手 段就可以方便地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用有限元软件 ANSYS、以罐型P22/13磁芯研制的变压器为例进 行了热模拟,所得结果对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热设计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接19页) [2】 吴金富.基于ANSYS的感应加热数值模拟分析【D】. 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4. [3】邱宝军.【J】-电子质量,2003,(10):6-7. [4】姚列明.【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4(4):470,474. [5】倪栋.ANSYS 7.0实例精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20o3.517. 作者简介t姬海宁(1974一),女,陕西米脂人,讲师,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变压器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 230—236. 力 i也增大。因此,La、co适量取代有利于改善 锶铁氧体的永磁性能。 (3)在适量的掺杂条件下(xS_0.2),样品的比 饱和磁化强度 先增大后减小,在x=-0.18时比饱 和磁化强度crs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1.f..chevallier L,et a1.【J】-J Alloys Compds,2003,359: 310.314. 【5】Rezlescu L,et a1.【J】.J Magn Magn Mater,1999,93: 88.290. 【6】Kishan Reddy N,et a1.【J】.Mater Chem Phys,2002,76: 75.77. 【7】Zhong W et a1.【J】.J Magn Magn Mater,1997,168: 196.202. 【8】 刘先松,等.【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31:385.388. 【9】都有为.铁氧体【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1996. 【10】MorelA,eta1.【J】.JMa MagnMater,2002,131:1405—1408. 【l1】Liu X S,et a1.【J】.J Magn Magn Mater,2002,238: 207.214. 【2】Haneda K,et a1.【J].IEEE Trans Magn,1989,25: 2597.26o1. 【12】LeBreton JM,et a1.【J】.JMagnMagnM姗,2004,272:276. [3】Janasi S R,et a1.【J】.J Magn Magn Mater,2002,238: 168.172, 作者简介:黄凯(1979一),男,安徽枞阳人,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为磁性材料。 【4】Wang H W,et al-【J】.J Magn Magn Mater,2004,270: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06年8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