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铝 镁 通 讯 不同牌号钢材混焊后焊缝可焊性试验研究 蔡胜利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计划部 河南郑州 4 5 0 041) 摘要 金属可焊性是金属焊接过程中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 牌号钢材可焊性分析及不同牌号钢材混焊接头的可焊性试验,阐述了金属可焊性的 研究方法及步骤等。 关键词 钢材焊接可焊性试验 1 前言 性,只有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要求,通 实际工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在现场 过试验来确定。 制作的钢结构构件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牌 表1原材料机械性能 号的钢材相互焊接。如我厂某工程的吊车梁, 钢 钢材 屈服 极限 延 常温 弯曲 设计欲采用结构钢为平炉或顶吹氧气转炉Q235 材 型 规格 强度 强度 6 伸 塞 冲击 韧性 1 80 备 注 号镇静钢。但由于采购及库存等原因,在现场 号 柚血 MPa MPa % J d=4ct 实际制作中需要将我国的Q235、日本的SM4IB JI SG31 01 4lB 2 2 28O 450 30 27.5 合格 0 =2 3 5MPa 和德国RST37—2等三种不同国家生产、不同牌 o .=402—610MPa 号的钢材混焊。这三种钢材都属于可进行焊接 DI Nl 7l OO 的结构用钢材,根据这三种钢材的出厂合格证 静一 14 250 390 34 27 合格 o s=2 35Ml】a 0.=340—47OMP 及材质证明的对比分析,其机械性能、化学成 GB7OO 分、l:艺可焊性又都比较相近(见表一、 02 3 5 l8 26O 38O 28 2 7 合格 0 s=23 5MPa 二.)。然而要将这三种钢材相互焊接,确定在 o =40 2—610MPa 法 :程的吊车梁这种极端重要的部位使用,还 2 三种金属可焊性的理论分析 需分别做这三种钢材相互混合焊接的可焊性试 金属可焊性试验可分为母材和焊接接头两 验。设计院必根据可焊性试验结果进行设计。 大类。首先是对母材的检验,主要有化学分 金属可焊性一般是指被用于焊接的金属是 析、机械性能、原材料缺陷检验。确定母材为 否具有适应焊接加工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焊接 可焊性钢材后,再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牌号钢材 工艺条件下焊接加工以后能否获得优质的焊接 相互焊接,并对焊接接头的可焊性进行试验, 接头及焊接接头能否在使用条件下安全运行的 焊接接头的主要试验有机械性能、焊接接头的 能力。金属的可焊性只能通过试验才能确定, 探伤检验等。 一般来说,金属可焊性的试验可分为母材和焊 母材的五大化学元素C、P、S、Mn、Si的 接接头两人类,虽然这三种钢材自身均为可焊 含量及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焊接热影响 淬 性钢材,但这三种材料相互焊接后其机械性能 硬和冷裂倾向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在国际 和 艺性能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也就是说,两 上,检验金属可焊性的间接方法一般用碳当量 种不同牌号的钢材相互焊接时,是否具有可焊 来评价,各个国家采用的的碳当量计算方式虽 2002年No_1 铝镁通讯 ・59・ 有所不同,但计算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如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计算公式 为:CE=C+Mn/6+(Cu+Ni)/15+(Cr+Mo+V)/5 利用碳当量的值可以间接判定钢材的可焊 性。当CH≤0.30%时可以间接地说该钢材具有 较好的可焊性.这三种钢材的化学成分实测值 和碳当量计算值都小于0.30%(见表二),而且这 三种钢材的化学成分含量非常接近。因此,间 接的说这三种钢材可以相经焊接。 日本规定的碳当量计算公式为: Ceq=('+Mn/6+Si/24+Ni/40+( r/5+M0/4+V/14 我国的标准碳当量计算公式为:CH=C+Mn/6 表2钢材化学分析 序弓 \ P JI SSG C 3l 0l DIN MI 700 GBn7 S00 i P S 实际分析C M结果I n Si 碳当量 1 SM4l B ≤0.04 ≤0.04 ≤0.22 ≤0.61-1.2 ≤0.35 0.02l 0.008 0.1 3 0.7l 0.27 0.25 3 RST37—2 ≤0.05 ≤0.05 ≤0.1 7 ≤ ≤ 0.00l4 0.0l 6 0.1 02 0.54 0.3l 0.19 4 02 35 ≤0.045 ≤0.05 ≤0.22 ≤35-0.65 ≤0.12-0.13 0.0l 3 0.0 32 0.1 5 0.6 3 0.24 0.26 对于设计和使用单位来说除了这三种金属 试验法》制样和试验 的可焊性外,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用简单的电 疲劳试验采用“奴”型试验机,试样1:作 焊_T艺如手工电弧焊接将这三种钢材混合焊 直径d=9.84±0.001mm,应力计算6=16Qa/Ⅱd。 接,而且混合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及冲击韧性 (其中,6为条件疲劳极限强度,取值214N/mm2: 和弯曲疲劳强度能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由 Q为加码质量与吊架质量的总和;a为主轴承鼓 表二可知,以上三种钢材机械性能日本SM41B 轮上的中心距离,试验机转速3000转/分。设 及RST37—2的技术条件符合各自国家的相关标 计提供的疲劳循环次数为2×106. 准要求,同时也接近我国Q235钢技术条件。按 三种钢材相互混合焊接可以有三种组合, 照施 J: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手工电弧焊接工 即:Q235一SM41: 艺,并对该焊接工艺下的焊接接头进行x射线 Q235-RST3722; 损探伤检测,选择高于I I级的焊接接头做拉 SM41一RST37—2。 伸、弯曲、冲击和疲劳试验。 4 试验结果分析 3 混合焊缝的机械性能试验 三种不同组合的焊缝所做拉伸、弯曲、冲 焊接方式:手工电弧焊 击试验结果见表三,疲劳试验结果见表四。所 焊条采用T426焊条 有试件经试验后均未在焊接接头以外断裂,焊 焊接接头的拉伸、冷弯试验与原材料试验 接接头的实际条件疲劳强度高于所测条件疲劳 相 。冲击试验按GB229《金属常温冲击韧性 强度,说明各种组合具有良好打的可焊性能。 表3不同钢材组合焊缝机械性能试验 组合焊缝名称 极限强度 弯曲 冲击韧性 PMa D:2cml 80 J l 0235一SM4l B 468 合格 28 2 Q235一RST37—2 43O 合格 28 3 SM4 l B—RST37—2 4O4 合格 29 表4不同钢材组合焊缝疲劳试验 组合焊缝名称 疲劳极限强度 设计疲劳循环 实际疲劳循环 PMa 次数 次数 l Q235一SM4l B 2l 4 2×l0 2.86×lO 2 O235一RST37—2 2l 4 2×l0 2.95×lO 3 SM4 lB—RST37—2 2l 4 2×lO 3.1O×l0 最终设计上采用了以上试验结论,吊车梁经过几年的实际用未发现任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