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之道读后感(一)

大学之道读后感(一)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大学之道读后感(一)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这对于教员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小学教师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支招,充分调动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教化。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而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职业道德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道德教育,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平民百姓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心性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有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州立大学的“止于至

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明达也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天人合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