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走向导水断层研究

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走向导水断层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煤第48卷第3期 doi:10.1 l799/ce2O1603O29 炭工程 Vo1.48.No.3 COAL ENGINEERING 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走向导水断层研究 焦险峰 ,刘树才 。,姜志海 ,刘鑫明。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3.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221116; 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063000) 摘 要:导水断层给井下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灾害隐患,为了推进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实用 性.开展了导水断层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研究。基于三维低阻薄板地电模型.采用理论分析、物 理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板状导体上感应涡旋电流与一次场的激发关系,研究了走向导水断 层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视电阻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感应涡旋电流主要与板状体有效 切割一次场磁力线多少有关,激励角30。~60。时.感应涡旋电流较强;②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 扇形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上。走向导水断层呈现左右对称分布2个低阻异常夹中间1个高阻异常的 响应特征 研究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走向断层: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响应特征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59(2016)03—0092.04 Application of 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in advanced detection of water—conductive strike fault JIAO Xian—feng ,LIU Shu-cai 一,JIANG Zhi-hai 一,LIU Xin-ming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Xuzhou 221 1 16,China; 3.School of Mines.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To promote the practicability of 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he paper studies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nductive strike fault in 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Based on the geo—electrical model of 3D conductive sheet,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physical simulation,it is discussed how the eddy current in the sheet vary with the exciting position of the first field,and studies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response of the water— conductive strike fauh by the 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advance detection(MTEAD).The results show: the induced eddy current is decided mainly by the number of the magnetic line,which is cut by the sheet,and it is stronger when the exciting angle is 30。~60。:②on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contour map of MTEAD,the response of the water— conductive strike fault is one middle high resistivity abnormal area with two low resistivity abnormal areas on the left and irght sides symmetrically.The result was appli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and gained good effects. Keywords:strike fault;mi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advanced detection;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20世纪末.国内开展了煤矿井下瞬变电磁法的实验丁 作.采用多N/b回线装置形式,在煤矿井下巷道中进行采 煤工作面顶、底板导含水构造探测 I-3]。近年,矿井瞬变电 磁理论与方法技术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以偶极一偶极与 重叠回线两种装置形式的扇形超前探测方法 ,在掘进 工作面前方积水采空区、充水钻孔、隐伏导含水构造等探 收稿日期:2015—08—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3CB227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41304113) 作者简介: 焦险峰(1971一),男,山西高平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矿山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与应用技术方 面的研究 作,E—mail:lsc3885434@126.COrn。 焦险峰,刘树才,姜志海.等.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走向导水断层研究[J].煤炭_T程,2016,48 引用格式: (3):92—94,98. 92 2016年第3期 煤炭工程 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ll ]。该技术还用于隧道不 良地质体的超前探测,形成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与 解释方法 13-16]。准确把握地质异常体的响应特征是地球物 理资料合理解释的基础,为此,笔者曾采用物理模拟与数 值模拟的方法对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进 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典型地质异常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异 常响应规律¨ , ]。有关学者利用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与 ANSYS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不良地质 体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19]。瞬变电磁响应特征随导含水构 X l} 造的空间发育以及与发射、观测装置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 而变化。导含水断层可近似看作良导薄板地球物理模型, 当空间赋存方位与激发方向不同时,瞬变响应差异较大, 容易误导资料解释,因而研究激发方向不同时良导薄板的 响应特征是正确推断断层发育的前提。 1矿井瞬变磁场分布特征分析 矿井瞬变电磁法采用多匝小回线装置形式,发射源可 看作磁偶极子, 。为磁导率,磁矩为m的磁偶极子在r处 产生的磁场日为: : 一 4T o 4 _|0rj  在XOZ平面内产生的磁场: m = = 莽 根据上述两式得到的XOZ平面内磁力线分布如图1所 示.该图同时示意了薄板体与激发源空问位置7种关系下 磁力线的切割情况。薄板体上感应的二次涡旋电流与激励 角以及板状体空间分布面积有关,即磁通量。位置1薄板 体所在平面与激发源所在平面垂直,磁力线方向与薄板体 走向一致.此时薄板体有效切割磁力线最小,磁通量最小, 其所激发的二次涡旋电流最小,对于探测而言所接收到的 感应电动势响应最小。随着薄板体与激发方向间角度增大, 如位置2、位置3、位置4、位置5,穿过薄板体的磁力线逐 渐增多.磁通量逐渐增大,二次涡旋电流逐渐增大,接收 到的感应电动势响应增强。随夹角增大,如位置6、位置 7,受磁力线稀疏影响.薄板体上磁通量又逐渐减小,所感 应二次涡旋电流逐渐减小。基于此,对于环形扇面扫描方 式的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而言,导含水断层、裂隙等类 似于薄板状的低电性地质构造体,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上, 构造体与激发方向一致的扫描点上呈相对的高阻异常反应, 而两侧呈现一定的相对低阻异常反应。 2物理模拟 2.1模型设置 时间域瞬变电磁场物理模拟的基本准则 图1磁力线分布图 口f = \\Lmr ) 式中, 为电导率,单位是西门子(S);L为线型尺 度,m; 表示模拟系统;f表示被模拟的野外系统;k为 线性比例尺.即缩比系数。 基于上述准则,采用了空气中的良导薄板模型,力求 符合高电性围岩介质中导含水断层的实际地质模型。实验 中缩比系数约10.对应实际超前探测条件:发射接收线框 边长2mx2m:巷道围岩电阻>500 ̄·m。 2.2参数设置 采用TERRATEM型瞬变仪,发射线圈:20cm×20cm× 40匝.0.15mm 规格漆包线:接收线圈:20cm×20cm×80 匝,0.01mm 规格漆包线。异常体采用40cm×25cm×2mm 的铝板。采样延时从0.05ms至8.625ms,计22个窗口,增 益100档位,发射电流4A。 2.3结果分析 模拟时探测方式与井下实际工作方法完全一致,铝板 距探测位置30cm.垂直放置于实验台上,由左侧15。开始 以15。间隔向右侧依次进行扫描。模拟实验视电阻率等值线 图如图2所示.左右两侧45。扫描方向纵向上40cm起,略 呈相对低阻异常反应;90。及左右两侧75。扫描方向上略呈 相对高阻异常反应。这一特征表明,在矿井瞬变电磁超前 探测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上,薄板状低阻异常体的响应特征 由薄板走向与发射线圈激发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当 薄板处于探测点前方且走向与超前探测中间扫描方向近乎 一致时,异常位置出现在异常体左右两侧,而异常位置处 却呈高阻反应。物理模拟结果与上述理论定性分析一致。 这一特征要求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时应充分考虑探测目标体 的空间赋存形态与所采用装置形式的耦合关系,以便进行 正确的资料解释。 3应用实例 山东新宏煤矿开采9号煤层,该煤层厚约0.7~1.05m, 平均0.8m左右,其底板下有3个灰岩含水层,依次为七 灰、八灰、十灰。七灰厚是基本底板,厚1.3~1.8m。八灰 含水层,上距9煤层约51.50m,厚度1.40—5.30m,平均 93 煤炭工程 2016年第3期 2)在采空区边缘区域地表水平移动受地表滑移的影响 f 晕 g 基 4 3 2 l O 较大,地表斜坡坡度越大,其影响越大;在山区凹形地貌 2 3 4 < 下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较平原地区要大,在山区凸形地貌下 . 淤 苗 \\/ 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较平原地区要小。 3)地表曲率受地表起伏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在山 谷区域,地表曲率值较平地采动要小;在山顶区域,地表 图10倾向主断面水平变形曲线图 根据图7~1O分析可得: 曲率值较平地采动要大;在山区凸形地貌下开采地表曲率 较平原地区要小。 4)在山谷区域,采动后地表受压缩的影响较大,水平 1)对比地表下沉曲线和页岩面下沉曲线(如图7所示) 可以得出:在采空区边缘区域,地表下沉值受地表滑移的 变形压缩值较平地采动后要大;在山顶区域,采动后地表 受拉伸的影响较大,水平变形拉伸值较平地采动后要大。 参考文献: [1] 邹友峰,邓喀中,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M].徐 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影响较大,使得地表下沉值增大,下沉值增量随地表坡体 坡度的增加而增大。 2)对比地表和页岩面水平移动曲线(如图8所示)可以 得出:在山区凸形地貌下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较平原地区要 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凸形地貌两边的坡体相对于lT作面 [21 胡友健,吴北平,戴华阳,等.山区地下开采影响下地表 移动规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18(4):242—247. [3] 何万龙.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的研究[J1煤炭学报. 1992,17(4):1—15. _rL为负坡坡体,地表的滑移增量表现为负值,使得水平移动 减小。  M 3)对比地表和页岩面曲率曲线(如图9所示)可以得 出:在山区凸形地貌下采动地表曲率较平原地区要小。 4)对比地表和页岩面水平变形曲线(如图l0所示)可 以得出:在山区凸形地貌下采动地表水平变形较平原地区 [4] 康建荣,何万龙,胡海峰.山区采动地表变形及坡体稳定 性分析fM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马超,康建荣,何万龙.山区典型地貌表土层采动滑移 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 (3):222—226. 要小;在山顶区域,采动后地表受拉伸的影响较大,水平 变形拉伸值较平地采动后要大。 f6] 王贵荣,袁志明.韩 飞.黄土山区矿井地表移动变形数 值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27(2):236—239. [7] 康建荣.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J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59—64. 3结论 1)在采空区边缘区域.地表下沉值受地表滑移的影响 较大;同时在山顶和山谷区域,地表下沉变化较为平滑, 表明该区域采动影响的倾斜值较小。 81 戴华阳,翟厥成,胡友健.山区地表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 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4):501—504. (责任编辑郭继圣) (上接第94页) [6] 姜志海,岳建华,刘树才.多匝重叠小回线装置形式的矿 井瞬变电磁观测系统[J] 煤炭学报,2007,32(11): l152-1l56. 中的应用『J1.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O7,4(4):291—294. 李貅,武军杰,曹大明.等.一种隧道水体不良地质体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J].工程勘察,2006(3):70—76. 李术才 薛翊国,张庆松,等.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I [7] 于景邮,刘树才,王扬州.巷道内金属体瞬变电磁响应特 征及处理技术[J].煤炭学报,2008,33(2):1403-1408. [8] 刘志新,刘树才,刘仰光.矿井富水体的瞬变电磁场物理 模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2): 259—266. 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岩石力学与]_ 程学报,2008,27(7):1297一I307. 薛国强,李貅.瞬变电磁隧道超前预报成像技术f J1.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3):894—900. [9] 郭纯,刘自宙,白登海.地下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煤 苏茂鑫,李术才,薛翊国,等.隧道地质预报中的瞬变电 磁视纵向电导解释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Ol0, 32(11):1722—1726. 矿掘进头的连续跟踪超前探测[J]地震地质,2006,28 (3):456—462. [10] Jiang Zhi—hai,Yue Jian—hua,Liu Shu—cai.Prediction tech— nology of buried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in coal mines using 姜志海.巷道掘进T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 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8.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J].Journal of china univer— 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7.17(2):164—167. 姜志海,焦险峰.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物理实验[J]. 煤炭学报,201l,36(1 L):1852—1857. 苏茂鑫.李术才,薛翊国,等.隧道掌子面前方低阻夹层 的瞬变电磁探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 [11] 刘志新,于景邮,郭栋.矿井瞬变电磁法在水文钻孔探 测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30(1):59-61. 『l2] 姜志海,岳建华,刘志新.矿井瞬变电磁法在老窑水超前探测 98 (s1):2645—2650. (责任编辑郭继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