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啸天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二队,江西 赣州 341000)
rospecting technology
江西信丰上龙矿区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本文根据上龙矿区构造结构分析,认为F1断裂西构造环境及成矿系统。结合近年来上龙地区勘查与研究成果,摘 要:
从具体成矿地质条件出发,在第二找矿空间,提出上龙矿区西边成矿系统的模式,并通过找矿前景分析,指出上龙矿区找矿前景。
上龙矿区;成矿模式;找矿前景关键词:
P618.2 A 1002-5065(2019)17-0077-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Prospecting Prospect Analysis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Shanglong Mining Area,
Xinfeng, Jiangxi Province
HANXiao-tian
(Second Team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hanglong mining area,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metallogenic system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F1 faul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in Shanglong area in recent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n the second prospecting space, the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in the west of Shanglong mining area is put forward,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Shanglong mining area is point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prospect.
Keywords: Shanglong mining area; metallogenic model; prospecting prospects
上龙矿区位于江西省信丰县西北15km2的赣粤边界,地处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下段,地处华夏版块西北位置(图1)。
图1上龙铜金成矿远景区区域地质构造略图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有1971年江西省地质局进行的宁都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为该区地质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确立了该区域地质找矿远景目标。对该区进了异常、矿化查证,发现地表有含金破碎蚀变带,初步圈出金矿化带。对该地区找矿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主要如下几方面:①该矿区与燕里岩、岩背,都属于同鹰潭-寻乌大断裂上,与燕里岩呈垂直分布,其找矿前景巨大,②金矿床主要成矿模式是与岩体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其主要的成矿模式有夕卡岩型金铜钼矿床、破碎带型金矿床。
1 地质概况
1.1 矿区地质
本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中
2019-08收稿日期:
韩啸天,男,生于1991年,汉族,江西赣州人,本科,助理工作者简介:
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资源勘查。
段,南雄~周田断裂构造的中部。地表有含金构造破碎蚀变
岩带出露。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主要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石英、长石、萤石、赤铁矿、褐铁矿。(1)地层。区内地层发育不全,主要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上、中统。其中上部夹灰岩透镜体;中统岩性为以厚层深灰绿色变余长石石英砂岩与厚薄不一的灰绿、深灰色板岩相间。(2)构造。区内属加里东地槽构造层,为本区的主体。受构造运动力的作用寒武系地层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皱构造,大部分岩层发生倒转,因此本区为一倒转复式褶曲。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李庄—新黄田北东向断裂构造、北西向断层构造和近南北向层间滑动构造。李庄—新黄田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正断裂,走向大致为40°,岩石被挤压成不规则小褶曲,并具有褪色化、黄铁矿化、弱硅化等蚀变现象。北西向断层构造;为平移断层,北盘东移,南盘西移,并多分布于沟谷,规模较小。金矿化体则受NE向大断裂所控制。近南北向层间滑动构造:近南北向断裂规模较大、断面倾向不一。在矿区的北部呈密集分布,在主断裂两侧有次一级与之垂直的张性结构面和与之斜交的各种扭性结构面。(3)岩浆岩。矿区西部出露新龙口花岗岩(γ52-2a),属于燕山早期第一阶段第二次侵入之岩基。矿区出露部分为岩体边缘相,岩体与围岩接触面外倾,并呈不规则锯齿状。矿区中部出露辉长辉绿岩,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辉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具中—强绢云母化,局部杂乱分布构成三角形格架,其间充填了他形粒状辉石,形成辉长辉绿结构。辉石呈柱状或他形粒状,长(粒)径0.2mm~1.5mm,已全部强绿泥石化及铁化。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片径0.3mm~0.5mm,已析铁。石英呈不规则形,粒径0.2mm~0.4mm,局部见少量钛铁矿呈板状,部分呈菱面体或粒状,粒径0.1mm~0.3mm,已全部风化蚀变成白钛矿。
1.2 矿化体地质特征
根据上龙矿区的普查工作,在地表发现一条含金蚀变破
2019年 9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
77
P找矿技术
rospecting technology
石呈碎裂结构,条带状、千枚状、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长石、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采样约18件,采样品位在Au0.30-3.2g/t、Cu0.08-1.22×10-2,平均品位在1.75g/t。
通过初步工作圈出硅化破碎带矿体V1,两侧围岩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带内岩石呈灰白色,局部呈黑色。岩石主要发育碎裂化,局部发育糜棱岩化。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局部见石英晶洞。
通过槽探工程,大致揭露了花岗岩与地层的接触界限,此外花岗岩内的见多条硅化破碎带,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局部有倒转,普遍规模较小,多以细脉带形式产出。
碎带和两条萤石脉。
根据之前普查工作发现3处民窿。其中民窿2由于年久失修无法进入,民窿1和民窿3进入后共发现两处含萤石矿构造。
民窿1:坑道口点西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点东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萤石矿脉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及断层下盘,断层产状局部有扭动,倾向125°~150°,倾角近直立。破碎带走向与坑道内部走向近一致,至距坑道口15m处斜交进壁。破碎带内岩石主要发育碎裂化,矿化蚀变主要为强硅化。萤石矿脉宽0.7m~1.4m,局部有夹石宽0.1m~0.3m,可见延伸约19m。从矿石特征看,至少有两期成矿,早期萤石紫色,半自形-自形晶,立方体;晚期萤石浅绿色,半自形-它形晶为主。部分萤石环带明显,局部萤石呈黑色,显示出多期次、多世代叠加成矿的结果。对萤石矿脉采用刻槽法采集样品2件。
民窿3:坑道口两侧岩性均为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坑道底部见硅化破碎带,产状125°∠76°,破碎带斜交坑道壁,破碎带宽0.8m~1m,带内岩石破碎,硅质胶结,萤石多以半自形-自形粒状产出,星散状分布,紫色,立方体晶型,粒径可达1.2×1.2cm,可能为早期矿化。
矿区仅在一条构造蚀变带中见Au矿化,构造蚀变带产状100°∠74°,出露宽0.60m~1.20m,地表延长约400m。构造内岩石挤压破碎,发育糜棱岩化、片理岩化,局部岩石呈不规则小褶曲,表现出高频率、高强度、压扭性构造特征。矿化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和弱硅化。含Au矿(上接76页)(2)减少地质找矿工作中对区域环境造成的污染。地质找矿工作本身属于地质工作的范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钻地采集样品,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尘土、化学元素等物质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找矿过程中采集点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会越严重。即便我国的地质勘探工作对于工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工作效率。而地质测试工作可以在大量找矿工作中,通过对样品中化学元素和物理元素属性的研究,保护样品的特性,使用相对稳定的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提升地质工作中的综合效益。
(3)对地质找矿中可能出现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地质情况,甚至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就盆地、丘陵、高山、溶洞而言,不同的地质结构在探测工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对策。地质工作与采掘工作本身的联系相对紧密,因此可以利用地质实验测试的方式对所处于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从而通过对采集数据信息的分析,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避免在采掘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提升地质工作的安全性。
(4)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可以保证研究的进度。由于地质找矿工作非常复杂,并且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此借助地质实验测试的数据信息可以确保对指定区域的研究进度。地质找矿工作在实际中,由于面临的突发因素相对较
78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 9月上
2 找矿前景分析
矿区具有与燕里岩有同样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李庄—新黄田北东向断裂构造、北西向断层构造和近南北向层间滑动构造盖层断裂在本区交汇,赋矿地层、含矿岩体较发育“四正六隅”容矿性构造齐全,为本区提供了热液成矿基础,显示出本区具有找寻大型矿床的前景。在F1断裂带以西,隐伏岩体及其周边其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分带(如在该岩体东部500m左右地表分布有金、银矿体)可以燕里岩矿床相媲美,形成大型金多金属矿床的基本条件均存在。引局坑主岩体于隐伏地下400米以下,有寒武系砂岩,保存较好。因此认为该区有望找到类似于燕里岩金矿的块状硫化物型多类型组合形成的“叠瓦似”金多金属矿床。多,因此难以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执行,由于地质环境的变化相对较大,难以按照提前做好的工作方案解决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全部工作推进之前,需要全面做好地质实验工作,并且利用技术和设备做好工序方面的工作,从而为下一步地质工作的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结合实际的目标项目情况,并对地质实验测试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及时制定合理的地质规划,才能为地质找矿工作明确方向,提升找矿的效率,并做到降低不必要的损失。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地质找矿中对于地质实验测试的依赖性也会逐渐增加,整个地质行业对地质实验测试的重视程度也会不断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地质工作取得的成果而言,地质实验测试工作都发挥出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工作。地质找矿对于确定我国的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意义重大。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不仅影响工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勘察目标周边的环境。为进一步提升地质工作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前沿性水平,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需要提升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应用,通过对采集数据信息的合理利用,践行地质行业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1]梁西振.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
理,2018(10):20-22.
[2]王天豪.浅析地质找矿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方法的重要性[J].南方企业
家,2018(02):227.
[3]李成雄.关于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
金属,2016(24):173-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