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28 No.400 理教学探讨 第28卷总第400期 2010年第12期(上半月) (S) 12.2010。58. of Physics Teaching 改进的浮力实验演示仪 刘 宏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江苏省泰兴市225411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已有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的基础上改进的浮力实验演示仪,改进后的仪器可以完成探究 浮力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等有关浮力的探究实验,并且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关键词:浮力;实验;演示仪;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l2(S)一0058—2 为了便于开展有关浮力的探究活动,对已 测力计(量程2.5N,分度值0.1N)吊着小塑料 有的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仪进行了改进。改进后 桶,挂在支架上(读数稳定、准确),调节支架的高 的浮力实验演示仪如图1所示,包括三个组成部 度,分别使小塑料桶体积的四分之一、一半、四分 分:如图1(n)所示为实验筒,用直径15cm、高 之三和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测力计示数,可以探 30cm的塑料圆筒改装而成,在距筒口5cm处开 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3 一小圆孔,黏上与小圆孔孑L径差不多、长约10cm 所示)。在图3实验中,当小塑料桶没入水中后, 的直玻璃(或塑料)管,在距筒底5cm处黏上与圆 向水中加盐并搅拌,记下测力计示数,对比加盐 筒内径相同、中间开有直径为5cm圆孔的塑料片, 前后测得的数据,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 在筒底开一个出水口,装上阀门或加塞子(方便排 的关系。 出筒中液体);如图1(6)所示为加盖的小塑料桶, 直径10cm、高15cm,装上提钮,沿桶的纵向分成四 等份;如图1(c)所示为橡皮泥,体积略小于小塑料 桶的容积,外表用薄膜包住,装上吊环。 仓 豳 图 3 图 4 把橡皮泥从小塑料桶内取出来,挂在测力计 (a) (b) (c) 下方,让橡皮泥浸没在水中(图4),调节支架的 图 1 图 2 高度,分别使橡皮泥处于水中不同的深度,记下 以下介绍几个利用改进的浮力实验演示完 测力示数,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 成的浮力探究实验: 的深度是否有关。用手把橡皮泥捏成几种不同的 (1)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形状,分别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示数,可以探 如图2所示,用手把小塑料桶按在塑料片 究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上,遮住中间的圆孑L,向实验筒中加水,让小塑料 (3)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桶没入水中后松手,由于小塑料桶下方不受水的 如图5所示,用两只相同的测力计并排挂在 托力,小塑料桶不会浮起来。水不断漏下来,当小 支架上,一只下方挂橡皮泥,一只下方挂小塑料 塑料桶下方水装满后就会产生向上的托力,小塑 桶(拿下盖子),在实验简中装满水,把橡皮泥逐 料桶受到浮力的作用会浮出水面。 渐没入水中,同时让溢出的水流人小塑料桶,左 (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边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右边 把实验筒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往筒中装入 测力计增大的示数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对比两测 足够多的水,把橡皮泥装入小塑料桶内、盖紧,用 力计示数的变化值,可以验证浸没在液体中的物 第28卷总第400期 物理教学探讨 Vo1.28 NO 2010年第12期(上半月) Journal Of Physics 2-‘eaching (S) 12.2O10 通过物理习题对初中生进行科技史教育 仲新元 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教研室,江苏省徐州市221002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顺应素质教育要求、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顺应当前的评价体系,在初中物理 习题中合理创设科技史的情境,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接受科技 ̄V--g的认识和在初中教学中的尝试性做法.并给出了 部分相关实例。 关键词:科技史教育;物理习题;情境 中囤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l2(S)…0059 3 科技史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知道所涉及知识点的历史渊源和作用,在潜移默 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 化中受到科技史的教育和启迪。为此,我存很多 情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 物理同行创设的简易、零散的相关习题的基础 精神。同时,从中可了解物理学在科技发展过程 上,首先尝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编写了很多较力 中的作用、地位和演变历程,受到科学方法的教 系统、完整地介绍科技史实方面的习题、下弧给 育,更好地实现学科问、和技术问的联系。但在处 出几例: 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的当前,家长和 例1 l752年6月的一天,美围科学家富兰 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前途着想,眼光还主要聚焦于 克林在雷雨即将到来时将一只风筝放上了,天。当 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上。因此,大量做题仍是学生 风筝进入带电的雨云后,风筝上V,J F维就竖了 学习物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物理教学必不可 来,这是因为一一一的缘故;系风筝的麻线被 少的方式,无暇顾及科技史教育。而作为一名普 雨打湿后,就将电荷传至了地面上,原本为绝缘 通的物理教师,是无力改变这一现状的。 体的麻线这时就变成了一…;若雷击时麻 要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技史教育,则 线两端的电压达到了3ookv,麻线的电阻为 要在教学环节中创设相应的情境。而在物理教学 5kY2,则在这一瞬间麻线中的电流强度可达 中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元的,习题也是其中的一 ……A。富兰克林的实验证实了雷电和摩擦 个重要方面。若我们因势利导,在学生每天都大 产生的电是一回事。 量接触的物理习题中创设科技史教育的情境,使 例2 1820年4月,奥斯特在一次讲鹰上进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科技史教育的熏陶, 行演示时,发现当一根金属丝与电池榴连时,旁 既能加深对所探究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能 边的小磁针摆动了一下。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布 苔氧葛 笞 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如图6所 示,先用测力计测出橡皮泥的重力,再把捏成船 型的橡皮泥放入装满水的实验筒中,让橡皮泥漂 浮在水面上,同时让溢出的水流人小塑料桶,橡 皮泥受到的浮力等于橡皮泥的重力,右边测力计 增大的示数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对比两测力计示 数的变化值,可以验证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 浮力也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改进后的浮力实验演示仪,可以完成大部分 的浮力探究实验,并且现象明显、读数准确,为了 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测力计的示数,可用实物投 图 5 图 6 影仪把测力计的刻度盘投影到大屏幕上。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