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May.16(13) 2.5注意伤口渗血情况8例均表现为手术伤口广泛渗血, 封管,脉冲式注射,尽可能保持导管内正压。由于频繁使用各 种止血药,大量输注血液制品,容易发生导管内药物和纤维素 予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切口电凝止血后好转。 2.6注意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和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本组 沉积而致堵管,因此在输注各种刺激性药物、黏附性较强的药 物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肌肉注射,采血后,针眼按 压力度适中、均匀,按压点不能移动,按压5 min以上。 4讨 论 有1例表现为双上肢大片皮下出血,2例表现为谷丙转氨酶 轻度异常,1例钙离子轻度下降。要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观 察有无蛋白尿、血尿。 3护 理 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有赖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正常、 足够的凝血因子及凝血系统激活途径的正常。严重创伤后大 3.1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每2 h肺部叩打1次,根 据血氧饱和度和肺部体征,及时吸痰,如痰液较多,患者有舌 后坠现象,可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做好气管 切开术的相应护理。本组有1例因痰液多而行气管切开术。 3.2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能进食或可管饲后,给高热 量失血以及对休克进行复苏时的大量输液输血可引起稀释性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数量减少_l J。本组8例患者首次检查凝血 功能均正常,凝血功能异常发生于第1次手术后1~3 d,液体 进出量比较大,但经查实排除外伤性尿崩,8例平均历时7 d 纠正。笔者认为对于颅脑损伤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主要是 维持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仔细观察识 别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其他并发症,正确地输注凝血因子。由 于病例数有限,其相关因素、护理经验等有待于进一步总结。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管饲液的温度、速度,每次管 饲后都应摇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 3.3凝血异常的护理按医嘱使用血制品、凝血酶原复合物 和纤维蛋白原。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做好肢体的主动和被动 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警惕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4静脉通路的护理 本组8例均于人院当天行锁骨下静 脉穿刺术,术后每天用5%碘伏消毒穿刺点,更换敷料时妥善 固定导管,避免导管来回移动。液毕用生理盐水1O~2O mL [ 参 考 文 献 】 [1]沈岳,蒋耀光.实用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316—317 【收稿日期]2006—06—0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与护理 应爱芳,朱蔚玲,应君芳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临海317000)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07)13—1850—0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并 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心血管急症,多发生于4O岁以上的 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及孕妇,男多于女,一般多起病急, 有高血压病史8 a,肾结石病史2 a。患者于晨起突然出现右 腰部剧痛、大汗、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查肾、输尿管B超显示: 双肾泥沙样结石,诊断为肾结石,予解痉止痛后症状无缓解转 有剧痛、休克和多器官多系统的压迫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 变,病死率高。笔者对本院急诊科1998年1O月~2OO4年1O 月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入本院。因考虑患者疼痛剧烈,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查心血管 超声显示:主动脉起始部扩张,内膜撕裂到腹主动脉,诊断为 主动脉夹层I型。人住心内科2 d后因血肿破裂死亡。 发现在急诊科实施早期诊断治疗,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是降 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急性期病死率的关键,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例3:男,43岁,因胸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5 h人院。 查体: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貌,体胖,BP 190/1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病史。查心电图及 心肌酶无异常。考虑主动脉夹层可能,查急诊心超显示:主动 脉夹层Ⅱ型。予硝普钠、倍他乐克等治疗,症状缓解。后患者 因未听劝告,在排便时用力致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 3急诊观察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3岁。临床 分型:I型3例,Ⅱ型2例,Ⅲ型3例。其中3例因血肿破裂 出血死亡,其余5例经积极治疗在(60±18)d好转出院。 2死亡病例 例1:女,62岁,因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 3.1疼痛观察疼痛是主动脉夹层瘤最突出的首发症状,主 排便2 d,门诊诊断为腹痛待查,肠梗阻?留院观察,经禁食、 胃肠减压、解痉等治疗,疼痛缓解,患者在起床活动时突然摔 倒,神志不清,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尸解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 瘤破裂。 要表现为撕裂样、烧灼样或搏动性胸、腹疼痛。首先接诊患者 的是护士,当接诊到有上述表现的患者时,应严密观察疼痛部 位、性质、时间、程度。 3.2血压与动脉搏动观察对怀疑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 例2:男,50岁,因右腰部剧痛1 d来急诊科就诊,患者原 注意观察患者的四肢血压与动脉搏动情况,如颈、肱、桡、股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May,16(13) 脉的搏动。如搏动减弱、消失,两侧强弱不等,上下肢血压差 减小或患者虽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休克表现, 但血压正常或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抢救。 3.3其他症状观察 如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 道等症状的观察。 4护 理 ‘1851· 家属的合作,使患者生理、心理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4.4基础护理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用力过猛、情绪激动等,护士应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所需,指导 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并着重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绝对卧床的 重要性和用力排便的危险性,同时指导患者疼痛剧烈时切忌 敲打或按摩胸腹部,以免动脉瘤破裂。 4.1协助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是少见的血管危重症之一, 5体 会 能否迅速确诊对进一步治疗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 习,掌握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要求,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2用药的护理 因疼痛用止痛剂,应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 疾病谱的改变使原来少见的疾病逐渐增多,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在教材中没列出,只有专著中才有叙述,因此护理人员 应广泛读书,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该病起病急,进展快, 易误诊,病死率高,护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对该病提高警 惕,加深认识,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还应熟悉相关实 验室检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降低漏诊、误诊 的发生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高血压, 众所周知,我国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健 康教育对于该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收稿日期]2006—06—22 应;用硝普钠降压时,应注意滴速,使收缩压降至100 mmHg 以下,能满足脏器灌注即可;但发生休克时,应注意血压不宜 降得过低,以免因有效循环不足引起生命危险;同时应保持静 脉输液通畅。 4.3心理护理 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大多因突然疼痛就诊, 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更不了解其危险性。要创造安静舒适的 环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解除其紧张和疑惑,取得患者及 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曹琼颖 (杭州师范学院附属萧山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1200) [关键词]微创手术;颅内动脉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13—1851—02 步骤及配合要点,使患者对手术有个基本了解,解除其紧张、 恐惧心理,使患者坦然地接受手术,以取得更大限度的配合。 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显微手术已成为大 多数颅内动脉瘤最主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1|2]。 2004年2月一2o05年9月本院为1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 2.1.2物品准备脑外科显微器械1套(显微镊子2个,显 实施了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 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 微剪刀1把,神经钩2个,神经剥离器2个,异物镊2把,显微 持针器2把,德国蛇皮拉钩1套,显微侧孔吸引器头1个等), 脑用显微镜1架,无菌显微镜套1只,动脉夹及临时动脉夹 (包括专用把持器1把),四角头架1个,气钻1套(包括导线 及磨钻头、线刀),单、双极电凝器,庆大霉素2~3支(8万IU/ 支),罂粟碱棉片等。 2.2术中护理 2.2.1麻醉及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根据动脉瘤 45岁。13例急诊来院(其中5例以颅脑外伤人院),全脑血管 造影及脑CT或MRI检查发现2个动脉瘤3例,其中大脑中 动脉瘤13个,基底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一眼动脉瘤2个;动 脉瘤直径0.4~2.2 cm,平均1.1 cm。 1.2手术方法根据动脉瘤位置,绝大部分病例采用健侧卧 所在部位的不同,采用患侧向上的卧位,以头圈或头架固定, 并置以双脚托盘,使动脉瘤部位尽量和手术视野垂直,以利于 应用显微镜。双眼覆盖一次性凡士林油纱布,并用薄膜保护 位,翼点人路。使用手术sEEM显微镜,分离打开颅底各池, 缓慢释放脑脊液,使脑组织回缩,并解除蛛网膜条索对脑组织 的牵拉。术中首先暴露载瘤动脉近端,必要时预置临时阻断 夹,分离保护瘤颈附近的细小穿支动脉,暴露清楚后放置适当 的动脉瘤夹。检查动脉瘤夹的位置并进行调整,切除瘤体并 电凝残端,最后用罂粟碱棉片湿敷载瘤动脉。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查阅病历。向 眼球。气管插管偏向一侧,妥善固定。 2.2.2手术步骤与配合 2.2.2.1术野准备 常规用5%PVP—I消毒手术视野,协 助医生铺无菌布单,放置好双极电凝器及吸引器导线,铺上皮 肤保护膜及洁净袋,将气钻及手术显微镜放置在患者头端合 适的部位,并调节好显微镜焦距,测试好气钻功能以备用。 2.2.2.2暴露瘤体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用气钻(磨钻及 患者自我介绍,并耐心讲解此种术式的原理和优点、主要手术 铣刀)锯开颅骨,暴露脑膜,递脑膜镊及尖刀片切开脑膜并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