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孙权劝学》复习题整理含答案

《孙权劝学》复习题整理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孙权劝学》基础检测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两个成语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涉猎 ; ...

1

5、见往事耳 见: 6、蒙乃使就学 乃: ;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9.权谓吕....蒙曰 10.卿今当涂掌事 .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孰若孤 ...

13.及鲁肃过寻阳 14.非复吴下阿蒙 ....

15.即更刮目相待 1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17.肃遂拜蒙母 1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1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

2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3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解释成语

4

1 吴下阿蒙

2 刮目相待

五 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5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6

12 文中的“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 7

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9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10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11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古义: 今义: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12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7、翻译下列各句。

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⑵蒙乃始就学。

⑶结友而别。

阅读理解

一、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13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肅过寻阳 (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14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15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

10.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16

三、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宋何罪之有 D.肃遂拜蒙母 遂与外人间隔 ....

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17

四、 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完成5—8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B.若 孰若孤 ..

或以钱币乞之 若毒之乎 ..

C.过 及鲁肃过寻阳 D.见 见往事耳 ..

人恒过,然后能改 有时见日 ..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

18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8.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

启示: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

伤 仲 永 王安石

19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识书具/尝射于家圃 ..

B、并自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C、传一乡秀才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从先人还家/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译文: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0

译文: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天天让仲永去拜访同县的人。

D、泯然众人矣

译文: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伤仲永》中的“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才华泯灭的悲伤之情。

B、“即书诗四句”、“邑人奇之”这些语句,充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方仲永的神奇。

C、“父利其然也”“不使学”,方仲永父亲这种急近功利的行为,是他才能衰退直到泯灭的最主要原因。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得平庸。

六、【古文阅读】

【甲】

21

初,……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2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3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 (2)于是遂就书:__________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7题。

24

(一)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为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② 即更刮目相待 更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子何恃而往?

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5

1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

1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九、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

初,……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资治通鉴》

1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26

20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21 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十、

(甲)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7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28

十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10题。

(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 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9

6.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30

10.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十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9、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31

20、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2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2

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4.C

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认清事物 ) 14肃遂拜蒙母( 于是 )

33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感叹语气,啊

四 解释成语

1 吴下阿蒙 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

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

2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

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 问答题

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

34

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35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

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

开卷有益

12 文中的“ 卿言多务, 孰若孤? 孤常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

36

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 蒙乃始就学 ”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 侧面描写 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

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

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5.B(正面)

37

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7、略。

答案:9.D(粗略地阅读) 1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12.(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辞”1分,句式1分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3.(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答案:6.(2分) D

7.(2分)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8.(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9.(2分)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38

答案:5.(3分)A

6.(3分)D

7.(6分,每题3分)示例:(1)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2)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8.(3分。成语1分;启示2分)成语:刮目相待 启示:示例: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8、A 9、C 10、A

答案:7.(2分)D .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0.(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

39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

答案:

16.(1)从师学习。 (2)从师读书。

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18.D

答案:

11.答案:①边境 ②重新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2.答案:①你凭什么去呢?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或者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乙文: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0

14.答案示例: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A 20、B

21、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答案: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答案:

5.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41

6.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7.①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②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 ③ 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④ 振奋精神。励,激励,振奋。(每小题1分)

8.①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② 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意对即可)

9.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10.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9、C(3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42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11、《山中杂诗》中描绘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美丽幽静之景的诗句:

, 。诗中突出表现山中奇趣的诗句: ,

12、《竹里馆》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 ,

。诗中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

, 。

13、《峨眉山月歌》中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 , 。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语短情长,《峨眉山月歌》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 , 。

15、《春夜洛城闻笛》中以声传情的诗句: ,

;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 , 。

43

16、《逢入京使》中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 , 。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 , 。

17、《山中杂诗》(吴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竹里馆》(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峨嵋山月歌》(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1、《逢入京使》(岑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2、《滁州西涧》(韦应物)

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5、《约客》(赵师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6、《论诗》(赵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代文

1、确凿( ) 2、菜畦( ) 3、桑葚( ) 4、油蛉( 5、斑蝥( ) 6、臃肿( ) 7、攒 ( ) 8、收敛( 9、鉴赏( ) 10、人迹罕( )至 11、秕( )谷 12、系( 13、书塾( )14、蝉蜕( ) 15、拗( )过去 16、盔( 45

) ) )

甲 17、鸡毛掸( )子18咻咻( )19、玉簪( )花 20、骊( )歌 21、叮嘱( )22、花圃( )23、木屐( )24、讪( )笑

25、骇( )人26、来势汹汹( )27嫉( )妒( )28、伫( )立

29、荒草萋萋( )30、哺( )育31、哽( )32、炽( )痛33、嗥( )鸣 34、谰( )语 35、镐( )头36、污秽( )37、马革裹尸 38、平沙 39、曛( ) 40、铤( )

41、彷( )徨( )42、可歌可泣( )43、鲜( )为人知 44、鞠躬尽瘁( )45、弥( )高 46、锲( )而不舍 锲

47、兀兀( )穷年 兀兀 穷年 48、沥( )尽心血 沥 49群蚁排衙( ) 衙

50、迥( )乎不同 迥 51、警报迭( )起 迭

52、气冲斗( )牛 斗、牛泛指

53、杂乱无章 54、踌( )躇( ) 55、巴望 56、磐( )石 57、重荷 46

( )58、深邃( )59义愤填膺( ) 60、亘古

文言文

1、世隶 耕 2、未尝 3、父异

4、借旁近与之 旁近 5、收族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就

7、文理 8、邑人 9、稍稍 10、宾客

11、或 12、乞 13、父利其然也 利

然 14、日扳( ) 环谒( ) 15、不能称 16、泯( )然 17、通悟

18、贤于材人 19、得为众人而已耶

47

20机杼( )21、可汗( )( )22、鞯( )23、辔( )头24、溅溅( )( )25、胡骑( ) 26、燕( )山27、啾啾( )

28、戎( )机 29、朔( )气传金柝( )30、策勋

31、著( )我旧时装32、云鬓( )33、对镜帖( )花黄

34、当涂掌事 35、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以 务 36博士

3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涉猎

见 往事 38、乃 始就学39、及 过 4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

4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更 刮目 42、见事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