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 科学:奇妙的电筒 1. 有探究电筒的兴趣,感知电珠发亮的奇妙; 2. 在拆装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知道使用电筒的方法; 3. 在大胆的实验中让电珠亮起来。体验探索、动手的快乐; 有探究电筒的兴趣,感知电珠发亮的奇妙; 在拆装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知道使用电筒的方法; 在大胆的实验中让电珠亮起来。体验探索、动手的快乐 手电筒(教师准备一个,并收集幼儿带来的手电筒一桌一个) 一、猜想、情景导入 1、假设停电了,我们要下楼道,可以用什么东西照明呢? 2、可以用手电筒帮忙吗?为什么?电筒为什么会发光? 二、活动过程 (一)拆电筒 1、玩玩桌上的电筒,找找电筒发光的秘密在哪里呢?拆开电筒看看,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电筒,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拆,并把拆下来的部件收拾好; 3、提问:你发现电筒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电筒里面有电池、电珠弹簧、玻璃片和开关。 (二)装电筒 1、请幼儿把拆开的电筒装回去,看看,手电筒会不会和原来一样发光; 2、讨论:电筒都亮了吗?为什么有的电筒不亮了呢? (三)我让电筒亮起来 1、寻找电筒不亮的原因,并使电筒亮起来; (1)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2)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标志,帮助幼儿正确安装好电筒的电池; (3)完成操作卡第9页,哪些手电筒会亮,哪些不会,并说出原因; 小结:电筒不亮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等等。 2、讨论:电池用完了怎么办? 如果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里,因为电池里面有对人体有害物质,也会污染环境) 教学过程 三、活动结束 如何正确安装电池 单排: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两排: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极负极相连。 延伸活动 投放材料 美工区:神奇的“+”和“-” 绘画材料,魔珠材料 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以加减号为创意的起点,绘画一幅有“+”“-”符号的图画; 2、在魔珠拼盘上摆出“+”“-”符号后,用其他的颜色创意出背景的图画,制作一幅完整的装饰吊坠;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