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
摘要股票价格指数是一个重要的证券投资参考指标,其编制方法从根本上影响了该指标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股票价格指
数编制方法入手,对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编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股票价格指数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方法;证券交易所
作者简介梁佳(1980~),女,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股票市场在一个国家的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衡量股市变动水平的工具和一国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还是企业或个人的投资管理,都必须利用股价指数来对股市行情或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一、我国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编制方法
股价指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某一特定范围的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综合指数,即采用全样本计算,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另一类是包括某一特定市场上部分股票的成分股指数,即部分采样进行测算,如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标准普尔500股票价格指数、我国的上证180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等。
(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股价指数=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股票市价总值100
式中: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报告期收盘价发行量
i=1n
事业和综合五大类分类股价指数。其中上证A股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上证B股指数以1992年2月21日为基期,以全部上市的A股和B股为样本,以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上证分类指数以1993年5月1日为基期,按同样方法计算。
(二)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包括深证综合指数、深证A股指数和深证B股指数。它们分别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全部A股、全部B股为样本股,以1991年4月3日为综合指数和A股指数的基期,以1992年2月28日为B股指数的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0,以指数计算日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当有新股票上市时,在其上市后当天纳入指数计算。当某一股票暂停买卖时,将其暂时剔除于指数的计算之外。若有某一股票在交易中突然停牌,将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市。深证综合指数的基本公式为:
股价指数=
报告期市价总值
100
基期市价总值
上日收市指数计算日即时股票市价总值
经调整上日市价总值
每日连续计算的环比公式如下:
计算日即时指数=
式中:计算日即时总市值=各样本股市价发行量上日收市总市值是指根据上日样本股的股本或样本股变动而作调整后的总值。当样本股或其股本结构发生改变时,改用变动前一营业日为基准日,并用连锁方法对指数计算进行调整,以维护指数的连续性。
二、我国股票指数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指数赋予某些指数权重过高。我国的综合指数在编制时,是以发行量、总股本为权数。众所周知,我国股票发行量中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率高达59.9%,将如此巨大份额又不能上市流通的股本列入权数范围内,所编出来的指数只能反映潜在的流通市场,而不能反映现实流通市场股价的综合变动情况,而且,会造成某些市场人士利用流通股比较小而总股本比较大的股票来达到对指数操纵
基期股票市价总值=基期收盘价发行量
i=1
n
遇新股上市、退市或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时,须做相应修正。计算公式为:
修正总值=修正前市价总值+市价总值变动额
新基期市价总值=修正前基期市价总值修正前市价总值+市价总值变动额
修正前市价总值
修正后报告期股价指数=
报告期股票市价总值
100
新基期市价总值
随着上市股票品种逐渐增加,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证综指的基础上,从1992年2月起分别公布A股指数和B股指数;从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8.(7).3
137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3期的目的。也就是说,股票指数对于某些股票来说杠杆效应明显。这种计算方法在大权重股票剧烈波动时,可能引发指数出现虚增减现象。例如工商银行这只股票,工行流通A股仅占到全部总股本的4.5%,这意味着20倍以上的杠杆率,对于流通盘不过420亿人民币的工行而言,其股价和市值的可操控性非常强。而在上证综指中,工行和中行两只银行股的权重就达到33%(上证指数是总股本加权的),但由于工行和中行的流通市值仅占全部市场流通盘的2.7%,通过撬动这两只银行股,便不难左右上证指数的走势。截止2007年9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包括国有股和非流通法人股)最高的五只股票是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和中国平安,它们在上证综合指数中的权重超过30%,可见大盘股对于指数的影响程度。
(二)综合指数行业结构极不均衡。上证指数的行业结构极不均衡也成为重要的设计缺陷之一。上证指数以总股本计算的方式使得指数运行过度依赖于个别行业甚至个别股票。例如,上证指数中第一大权重行业金融行业竟然占40%强,但其以自由流通股本计算的市值占比仅有17.9%,金融行业如果出现调整,整个市场就有逆转的可能。上证综指的缺陷有可能将工行等个股的风险转嫁给整个市场,上证综指的权威性使得所有股票与其相连接,一旦个别行业或者个别权重股,如工行出现估值过高的情况下,其波动引起的杠杆性风险会加倍放大,导致非理性泡沫上涨回归理性下跌,将带动上证综指虚涨泡沫的同时对整个市场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三)缺乏全国统一股票指数。股票指数是投资者分析股市动态,拟定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研究和分析一国政治、经济等情况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同时存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人为地造成了股票市场的分割,难以形成统一的股票价格指数体系。我国两个交易所所交易的股票具有同质性,交易所的业务范围几近一致,建立一个统一指数为大势所趋。由于深沪两市综合指数包含了市场上所有的股票,将一些业绩差、规模小、股价高、不代表主流的股票也纳入其中;而成分指数则选择的样本较少、样本股市值的市场代表性低、个别大盘股对指数影响大,使得指数易被操纵。所以,推出一个为市场各方面所接受的统一指数亦是金融创新的一部分,而且这种动作相对于解决股权分置或是推出金融期货都要温和得多。
三、对策及建议
(一)编制并推广上证流通综合指数和深证流通综合指数。(1)我国股票市场上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应该与自身的条件和具体的市场环境相适应,不能完全仿照发达市场的做法。只有当我国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法人股实现全流通,才可以说具备以发行量为权数编制股价指数的条件,实现与发达股票市场的接轨。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发行量与上市流通量两者相差很大,现在以发行量为权数编制的综合股价指数不但不可能发挥应有的基准功能,甚至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增大市场风险。我国目前的综合指数和成分股指数均应该采用上市公司实际流通量作为权
数,防止不能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国家股、法人股计入股价指数,这也是从我国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环境出发,保证股价指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必然选择。(2)由于我国股票市场集中程度低,现有的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等成分股指数虽然具备较好的投资功能,但是因为其市场覆盖率相对较低,对整体市场的代表性有限,基准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3)在我国股票市场集中度低、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选择综合指数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上的基准指数是恰当的。以流通量为权数编制并推广上证流通综合指数和深证流通综合指数以逐步取代原有的综合指数,可以强化我国综合指数的基准功能。
(二)适时推出全国统一指数。目前,沪深两个市场各有一套包括综合指数和成份股指数的指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股票市场需要一个指数来反映其总体状况和变动趋势,并为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市场基准。在上证流通综合指数和深证流通综合指数被投资者广泛认可后,可考虑由独立于两家交易所的机构将两市流通综合指数合并编制全国统一流通综合指数和并负责发布或交由两家交易所分别发布,以弥补相应的市场空白。虽然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可以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基础,但是编制跨越两市的统一成份股指数更符合这些金融产品对标的指数的要求。类似于构造全国统一流通综合指数,全国统一成份股指数也可以由上证18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合并构成。当然,统一选择样本股的规则后,在沪深两市范围内选取市场代表性强的股票来构造全国统一成份股指数也是可行的,以流通量而不是发行量加权是使采用这种办法编制出来的指数具备良好投资功能的关键。
(三)分离证券交易所的指数编制职能。我国应将编制股价指数的职能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业务中分离出来,交由独立的金融服务机构来行使。纵观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股价指数,大多数是由各种研究机构和金融服务公司编制的,如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数是由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出版者道-琼斯公司编制;标准普尔500指数由美国著名的投资顾问公司标准普尔公司编制;日经225指数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等等。在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为投资者无偿提供基准指数只能是由盈利丰厚的证券交易所来承担,随着指数投资功能在我国市场上的显现和指数产品化的推进,证券交易所已经可以而且也应该从这块服务领域中退出来。将来全国统一指数的推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届时可以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指数编制机构独立出来,合并为一家专职的指数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把股价指数编制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业务中分离出来,可以使它们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业务上来。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职能是为证券交易提供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为交易各方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股价指数编制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更适合由专业机构来从事。更加重要的是,把指数编制从两家交易所的业务中剥离,将有助于保证股价指数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无论是作为市
138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8.(7).3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3期会计舞弊手段的技术性分析
曲岩
摘要会计舞弊行为中,非会计因素往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大大增加了解决企业会计舞弊问题的难度,不能期望在较
短的时间或仅仅用完善会计模式的途径来彻底解决。当前,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不能很精确地作出辨别分析。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会计舞弊的技术手段,使委托人以及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掌握识别会计舞弊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根据其特定的决策需要对会计数据或报告盈利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分析。
关键词会计舞弊;技术;分析
作者简介曲岩(19669~),女,山东文登人;辽东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一、显性操纵收益的识别
我国股票投资者目前面临的一个与投资决策分析有关的问题就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利润指标被人为操纵。利润指标内含的企业获利能力不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用这种不具有稳定性的利润指标预测未来,其结果的正确性将难以保证。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如果这些操纵手段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反映出来,那么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分析的效率。对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的企业进行总体财务指标特征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揭示这些企业可能采取的调整净收益的手段,引导投资者在财务分析时关注容易体现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迅速有效地甄别上市公司真正的获利能力。
根据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和对企业可能采取的操纵净收益指标的手段分析,无论采用怎样的利润操纵手段,利润表都会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企业可能采取以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手段,并且这些手段可能导致相应的一些财务指标出现异常:
(一)通过非营业活动提高净利润。包括诸如出售资产、出售投资、改变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提高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活动。为避免所得税率差异对分析的影响,选用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和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三个财务指标。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高,说明企业靠经营正常业务取得利润的比例越高,场的基准,还是作为金融产品的基础,股票价格指数的独立、客观和公正都是至关重要的。参考文献
1李建华.股价指数编制方法[J].国际金融,1996,82.裘明雨.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指数缺陷分析[J].商业研究,2003,19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净收益的质量较好;由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较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因此,这两部分的比例越大,企业净收益指标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越大。
(二)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调整利润总额。这些销售无法取得现金,当企业出现这些现象时,应收账款的占用就会增加,表现在财务指标上,一方面体现为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增加;另一方面还可能体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减小。如果这种方法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调整利润的方法,从总体上看,这类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就会高于一般企业,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会低于一般企业。
(三)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推迟确认。当企业采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时,企业挂账的费用就会上升,导致资本化的费用比例升高,例如待摊费用、无形资产以及类似的其他长期资产。如果人为操纵净收益的企业普遍存在利用推迟确认费用或损失的做法,与这些资本化费用有关的财务指标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如待摊费用占流动资产的比重、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等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提示。
(四)利用关联交易调整利润。如果这种现象在操纵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中比较普遍,就会在这些企业的关联交易额占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的比例上体现出差异,并且应收账款中关联方的应收账款比重较大。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披露的不规范性,投资者较难从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中采集出关联交易的详细数据,因此,根据为调整利润进行的3.曹风歧.证券投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檀向球.全国统一指数及指数期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高潮生.国际股市指数的进化与挑战[M].上证研究指数专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顾银宽,陈纪南.近期建立股票指数期货的难点[J].经济论坛,2002,7
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8.(7).3
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