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汝玉霞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5期
摘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医院应当探索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学校卫生工作服务实体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学校卫生服务的客观现实,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全面推进高校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医院;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264-01
一、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卫生工作决策科学化
校医院作为一个自主约束,自我发展的实体,只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校医院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各种不同途径的配置,预先做出合理的规划,把校医院的活动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连接起来,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使每一项决策都能着眼于学校全局,把握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掌握高校卫生工作发展的方向,对卫生工作以及校医院的发展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地进行预测、分析,将校医院不合理的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选择最佳的发展方案,使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应用,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使一切工作的行为符合学校的客观需求。 二、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增强学校卫生预防工作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这是党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在总结中国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指导性方针,反映了立足国情、统筹兼顾、把全面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突出问题有机结合的思路,为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指明了方向。坚持“预防为主”就是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和长远利益,重视诊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环节。要加大防控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及地方病的力度,要实施全民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科学引导群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作为高校的卫生机构,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让师生树立健康观,加强健身运动,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加大对学校餐饮等环节质量的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师生中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利用好校红十字会的机构,发挥它在学生中的特殊作用,使学校的卫生预防工作能够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深化校医院体制改革,建设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不断深化医院体制改革,增强校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能力,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创造力的体制机制,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突出绩效管理的特点。建立学校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是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服务网络,并与外面医院建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互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贡献,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作为承担学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做到定位明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技术适宜、防治结合,运行有序,方便师生合理就医。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四、提升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构建健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 人口密度相对高, 学校有很多公共场所,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率高, 而且人们对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够, 管理机构不健全, 机制不顺, 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业务素质低。学校还缺乏管理力度, 管理随意性大,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校内公共场所的管理, 通常仅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进行, 因而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更缺乏应急能力。学生卫生知识贫乏, 健康意识薄弱, 尚未形成人人都有良好卫生习惯的氛围。为此, 要树立学校大卫生的观念, 学校公共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要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中, 进一步理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针对学校这一特殊社区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和完善的学校卫生档案 ( 包括师生员工的健康档案 ), 确保师生拥有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生活条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 使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自觉行为。[责任编辑 陈凤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