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验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实验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来源:意榕旅游网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A 实验目的 (1)了解以乙苯为原料,氧化铁系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单管反应器中制备苯乙烯的过程。 (2)学会稳定工艺操作条件的方法,包括用计算机在线控制和手动控制的操作方法。 B 实验原理

(1)本实验的主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还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此外还有芳烃脱氢缩合及苯乙烯聚合生成焦油和焦等。这些连串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而且极易使催化剂表面结焦而活性下降。

(2)影响本反应的因素

①温度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H0˃0,从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lnKTp)PHRT02可知,提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从而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但

是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加,使苯乙烯选择性下降,能耗增大,设备材质要求增加,故应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本实验的反应温度为:540~600℃。

②压力的影响 乙苯脱氢为体积增大的反应,从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式

PKp=Kn总ni可知,当∆γ˃0时,降低总压P

可使Kn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平衡转

化率,故降低压力有利于平衡向脱氢方向移动。本实验加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乙苯的分压,以提高平衡转化率。较适宜的水蒸气用量为: 水:乙苯=1.5:1(体积比)或8:1(摩尔比)。

③空速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系统中有平衡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副反应也增加,苯乙烯的选择性可能下降,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的活性及反应温度有关,

-1

本实验乙苯的液空速以0.6h为宜。

(3)催化剂

本实验采用氧化铁系催化剂其组成为:Fe2O3-CuO-K2O3-CeO2 。

C 预习与思考

(1)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时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如何判断?若果是吸热反应,则反应温度为多少?实验室是如何来实现的?工业上又是如何来实现的?

(2)对本反应而言是体积增大还是减小?加压有利还是减压有利于?工业上是如何来实现加减压操作的?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加入水蒸气可以降低烃分压?

(3)在本实验中有哪几种液体产物生成?哪几种气体产物生成?如何分析? (4)进行反应物料衡算,需要一些生么数据?如何收集并进行处理? D 实验装置及流程 见图 7-2 。

1 6 3 7 14 12 2 4 8 10 9 11 14 5 13

图7-2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业实验流程

1,3—计量管;2,4—计量泵;5—排空阀;6—混合器;7—汽化器;8—反应器;

9,10—冷凝器;11—分离器;12—尾气;13—取样阀;14—热电偶

E 实验步骤及方法 (1)反应条件控制

汽化温度300℃。脱氢反应温度540~600℃,水:乙苯=1.5:1(体积比),相当于乙苯加料0.5mL/min ,蒸馏水0.75mL/min (50mL 催化剂) (2)操作步骤

①了解并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高清物料走向及加料、出料方法。 ②接通电源,使汽化器、反应器、分别逐步升温至预定的温度,同时打开冷却水。 ③分别校正蒸馏水和乙苯的流量 (0.75mL/min和0.5mL/min)。 ④当汽化器温度达到300℃后,反应器温度达400℃左右开始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蒸馏水。当反应温度升至500℃左右,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乙苯,继续升温至540℃使之稳定半小时。

⑤反应开始每隔15min取一次数据,每个温度至少取两个数据,粗产品从分离器中放入量筒内。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去水层,称出烃层液质量。

⑥取少量烃层液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其组成,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⑦反应结束后,停止加乙苯。反应温度维持在500℃左右,继续通水蒸气,进行催化剂的清焦再生,约半小时后停止通水,并降温。 ⑧关闭总电源,关闭冷却水阀门。 (3)实验记录及计算 ①原始记录 温度/℃ 时间 汽化器

②粗产品分析结果 粗产品 乙苯加入量反应温度/℃ /g ③ 计算结果

RFFF100%原料加入量/(mL/min) 乙苯 始 终 质量 始 水 终 质量 粗产品/g 水层 烃层液 尾气 反应器 苯 苯 含量/g 甲苯 含量/% 含量/g 乙苯 含量/% 含量/g 苯乙烯 含量/% 含量/g 含量/% 乙苯的转化率:

S

P/M苯乙烯RF/M乙苯100% 苯乙烯的选择性:

苯乙烯的收率:YS100%

F 结果与讨论

对以上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将转化率、选择性及收率对反应温度作出图表,找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区域,并对所得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包括曲线图趋势的合理性,误差分析,成败原因等)

符号说明

H0298 ——298K下标准热焓,KJ/mol; K p,Kn ——平衡常数; ni——i组分的物质的量,mol; P总——总压,Pa; R——气体常数; T——温度,K; ∆γ——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的变化,mol;

α——原料的转化率,%;

S——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Y——目的产物的收率,%; RF——消耗的原料量,g; FF——原料加入量,g; p——目的产物的量,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