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初学意拳的朋友
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包括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所组成,重在健身与技击两个方面,最突出的是它没有套路和固定招法。自己练习意拳将近四年多的时间,现在我将自己练习意拳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同我们广大意拳爱好者分享,希望对初学意拳的朋友能够起到些许帮助,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初学意拳者要掌握科学的练拳方法,要会学善悟。
练习意拳我们讲究“科学系统,严谨规范”的教学训练原则。放到我们初学者身上就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自己在初学意拳阶段,自己总想多练习试力,来减少站桩时的枯燥感,但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自己还是从站桩一步一步开始训练,后来自己回想老师的严格要求是正确的,如果没有严格的站桩训练,培养不出浑圆力又怎么能在后来的试力推手中感受浑圆之力的效果呢,那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的进行学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快的进入意拳之门,体验意拳之妙。
说到会学善悟,自己刚学习意拳的时候,每次去见老师都是带着问题去的,为什么要把拳叫意拳,怎样处理站桩过程中两臂的酸痛感,怎样去排除杂念,推手为什么要讲究“守中用中”的原则,什么叫争力等等,练拳间歇我都会把问题拿出来向老师请教,老师每次耐心细致的解答都使我心中豁然开朗、如饮醍醐,感受其中的大妙,增加自己学拳的信心。同时自己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训练,就这样一靠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好学善悟,使自己的功夫进步特别快。
谈谈意拳站桩、试力和推手
站桩、试力和推手是我们练习意拳初学者最初学习的前几个阶段。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初练拳时的一些体会。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站桩对人的身体、精神都有益处。它是锻炼、培养整力的基础。练习意拳要从站桩开始。谢老师在给学生授课时也常讲,站桩贯穿学习意拳的始末。由此来看站桩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初学时也存在着各样的磕绊。如怎样克服站桩过程中肌肉的疲劳感,以浑圆桩为例,初学者因为从没做过两臂悬空的动作,而且还要保持姿势,两臂肌肉酸痛,心中的燥热也会随之而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一方面当出现酸痛感时可将两臂放下,简单放松然后继续练习,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要学会精神假借,用良性的意念诱导,可想泡在齐胸深的温泉,可以想想泉水从身体间滑过过,可想自己站在一望无际的开阔草原,远处飘来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其他的一些良性的意念等等,通过这些良性意念的诱导,自己很快缓解了站桩中因两臂酸痛带给心中的灼热感,逐步的适应站桩,渐渐感觉站桩很舒服,也由此保证了站桩的时间和功夫的提升。二、站桩要有争力的意识,站桩中忽略了内争力的训练,自身各部份间的呼应便会不足,影响了整体力的发挥,站桩中忽略了外争力的训练,在推手及断手中的对敌攻防反应便会减低,影响点上的沾随变化及控人的技术应用。三、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在站桩时老师就给我讲的很清楚,两臂酸痛很正常切不可强撑硬撑,因肌肉过于紧张而忽略了“松“的要求,效果并不良好,而是要可以放下两臂略缓一下酸痛感然后继续练习。
“试力为得力之源”,试力与站桩有很大的区别,站桩是基础,试力是关键,它的范围最广,难度最广,自己初学试力之前有个摸劲的阶段,摸劲时调整好桩架了但意念上的肢体同意念总是不能协调统一,然后老师就把让几种摸劲让我分开来练习,可先找前后力,再找上下力,然后是左右,这样的练习使自己也较快的体会到了所说的六面力。试力时自己还有这样的体会,意念与肢体不能够配合一致,试力时意念做到了但肢体上却出现许多错误和不到位的动作,这种情况需要老师的指正和自己琢磨。当时自己对试力也有错误的
认识,先认为试力是桩的延伸,对试力认识不够,后来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试力不但是整个意拳体系里的桥梁与枢纽,许多“劲”也要靠试力求出来的,试力时“面面”俱到,是否“断劲”,要反复多练,才能进一步深造。
推手是意拳进行技击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推手可以补助散手之不足,也是散手训练的辅助练习。自己在站桩试力有一定基础时,老师便开始教我推手。意拳推手区别于太极推手,意拳推手不是以手腕做为推手双方接触点的,而是以小臂作为接触点,并且意指对方的中线,陪养了自己“守中用中”的能力,而且意拳推手更有利于培养习拳者的战斗意识。自己在练习推手之初,出现过很多不足,一是在推手过程中没能做到符合基本功中对身体姿势的各种要求。二推手过程中身体的上下配合不协调,发力不均整。三发力时重心容易过于靠前或者靠后,造成自己失利,这是没遵循“行不破体、力不出尖”的原则。这些原因的造成都是因为基本功不够扎实,最好的办法加强基本功桩功的训练,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推手实操中不断的检验自己,身体或意识各方面是否配合得当,只有这样我们的推手功夫才会逐渐提升。
三、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意拳的最高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各行各领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发挥己长,创造发展自己的文化。作为新时期的习武爱好者,也应该怀着历史的责任感投入到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当中,我也希望同意拳同仁共同努力,将意拳继承传播,给人民带来健康,给社会带来和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意拳人胸襟,展示我们意拳的风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