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的持续有效运行,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员工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3 职责
3.1 技质办是质量管理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
3.2 各车间、部门负责搞好本部门的QC质量管理活动。 4 术语
4.1 QC: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的简称。
4.2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组织。
4.3 PDCA: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
4.4 4M1E: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ment)、测量(Measure)。
5 制度描述
5.1 自主改善年度计划的制定
5.1.1 技质办根据总公司的要求通知各部门编制“部门自主改善年度计划”,
各部门按技质办通知要求的时间,编制“部门自主改善年度计划”报技质办。
5.1.2 计划的内容:
a、 自主改善各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时间; b、 小组成员的调整和职责分配; c、 需要公司协调的事项; d、 需要资金。
5.1.3 技质办负责按总公司的要求和根据各部门编制的“部门自主改善年度计划”编制公司“公司自主改善年度计划”,向总公司战略管理部进行申报。
5.2 自主改善的审批
根据总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投资规模>50万元的由总公司审批。投资规模<50万元的由技质办、供销办、经营办评审项目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性价比,总工程师、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
5.3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组建程序
由部门或部门间根据需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或主攻方向共同协商,组建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填写“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注册登记表”和“QC课题评审表”报技质办注册。
5.3.1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注册
5.3.1.1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注册登记表”经技质办审核后,总工程师批准,编上注册号登记注册。
5.3.1.2 技质办应每年对自主改善活动小组进行重新注册。
5.3.1.3 对于停止活动半年以上的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应取消其注册资格。 5.3.2 QC课题审批程序
5.3.2.1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在选择好课题后,开展活动之前,填写“QC课题评审表”,报技质办。
5.3.2.2 技质办按“5.2 自主改善的审批”中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5.3.2.3 QC课题获得批准后,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应立刻开展工作。在活动过程中如遇到特殊原因无法继续时,应及时向技质办汇报,技质办应予以协调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可更改或取消课题计划。
5.3.3 注册号 HHQC-04-01 小组编号 年度
公司代号
5.4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成员
5.4.1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一般5–10人,设组长、副组长若干名,根据课题的不同,小组成员可跨部门组成。
5.4.2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组长职责:
5.4.2.1 领导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有效的开展工作; 5.4.2.2 负责办理自主改善活动小组的注册登记手续; 5.4.2.3 负责制定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活动计划; 5.4.2.4 负责领导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 5.4.2.5 负责自主改善记录的保管工作;
5.4.2.6 负责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成员的质量教育工作; 5.4.2.7 负责自主改善活动小组的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5.4.3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成员的职责
5.4.3.1 负责依据改善活动计划按时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5.4.3.2 负责向本岗位周围员工宣传质量管理的意义,发动和发现周围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5.5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的类型
为了便于对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活动的领导,按照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参加的人员与活动课题的特点,把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分为“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四种类型。
5.5.1 现场型自主改善活动小组
以班组和车间操作工为主体组成,以稳定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生产现场。
5.5.2 服务型自主改善活动小组
以公司不从事基本生产的辅助人员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服务现场。
5.5.3 攻关型自主改善活动小组
以领导、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为目的,活动范围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各个领域。
5.5.4 管理型自主改善活动小组
以管理人员组成,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5.6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活动的程序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活动应遵循和运用PDCA循环、统计技术等科学的方法,
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使之不断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自主改善程序图
5.6.1 选择课题
5.6.1.1 公司根据实际需要下达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攻关性的课题。
5.6.1.2 自主改善活动小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自身开动脑筋观察发现和用户(下道工序)提出的不满意问题中选题。
5.6.1.3 选题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调查表、对比表、排列图、鱼刺图、流程图。 5.6.2 现状调查
5.6.2.1 收集数据,对选择课题的相关数据到现场进行客观、真实、可比性和时效性的收集。
5.6.2.2 采用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
5.6.3 设定目标
5.6.3.1 设定目标要与课题相对应,要用具体的数值来表达需达到的目标。课题目标即要有挑战性,又要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5.6.3.2 设定目标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可以用文字和图表分析说明。 5.6.4分析原因
运用人、机、料、法、环、测等统计技术,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层层展开,进行彻底的分析和研究。
5.6.5 确定主要原因
通过统计分析,在诸多存在的问题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5.6.6 制定对策
5.6.6.1 针对主要原因,分析、研究和选用合适的对策。分析研究实施对策要有有效性和时效性。
5.6.6.2 编制实施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实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5.6.7 检查效果
在所有要因都得到解决或改进后,应对新的生产或经营状况进行数据收集,并与实施前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预定目标。
5.6.7.1 完成预定目标,说明已解决问题,进行下一步骤,巩固取得的成果。 5.6.7.2 未达到预定目标,应从要因和对策是否准确中进行分析和研究。返回到5.6.4分析原因处重新开始进行PDCA循环。
5.6.8 制定巩固措施
5.6.8.1 把“实施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变更的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工艺参数、规章制度等)初步纳入到有关制度或操作规程中。
5.6.8.2 经常检查是否按照有效措施更改的方法进行工作。 5.6.8.3 确定一定的巩固期,并做好记录,观察效果是否稳定。 5.6.9 总结及今后打算
5.6.9.1 通过此次自主改善,除了解决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其它那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那些活动中发现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5.6.9.2 总结活动过程中,那些是成功的,那些是不成功的,需要改进的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