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忆秦娥 娄山关》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

《忆秦娥·娄山关》教学设计

宁夏平罗县回民中学(马燕舟)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诵诗歌的方法,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气概。 2.学习运用默写顺应的方法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默写顺应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画像,问:“哪位同学认识这个人?”“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他?”(同学们自由回答)

讲述: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政治方面的建树是众所周知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显示了他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的诗,开阔一下我们的胸怀,振奋一下我们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解题:

问:这个题目和一般的诗题有什么不同呢?诗的形式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是一首词,词也叫“长短句”。这首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题目构成,古人的诗歌是和乐演唱的,词牌相当于歌曲的曲调,题目相当于歌词主要内容。“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题目。

-可编辑修改-

三、试读:

1.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练读。 2.指名二到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

3.幻灯片播放朗读基本要求(头正,身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同学们评价,评出这一环节最佳朗读者。 4.全体齐读。教师范读过渡。

四、研读:

过渡:同学们能按照基本要求朗读了,但若要真正读好诗歌,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理解诗意。在品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冰心奶奶在《忆读书》里说她不喜欢无病而呻的文字,也就是说写文章要有感而发)。(幻灯片播放写作背景介绍: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战争初期,由于路线错误,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由8万人锐减到3万人,处于生死存亡危急关头。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之后的2月,用兵如神的他领导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娄山关是这场战役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场战役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八个团,俘虏三千余人,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看到千山万岭,起伏连绵。胜利的喜悦和眼前的壮美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战斗的侧面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一)研读上片:

1.启发问答:

上片描写了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行军图(板书“行军图”)通过诗句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板书:西风、长空、雁、霜、月)风是怎

-可编辑修改-

样的风?(提示:“烈”可以组词“凛冽”“猛烈”等)长空是什么季节的怎样的天空?(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自古逢秋悲寂寥”)雁叫是怎样的声音?人听来会是怎样的感觉?(唱: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多媒体播放关于“雁”在古诗文中的象征意义)怎样的早晨?(清霜说明冷,月说明时间之早,应是凌晨)马蹄声“碎”是怎样的声音?喇叭声“咽”又是怎样的声音?(讲述: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也写出了山路崎岖难行。咽——西风中时断时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庄严肃穆。在声音的描绘中刻画了红军的英雄形象和他们的精神面貌。)这些景象和声音写出了怎样的气氛,可以用哪些形容词来描绘?(凄冷,肃穆,悲凉沉郁等等)那么这种气氛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2.学生表达看法,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朗读指导:词的上阕,以凄风、哀鸿、寒霜、冷月几种景物构成一个凄凉萧杀的意境,

再用杂沓的马蹄声,如咽的喇叭响,渲染了悲壮苍凉的气氛。朗读这一段时,声调应是低缓凝重的。“烈”“碎”“咽”字要重读。

3.齐读上片,感受清寂寒肃,悲壮深沉的意味。

(二)研读下片:

过渡:下片写的是战斗结束后红军胜利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板书:越关图)。那么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

1.学生四人小组探讨交流后,派代表朗读,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读。 提示问题: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这两句是全词的中心。“真如铁”写出娄山关的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拓展:万水千山只等闲)。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可编辑修改-

参考:跨过娄山关极目远眺,苍茫的群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落日像血一样殷红,写的是傍晚的景象,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浑。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还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朗读指导:词的下阕,感情变化较大。“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

表达了红军将士蔑视困难、飞跃关山的雄心壮志,可谓是声震五岳,气吞万里,读的音调应该高亢激越,给人以力的感受。最后三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以说是对漫长征途的展望。这不单是景物的描写,也是对革命战争艰巨性残酷性的艺术概括。读这几句诗,须把声调降得稍低些稍慢些,给听者以沉稳刚毅的质感。 2.听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3.师生齐读,读出慷慨豪迈的气概,沉着坚定的语气。

五、涵咏品味,默写顺应

方法: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遍,边读边咂摸品味作品,驰骋自己的想像,展开充分的联想,并使自己沉浸在作品的境界之中。之后默写全词,写完后请同学朗读,大家仔细听,看看和原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然后比较,说说这些不同的地方孰优孰劣,并说出理由。(特别强调,涵泳品味时,一定不要有意识背诵)

六、课堂小结:

有句话说“文如其人”,透过作品,我们对毛泽东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应该有所感悟领会,下面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来诵读一下这首词,再次品味一下毛主席这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人格和胆魄。

师生齐背全诗下课。

-可编辑修改-

七、板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 烈风 哀雁 行军图 越关图 寒霜 冷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如铁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视觉 悲壮苍凉 比喻 雄壮豪迈 -可编辑修改-

低缓凝重 沉稳刚毅 听觉 高亢激越 。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