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原理

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原理

来源:意榕旅游网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第六章 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原理

1、怎么从相变理论理解液态金属结晶过程中的生核、成长机理? 答:相变理论:相变时必须具备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金属结晶属一种相变过程:

热力学条件即过冷度T——驱动力GV

动力学条件:克服能障 热力学能障——界面自由能——形核 动力学能障——激活自由能GA——长大

若在体系内大范围进行,则需极大能量,所以靠起伏,先生核——主要克服热力学能障,然后出现最小限度的过渡区“界面”,此界面逐渐向液相内推移——长大(主要克服动力学能障)。

2、试述均质生核与非均质生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分别从临界晶核曲率半径、 生核功两个方面阐述外来衬底的湿润能力对临界生核过冷度的影响。要满足纯金属非均质生核的热力学要求,液态金属必须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

**r非 答:(1)r均2LC2LCT0 相等 GVLT23cosco3s4343但V均r V非rf f

433 非均质生核所需体积小,即相起伏时的原子数少。

3T16LC**G均f (2)G220 G非3LT*均 两种均需能量起伏克服生核功,但非均质生核能需较小。

* (3)右图看出 T非 fV非T

* 即:对r*:与T非的影响.

(4)生核功:

3T16LC G220f

3LT*非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能量起伏T fG非 (5)纯金属非均质生核的热力学条件:

3T16LC2LC* r G非220f

GV3LT*非液态金属需具备条件(1)液态金属需过冷 (2)衬底存在。

3、物质的熔点就是固、液两相平衡存在的温度、试从这个观点出发阐述式(4—3) 中r*与T之间关系的物理意义。

* 答:式4—3 r均2LC2LCT0 GVLT 当 TT0时, 两相平衡;

当TT0时,趋于固相:即固相教液相稳定;

* 。 式中看出 Tr均*  T 即T ,此时固相更稳定,更易于发生相变,就以较小的r均即可稳定

存在。

4、液态金属生核率曲线特点是什么?在实际的非均质生核过程中这个特点又有何变化?

答:实际非均质生核率受衬底面积大小的影响,当衬底面积全部充满后,生核率

曲线中断,即不再有非均质生核。 相变、生核、成长中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1)相变:

热力学条件:T ,可以提供相变驱动力GV。 动力学条件:克服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 (2)生核:

克服能障:热力学(界面自由能)、动力学GA(作用小,对生核率影响小) (3)生长:

热力学能障:GVlnAFKTi——取决于AF (处于过冷状态,且相变

驱动力克服此能障)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动力学能障:GA

5、从原子尺度看,决定固—液面微观结构的条件是什么?各种界面结构与其生长机理和生长速度之间有何联系?它们的生长表面和生长防线各有什么特点? 答:(1) 热力学因素:aL0nSm kT0vRv a2 粗糙界面 ——平衡结构 a2 平整界面

动力学因素:大:连续生长——粗糙界面结构 ——非平衡时 Tk 小:平整界面的生长——平整界面结构

(2) 粗糙界面:连续生长 Ru1Tk 完整平整界面:二维生核Ru2eTk Tk连续生长

非平整界面:螺旋生长,Ru3Tk 。 旋转单晶, 反射单晶。

(3) 生长方向: 粗糙界面:各向同性的非晶体单晶等,生长方向与热流

方向相平行,

平整界面:密排线相交后的棱角方向 生长表面: 粗糙界面:因是各向同性,光滑的生长表面。 平整界面:棱角分明的密排小晶面,

6、我们从什么尺度着眼讨论单晶合金的结晶过程的?它与结晶的原子过程以及最后的晶粒组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答:

(1)从宏观尺度着眼讨论单相合金的结晶过程,主要是与“原子尺度”相区别

的。

(2)与结晶的原子过程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结晶方式:平面生长→胞状生长→ 枝晶生长。 原子过程: 小面生长和非小面生长 。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2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任何一种生长方式都可以是小面生长或非小面生长 (3)与最后的晶粒组织之间的联系。

平面生长:单晶或无分支的柱状晶组织。

胞状生长:胞状晶——一簇为一些平行排列的亚结构。 柱状枝晶生长:柱状枝晶。

等轴枝晶生长(内生长):等轴枝晶。

7、某二元合金相图如图所示。合金液 成分为wB40%,置于长瓷舟中并从左端开始凝固。温度梯度达到足以使固—液界面保持平面生长。假设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试求:(1)a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0;(2)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之几?

(3)画出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B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并注明各特征成分及其位置。

*CS30 解:(1)k0*0.5

CL60 (2)根据公式

**CLC0fLko1 CL60%

0.60.4f0.5L1394fL2fL1fL44.4% 249共晶体占试棒长度的44.4%

*k0C00.540%20% (3) fS0 CS*30% T=500℃ CS

8、假设上题合金成分为wB10%。

(1)证明已凝固部分(fS)的平均成分CS为CS__C0k11fS0 fS (2)当试棒凝固时,液体成分增高,而这又会降低液相线温度。证明液相线温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度TL与fS之间关系为TLT0mC0(1fS)k01 式中T0为A的熔点,m为液相线倾率。

(3)在相图上标出TL分别为750℃、700℃、600℃与500℃下的固相平均成分。

问试棒中将有百分之几按共晶凝固?

答:(1)CSfSCLfLC0 wB10% C00.1

*CLCLC01fS0__k1__CsfSC0(1fS)k011fSC0

CS_C011fS0k_fSC0fS

11fk0sk1*T0mC01fS0 (2)TLT0mCLT0mCL (3)

TL750℃ 1fS0.52.25 3 4.5 6 fS0.8 CS6.9% 7.5 8.1 8.6 _700 600 500

0.89 0.95 0.97 T500℃, fL10.970.033%, 3%按共晶结晶。

*C0fL CLCL_k01,fL1k0C0C , C010 CL60 0f ,L**CLCL2'T9、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假设图PQ线是CS(t时固相成分)与界面处固''''C02k0 相成分CS的算数平均值。试证: CS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CSCS 证明:C0

2

k0C0Cs''''2C0k0C0C0(2k0) Ck0C0 C0 CS2'S10、何谓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应诉的影响?它又是如何影响着

晶体的生长方式和结晶状态的?所有的生长方式都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吗?

答:(1)成分过冷判据

GLRmCO1k0

DLk0 即:判据条件成立时,则存在成分过冷;反之,不会出现生分过冷。 (2)成分过冷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a、合金本身:C0 m k0 DL b、工艺因素:GL R (3)

方式 状态 无成分过冷 平面生长 单晶、柱状晶 小成分过冷 胞状生长 胞晶 较宽成分过冷 枝晶生长 柱状枝晶 宽成分过冷 等轴枝晶 等轴晶 (4)不是所有的生长方式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

a、纯金属:无成分过冷。

b、过冷熔体的内生长,不一定存在成分过冷。 c、游离晶的形成造成等轴晶生长。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3cmR2.51011、已知在铸锭和铸件中s,多数金属在液相线温度下

25cml,试分别求出下表中当C10%D100L(质s;|m|>1。假设s量分数,下同)、1%、0.01%以及k00.4与0.1时的确保平面生长所必须的Gl℃3~5l值。考虑到铸锭或铸件中一般情况下G,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cm出什么结论?

Gl C0 k00.4 0.1 答:

10%(重量) 1%(重量) 0.01%(重量) GlmC01k0mC01k0R,Gl RDlk0Dlk0C010%10m10.4332.5103.7510m5100.410m10.1Gl2.51032.25104m5100.1C01%Gl1m10.42.51033.75102m5100.41m10.4Gl2.51032.25103m5100.1C00.01Gl0.01102m10.43Gl2.5103.75m5100.40.01102m10.4Gl2.51032.25m5100.1

结论:

①k0容易平面生长 ②c0容易平面生长

T1T2,越容易平面生长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一般铸造条件下很少平面生长。

12、共晶结晶中,满足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共晶两相的固液界面结构与其共生区结构特点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对共晶合金的结晶方式有何影响? 答:

(1)共生生长的基本条件:

a.共晶两相应有相近的析出能力,原析出相 在领先相得表面生核,从而便于形成具有共生界面的双向核心。

b.界面沿溶质原子的横向扩散能保证共晶两相等速生长,使共生生长得以继续进行。

(2)离异生长的基本条件

一相大量析出,而另一相尚未开始结晶时,形成晶相偏析型离异共晶组织。 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很远,初晶相长的很大,共晶成分的残面液体很少,另一相得生核困难:偏离共晶成分,初晶相长的较大,另一相不易生核或 当领先相为另一相的“晕圈”,被封闭时,形成领先相成球状结构的离异共晶组织.

(3)两相固--液界面结构分为:

非小面—非小面共晶合金:共生区对称;

非小面—小面共晶合金:非对称共生区,偏向非金属高熔点一侧; (4)非小面--非小面: 共面生长:层片状,棒状,碎片状,特殊:离异

非小面--小面:可以共生生长,与以上不同:当生长界面在局部是不定的,固液界面参差不齐,领先相的生长形态决定着共生两相的结构形态。 产生封闭“晕圈”时,离异生长方式。

13、小面--非小面共晶生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与变质处理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答:最大特点:小面相在共晶生长中的各向异性行为决定了共晶两相组织结构的

基本特征。由于平整界面本身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长机理,故这类共晶合金比非小面--非小面共晶合金具有更复杂的组织形态变化。即使同一种合金在不同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变种形态互异、性能悬殊的共生共晶甚至共晶组织。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金 属 成 型 理 论 基 础

与变质处理间的关系:

变质处理主要改变领先相(小面相)的界面生长动力学过程,改变其结构,从而改变共晶组织的结构。

14、图为某二元共生共晶体积元的示意图,设体积元是一个变长为1的立方体, 若相为棒状其体积为Vrr2,、相间面积为Sr2r,式中r为棒横截面半径,若为片状则其体积为Vbb,相间面积为Sb2.试证明:

1当Vr1时,SrSb2当Vr1时,SrSb 3当Vr1时,SrSb请用上述结果说明相间界面能对共生共晶中的棒状--片状组织的转变规律。 解:

1vr1,vrr21,r11Sr2r2.2Sb2vr1,vrr21,r1,1Sr2r2.2SbSrSb3vr1,vrr21,r1,1Sr2r2.2SbSrSb

VrV,VV1,VVVrVVVV1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