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固定方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观察
作者:李林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部螺钉(DHS)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方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9年8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治疗的90例分别采用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DHS组,n=45)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组,n=45)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资料。采用Harri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优良率。结果:PFNA组的术后优良率高达91.1%,与DHS组的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动力髋部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020-02
近年来,随着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的兴起,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取得突破[1],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8月-2012年2月引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DHS组和PFNA组。其中DHS组患者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70.6±11.2)岁。右侧骨折23例,左侧骨折22例。骨折原因:跌倒引起21例,车祸引起9例,其他原因15例。按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0例,31A3型13例。32例术前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PFNA组患者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69.5±13.6)岁。右侧骨折25例,左侧骨折20例。骨折原因:跌倒引起19例,车祸引起10例,其他原因16例。按AO分型31A1型14例,31A2型18例,31A3型13例。37例术前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两组均为新鲜的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损伤原因以及伴发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内固定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支持治疗。DHS组取仰卧位,全麻,大转子下2~3 cm处股外侧做切口,切开皮肤分离暴露股骨粗隆间及周围,大转子下方2 cm处置入导针并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导针扩大针道,攻丝并拧入主螺钉,拔出导针,选择适当套筒侧板,固定后冲洗关闭伤口;PFNA组取仰卧位,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切口位置为大粗隆顶端,切开皮肤及皮下后暴露股骨,插入导针并充分扩髓后,置入PFNA髓内钉,于股骨颈及髋部置入引导钢针,正侧位透视下观察其位置正中后,分别沿两引导针置入空心钻头钻孔和钻孔器钻孔,并分别拧入螺钉,最后打入远端钉并锁定,冲洗关闭伤口。两组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1.2.2 术后康复治疗 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开始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行患肢足趾伸屈、屈跖以及踝关节背伸运动。指导其家属协助挤压小腿,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3~5 d开始膝、髋关节运动。1~2周后患者指导患者持拐行走。术后3个月自由负重行走。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评估采用Harris评分法。评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评分≤70分为差。术后统计数据的优良率作为评估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的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术后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DHS组优良率为77.8%,PFNA组的优良率高达91.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日益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的创伤性疾病[2]。
鉴于老年人抵抗力差、新陈代谢缓慢,保守治疗有疗程长、难护理、易出现并发症等缺点[3]。因此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为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该法一直为临床医生使用,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不错疗效。但由于动力髋部螺钉内固定法属于髓外固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抗旋转的能以也比较弱。尤其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时存在一定螺钉切出的风险。此外,该法还有切口长、手术出血多等缺点,应用于身体素质偏弱的老年人群,存在一定局限性[4]。近年来,随着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的引进,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取得一大突破,此法中的头钉通过大粗隆顶端外侧切口完成螺钉的锁定,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旋转的功能。此法联合康复训练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具有可预见的优越性。本报告中术后对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评分,DHS组优良率为77.8%,PFNA组的优良率高达91.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方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动力髋部螺钉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唐海军,成文,倪增良.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50-52.
[2]闫固宁,施意鸿,陈志军,李国智,杨元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的内固定治疗选择[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0):81.
[3]肖勇,李定国.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1):32-33.
[4]聂军.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8):47.
(收稿日期:2013-01-29) (编辑:何玉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