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 2. 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掌握\"帖, 旋, 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 2、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的工作流程图,从而能指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活版\"活\"的特点和它在印刷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它是有关活字印刷术的最早、最相近的记载。活板,就是活字版。 学情分析
《活板》是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活板印刷术的文章。学习本文,除了了解或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印刷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师生共同清理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疏通文言语句;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导纲
第一课时
提纲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手上是一个印章,上面的字排列组合都是固定的,如果把印章上面的字拆开来就成了一个个字印,一字一印,可以排列组合,这可以说就是“活字印刷”的雏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活板》一文。 二、出示导纲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本报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1、字词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 以松脂和纸灰之类( ) 持就火炀之 ( )以纸帖之( )更互用之.....( ) 燔土( ) 用讫( ) 以手拂之( ) 予群从( ) ....
2、解释重点字词
盛(大规模) 唇(边缘) 令(使) 和(混合) 冒(盖) 范(框子)
具(准备好) 更互(交替) 奇字(生僻字) 素(平素) 旋(立刻)文理(纹理) 燔(烧)拂(擦拭)殊不(一点也不)
3、翻译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3)持就火炀之。
(4)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5)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三)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3、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导学归纳:
1、 2、 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指导: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拓展训练:
1、找出些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
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则用之帖纸( ) .
2、学生编题自练(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一道有价值的题,相互训练)。
板书设计:
活板
盛 和 冒 范 具 更互 素 奇字 旋 殊不
第二课时
探究性问题
1、文章先后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活版的制作方法(制字模、排版、制版)按工 (2)活版的使用方法(印刷) 作程 (3)活版的拆版的顺序(时间顺序) 序
2、活版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字是活的(每字为一印) 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 “活” 印刷是活的(更互用之)
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 奇字的做法是活的(旋刻之) 拆版是活的(其印自落)
3、活版具有哪些优越性?
(1)字是活的,使用灵活,制版容易,贮存方便 (2)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
(3)印刷速度快 (4)遇到生僻字现刻现用,频率高的字事先多准备 (5)用完可拆卸,以后再次使用 与雕版进行比较
4、文本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作用。
举例子 打比方 二、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三、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3、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四、导学归纳:
3、 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4、 教师指导:
课文主体部分是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文章紧扣活板“活”的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刻制字模,接着说排版、制板,再说印刷,最后说拆板以及活字的贮藏。这样逐一写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突出。 拓展训练
阅读《活板》片断,完成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1、(1)盖(2)靠近(3)完成(4)另外
2、有生僻字平常没有准备的,马上就刻出来,用草火烧,一会儿就可以完成。 3、(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4、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2、学生编题自练(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一道有价值的题,相互训练)。 板书设计:
活板
1段 简述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2段 具体说明活板印刷的发明、制造、效能和使用方法。
3段 交代活板的下落
《活板》导纲 一、出示导纲
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本报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1、字词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 以松脂和纸灰之类( ) 持就火炀之 ( )以纸帖之( )更互用之.....( ) 燔土( ) 用讫( ) 以手拂之( ) 予群从( ) ....
2、解释重点字词
盛( ) 唇( ) 令( ) 和( ) 冒( ) 范( ) 具
( ) 更互( ) 奇字( ) 素( ) 旋( )文理( ) 燔( )拂( )殊不( )
3、翻译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3)持就火炀之。
(4)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5)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三)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3、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导学归纳:
5、 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6、 教师指导。 拓展训练:
1、找出些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
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 .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则用之帖纸( ) .
2、学生编题自练(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一道有价值的题,相互训练)。
第二课时 一、探究性问题
1、文章先后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活版的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3、活版具有哪些优越性?
4、文本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作用。
三)自学设疑:
学生结合师生共同设计的导纲自主学习,书面回答导纲中的几个问题,对导纲中未预设的问题,书面列出来,完善导纲。老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学生自学,接受个别学生质疑问难。 二、合作互动 2、小组讨论: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导纲中的问题。 3、展示评价:
(老师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相应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并且非展示同学继续完善导纲,或结合同学的展示内容及时记录、提问补充。展示完,找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生进行评价)。 4、质疑解难:
在完成导纲中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质疑,老师也可将导纲中未设计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补充,全班共同质疑解难。
导学归纳:
7、 学生归纳(由学科班长到台上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8、 教师指导。 拓展训练:
阅读《活板》片断,完成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2、学生编题自练(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编一道有价值的题,相互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