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胜景品赏与地方记忆——明代南京的游冶活动及其所见城市文化生态

胜景品赏与地方记忆——明代南京的游冶活动及其所见城市文化生态

来源:意榕旅游网
作者: 胡箫白

作者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页码: 76-90页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明代;南京;胜景品赏;游冶活动;文化生态;地方记忆

摘要:文人雅士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具有关键作用。由胜景品赏主题切入,关注文人士大夫的相关诗词图绘,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生态对文人理解城市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此脉络下城市文化的形塑过程,当是有效的途径,但以往的研究却殊为少见。明代南京的胜景品赏活动,先是明初史谨的"金陵八景",其时文士的活动空间尚囿于城内及近郊,成熟的游冶空间格局还未形成,理解南京的方式更强调城市的政治属性。永乐迁都后,随着吴派文人逐渐主导了金陵文化圈,表现城市的方式带上了较多文人色彩,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便已脱离了对政治属性的强调,转而关注城市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及至晚明,为了自身的身份认同与强化阶层的外在边界,文人士大夫兴起了游冶观览胜景的风潮,余孟麟、焦竑、朱之蕃、顾起元发起的关涉"金陵二十景"的"金陵雅游"活动,即为相应的典型行为。此后朱之蕃又自选"金陵四十景",调和金陵之王气与文人之品味,并顺应城市想象的惯性路径,远追南京的六朝文化,从而形塑了记忆城市的格局,确立了影响至今的南京城市游冶空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