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静止则相反。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需要事先选取一个标准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长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
米。在长度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前需要进行观察,包括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在测量时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并将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读出精确值后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最后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在长度测量中还有一些特殊方法,例如累积法和化曲为直法。
时间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和常用单位,其中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小时、分、秒、毫秒、微秒。在误差概念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仪器精密度不高、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以及测量者估读等因素导致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竞赛)、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例如观众看跑步比赛)以及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速度的公式为υ= s/t,其中s为路程,t为时间,
变形公式为s=υt、t= s/υ。速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制单位米/秒和交通用单位千米/小时,换算关系为1m/s=3.6km/h。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大小和/或方向发生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所有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空气最慢。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可以用来加强原声和测距离。
4、XXX: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XXX的特征有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共同决定,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5、噪声:无规律、刺耳的声音。可以通过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来防治噪声。
6、超声:频率高于Hz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应用于B超、消毒和声呐等领域。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四章 多彩的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灯、蜡烛、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沿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和树下的光斑等。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10^8m/s。
5、光的反射:遵守反射定律,包括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可以使物体从各个方向看到,镜面反射可以产生倒影或反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必须依靠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物体间的力作用相互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确定力的性质。
4.弹力:
1) 定义: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接触力叫做弹力。
2)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有关,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 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和弹簧组成,使用前需要了解量程、分度值,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读数时要让视线垂直于刻度盘面。
5.重力:
1) 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 大小: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为G=mg。
3) 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寻找重心的方法有作图法、支撑法和悬挂法。
5) 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增大支撑面积和降低重心。 6.滑动摩擦力:
1)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4)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或变滚动为滑动。
5)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或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密度大且不易挥发。将一段长的水银柱倒立在水银池中,水银柱高度就是大气压强的大小。常见的大气压强单位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
4)大气压强的应用:气压计、风力发电机、气象预报等。 改写:
1.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时,所受浮力不会因液体种类而改变。 2.潜水艇通过改变重力来实现沉浮,而气球和飞艇则是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3.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4.增大压强的方法有三种: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或同时进行。减小压强的方法也有三种: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或同时进行。
5.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底部产生压强,对侧壁产生压强。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体积和质量无关。液体压强可以通过公式p=ρgh计算,其中ρ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体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6.连通器是一种特殊的,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可以利用液体压强的原理实现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功能。液体压强可以通过帕斯卡原理进行传递,应用于液压机、千斤顶等设备。
7.大气压强是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能够流动产生的压强,常用单位是帕斯卡和毫米汞柱。大气压强可以通过托里拆利实验测定,也可以应用于气压计、风力发电机、气象预报等领域。
密度大,如果在试管中混入气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为了测定大气压,可以使用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小。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也等于1.013×105帕,或者10.34米水柱。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在生活中,高压锅就是一个应用例子。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这个原理可以应用在
生活中,比如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机翼上下所受的压力差。
杠杆是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它有五个要素,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有三种杠杆,包括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需要费距离。使用滑轮组时,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功的计算公式是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克服重力做功的公式是W=Gh,其中G表示物体的重量,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单位是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