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电气信息类六班 谭腾也 12109940601
摘要:兴十四村的发展概述。及对个人对于其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
情况的感想。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早是在上世界50年代提出的,随后在80年代提出“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兴十四村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数字很具体,但没有比较时就显得抽象,那么说全村上下几乎住得全是别墅就具体形象多了。从含有数字的村名就能看出,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村子,村民都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山东移民过来的,而期盼过上好日子的百姓,看到的确实荒原一片,那又是如何才发展成现在这个繁荣富裕的村子的呢?
起初,在16个移民村里,十四村是最穷困的一个,但是自新任村书记上任后就发生了变化。
从艰苦开拓到兴办工厂
在这荒原上想要富裕就需要开荒,但人工开荒实在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机械化开垦才行,而当时的新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买不到拖拉机。然而22岁的村领导人的思想没有被禁锢住,他自己买零件拼出了一辆拖拉机,还带领村民改进工具,自此村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此举在当时其实是犯国法的,但具有为村
民服务精神的村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带领村民“吃饱饭”,而不是自己的“乌纱帽”,才勇敢而为,所以拥有了一位踏实肯干的领导人是该村能提前实现机械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收到有关部门的赞誉的年轻村书记没有飘飘然,机械化的好处是大大提高效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劳动力大量剩余,此时村书记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办工厂。这,在当地16个村子里是独一无二的,相信在当时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全国都是少有的。他不被束缚的思维、他的敢想敢做,再一次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农业以外的另一条创收道路——工业,他也打开了村民的思维,农民也可以做出曾经认为只有工人才能去做的产品。随着村里第一家工厂成功获益,村里的工厂一家接着一家的开起来。期间为了某个项目的特殊技术,当时已经40多岁、身居多项要职的村书记不远万里亲自前往、甚至跪地磕头,这种为百姓不顾自己的工作作风,是他能带领村子走出贫困的重要原因。
多年下来工厂变成了集团,所有工厂的奠基人村书记自然是董事长,与某个先进村创办集团后不同的是,这个集团内再无任何村书记的亲信担任要职,这不仅体现出村书记在管理上的卓识远见,这更是为了村民利益着想的无私举动。
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农业也并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形成了完美的产业结构。合理的、足够的少数人去耕种,其余人发展二三产业。农产品一部作为原料供应工业,工业创收“反哺”农业。
多角度着手于可持续发展
即便在许多关键节点上,村书记的思维比较灵活,没有受当时大的时代背景的束缚,但是只有小学文化的村书记在办厂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上的严重不足,也因此多耗费了许多额外的精力,所以在经济上取得一定成就后,他着眼与教育,兴办学校,并且免费入学。这也可以算的上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吧,只有有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投入村子的建设才能使村子的走向保持正确、快速、稳定的继续发展。
同时,更值得人称道的是,自村书记1972年上任起,每年他都带领村民去种树,从未间断过,如今已经形成了大片已经成材的树林。从短期来讲,当时荒漠一片,种树可以防风固沙,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候特点,有助于农业的发展。而从长远角度讲,如今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使用严重不合理,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都在恶化,生存都难其他还从何谈起,所以在不断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回报自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人评估那片林子值多少多少钱,那只是浅显的物质价值,而它为子孙后代创造的良好环境却是无价的。
个人感想
截至到这儿,有点像是在为这个村书记“唱赞歌”;同时,笔者也没有实地考察过,只是从报道上得知的这一切,不过即便如此,笔者从这个实例中总结出来的、想说的是:无论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实现最新提出的中国梦,它都不能靠说的、不能靠领导们在那儿唱高调,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实事儿,真
正的为百姓的利益、真正的为国家发展着想,要肯于在一定程度当牺牲自己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精神。
兴十四的发展中也并不是全无问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几十年来一把手一直是一个人,而且领导班子成员也基本不变,这自然是体现出他的公信度,体现出当地村民对他的绝对信任,可是总有他不能再为人民服务的那一天,到时候新任领导还能不能将领导班子调度协调好,这是个问号;少了他之后,村子还能不能积极向前发展,这也是问号。所以有意识地培养更为才能的领导人,也是应该考虑的事情,一个集体发展纵然不能全靠领导人,但是领导人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否则为何在他上任前后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所以从某种角度讲,这也算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吧。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的价值,所以且不论此村这种情况之真假,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质疑,而是从中反思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