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从此文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他17岁就有着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是他人生信念的鲜明阐述,事实证明他也是这样做得,一生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忙碌奔波,奉献了他的一切。无论面临怎样的艰辛,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竞争中的宠儿。面对学业,我们有更高远的理想与追求;面对社会,我们有更美好的期待与渴望;面对理想,我们有更坚定的信念与步伐。如果可以将校园比作雏鹰的幼巢,那么,社会则是见证雄鹰的苍穹。而我们所选择的职业,就是那双展示雄鹰风采的宽厚舒展的翅膀。故此,选择一个合适而有利于价值升华的职业岗位,对于每一名大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曾这样说:“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就是可以选择。神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无疑,这里的“神”,即为人类社会本身,而“提高的地位”实指可以发挥人的作用,实现价值潜能的职业岗位。简而言之,即人类应该为了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去选择一种适合自身潜能发挥的职业,以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类价值的统一。理想是人类实践的指南,而作为指导就业的择业观也常常是基于某种生活理想。但是,拥有理想,并不意味着掌控未来。因为单从理想本身来看,就有优与劣、对与错的区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