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胆碱酯酶、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的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胆碱酯酶、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的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9月第32卷第15期Int J LabMed,September 20J1,Vo1.32,No.15 [11]Chen C,Chen I Q,Yang GI ,et a1.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 di— agnosing and monitoring colorectal cancer and strategies for fur— survival Akt and ERK1/2 signalling pathways underlie the anti apoptotic effects of flavanones in cortical neurons[J].J Neuro chem,2007,103(4):1355 1 367. ther improvement:analysis of 130 cases[J].Ai Zheng,2007,26 (11):122卜1226. [1 2]Vauzour D,Vafeiadou K,Rice—Evans C,et a1.Activation of pro一 ・(收稿日期:201i-01 I8) 经验交流・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胆碱酯酶、前清蛋白、纤维蛋白原 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的研究 黄瑞勇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5314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 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Child Pugh分级将121例肝硬化患者分为3组,A组(A级)50例,B组(B 级)47例,C组(C级)24例,并以6O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TC、cHE、PA、Fib及PT。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Tc、 CHE、PA、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Child—Pugh分级异常程度逐渐加 重,以C级最为明显,A、B、c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TC、CHE、PA、Fib及PT与肝硬化病情密切 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硬化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肝硬化; 胆固醇; 胆碱酯酶类; 前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D0I:l0.3969/j.issn.1673—4l3O.2O11.15.0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1)15-l755一O2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国人口主要死 亡原因之一l】]。正确评估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血清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纤维蛋 白原(Fib)、凝血因子(PT)主要在肝脏合成,故肝功能受损时 以上指标可出现变化,笔者检测了121例肝硬化患者与6O例 1.2标本采集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用1:9枸橼酸钠抗 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测PT、Fib,2 h内完成;取 血清测TC、CHE、PA。 1.3 方法 PT、Fib采用Thrombotimer一4半自动血凝仪测 定;TC、CHE、PA采用日本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 健康者的TC、CHE、PA、Fib、PT,并根据不同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进行分组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定,所有试剂均为配套试剂。 1.4统计学处理意义。 2结 果 检测数据以j±S表示,采用SPSS11.0软 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消化内科 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21例,男83例,女38例。年龄25~71 岁,平均(50.8±lO.2)岁。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 肝硬化组血清TC、CHE、PA及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 组,P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分级异 组(A级)5O例,B组(B级)47例,c组(C级)24例。同时选择 6O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O岁,平 均(46.8土10.8)岁。 常程度逐级加重,TC、CHE、PA、Fib水平在c组中最低,PT 在C组中最长。见表1~2。 表1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5项指标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O.01;口:P<O.O1,与A组比较;▲:P<O.0I,与B组比较。 ・ l756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9月第32卷第15期 Int J Lab ivied,September 2011,Vot.32,No.15 3讨 论 预后的指标,与文献[11]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肝硬化时均有TC、CHE、PA、Fib、PA的改变, 肝脏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肝硬化时肝细胞严重 变性坏死、细胞器受损,使促进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抑制限速 酶合成的胰高血糖素增多,此时从胆固醇的合成到处理血浆脂 其降低或升高的程度与肝硬化的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预后 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厚钰.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0 1 70. [2]Bychkova V1,Smirnov BM,IJesnichuk I V.Biochemical parame ters of connective tissue in diagnosis of the initial state of liver cir 蛋白、组装血浆脂蛋白的全过程都发生障碍。研究表明,肝硬 化患者血清T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l2 ];本研究结 果表明,当肝功能严重损害到c级时,胆固醇的合成会明显 减少。 CHE是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种水解 酶,目前CHE已经被公认为和PA一样是可反映肝脏蛋白合 rhosis[J].Klin Lah Diagn,2003,46(1):10 14. [3]Longo M,Crosignani A,Batlezzati PM,et a1.Heperhpidaen11c 成能力的敏感指标,且要早于PA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 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CHE活力降低。它 是肝脏病变后惟一活性下降的酶 。本研究中,肝硬化组患者 的空腹CHE活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i),且CHE在Child—Pugh C级中明显低于A、B级 (P<O.0i),说明cHE活力随肝功能的下降而下降。血清PA 是~种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位于白蛋白区带之前的一小 带,生物半衰期约1.9 d,相对分子质量6O×1O。,其血清水平 stat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rJ].Gut, 2002,5l(2):265—269. [4]孙志强,毛远丽.肝脏酶学指标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 学杂志,2005,28(6):659—663. [5]郝建军,冯晓宏.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和前清蛋白测定的崽 义E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9):863. [6]朱建一,闻平.血清胆碱酯酶和前清蛋白对肝脏合成功能监测的 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58. [7]王淑娟,张敏,廖卫.肝病患者血清前清蛋白腺苷脱氨酶及清蛋 白/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I): 83—85. 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的功能,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损伤 的指标[7j。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PA水平明显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逐 渐加重,PA呈下降趋势,并与病理学改变呈负相关,提示血清 PA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8]樊锡风,武湘云,许怡,等.肝硬化患者抗凝血酶l1l血浆水平 j凝 血酶原活动度、清蛋白、总胆红素的比较[J].临床荟萃,2007.22 (18):1331—1332. 肝脏亦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场所。 有文献报道l8],当肝细胞受损时,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其严重程 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PT反映凝血因子I、Ⅱ、V、 Ⅶ、X的活性,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 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本研究中,肝硬化患者 PT明显延长,同时Fib水平明显降低,且随分级异常程度逐级 加重,这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加剧,致蛋白质合成下降、纤维素 K1吸收障碍、肝素灭活下降有关,同时低Fib又加剧PT延 长。因此PT及Fib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 ・[9]李琴,贾继东,王宝恩.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凶子在肝病I} 的应用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 2(12):767—768. [10]宋郊,李永清.止、凝血试验检测与肝脏疾病的关系[J].临床肝胆 病杂志,2007,23(4):289—290. [11]曹春鸾,唐吉斌,崇慧峰,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 检测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5,3(7):847—848. (收稿日期:2011 01 l 9) 经验交流・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立顺,袁海生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北辰中医医院检验科 300400) 摘要:目的 对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l28例细菌感 染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人群,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的PCT和CRP。结果 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 比较,PCT和CRP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PCT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异度为94.0 ,敏感度为85.9 ,诊断 符合率为82.2 ;CRP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异度为70.0 ,敏感度为82.0 ,诊断符合率为78.7 。结论 血清PC F是细菌感染 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原; 传染病 DOI:10.3969/5.issn.1673—413O.2O11.15.0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Ol1)1 5 1756 02 近年来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一个新的诊断细菌性感 染的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对 l28例细菌感染患者和5o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PCT和C 反应蛋白(CRP)的定量检测,以探讨两者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 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诊留院观察和住院的细菌感染患者,共128例,平均年龄(54士 l6)岁。以上病例均经过本院实验室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以及 放射科x线诊断确诊。健康对照组5o例,为奉院健康体检 者,无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平均年龄(46±1 7)岁,排除创伤、 烧伤、手术后、长期或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检测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3~4 mI , 待凝血后立即l 500 r/ra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 mI ,分两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9年1~1O月在本院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