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与新农 村建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潢川县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联系电话:
2013年10月
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潢川县
简介: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近年以来,潢川县抓住中原崛起的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为重点,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共九次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载体。其发展对于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以潢川县经济发展为例,分析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其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潢川县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潢川县概况及经济概况
(一)潢川县概况
1、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三省毗邻地区,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全县辖17个乡镇、四个办事处和一个国有农场,总人口81.9万,总面积16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万亩,水域面积16万亩。
2、潢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山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有双柳红山寨自然风景区、建有黄湖生态农业示范区、卜集花卉生产观光游览区。潢川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有鸭、花、鳖、生猪和优势粮油等,素有“甲鱼王国”、“世界鸭王”、“花木之乡”之美誉。“光州魁面”、“光州甜枣”、卜集桂花在历史上被定为贡品。“高桩馍”、“三股油果”、“神仙饺”等风味小吃远近闻名。
(二)经济概况(数据来源于潢川在线)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8.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4.48亿元。
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潢川县资源优势相结合
总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县根据其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在所属较大经济区域乃至本省及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本县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实现这些目标、重点
的基本步骤、政策措施进行的总体谋划。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协调统一的。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综合性职能很强,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中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从战略指导思想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县情、适应环境、着眼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潢川发挥自身优势,彰显自身特色,在\"育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打造产业链\"四个关键环节上做文章,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放大产业化优势。
近年来,面对集约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注重融入现代农业和工业的理念,推广运用\"华英模式\",大力发展了花木、生猪、生态中华鳖、羽毛、水产及粮油加工等产业。同时,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加快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外向化经营,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坚持不懈地发展\"龙型经济\",实现了由企业到产业、由特色到板块、由集中到集群的战略转变,使农业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
(二)培育产业集群。
围绕优势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回归、争跑项目、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在力量上集中投放,在环境上重点营造,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群体。全县现有各类龙头企业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l家,省级4家,市级7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和服务体系支撑,目前潢川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比较优势明显的1亿只樱桃谷鸭、22万亩花木、100万头生猪、100万公斤生态中华鳖以及羽毛、水产等六大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最大的樱桃谷鸭养殖加工基地、全国花木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闻名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全省重要的生猪供港基地、羽毛和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链。
1、为了进一步提高优势产业的附加值,我们着力抓好产业链的配套成龙,把六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成了六条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链。 2、华英鸭业形成了集种鸭孵化、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熟食制品、羽绒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下一步还将开展研发用鸭血提取血红素、生产蛋白粉、用鸭粪生产生物复合肥等项目。
3、花木产业形成了从种苗培育、栽植管护、园林设计到承接大型绿化工程的产业链。
4、下一步将向精品化、深加工方向发展。生猪产业形成了从种猪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控到商品猪出口的产业链,建成了规模以上养猪场1000多个,下一步将招商实施3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水产业形成了从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出口创汇的产业链,目前全县水产品年出口创汇达300万美元。 5、羽毛产业形成了原料进口、羽饰加工、包装制品、出口创汇的产业链。 6、粮食加工形成了精制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稻壳发电的生产链条,目前正在向食品加工终端产品和附属产品延伸。
这六大产业链,2007年产值达到11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直接解决就业和就地转移劳动力16万人以上。
(四)打响知名品牌。
靠\"领先\"创品牌,靠\"标准\"创品牌,靠\"市场\"创品牌,靠\"生态\"创品牌,进一步打响了华英鸭、潢川花木、黄国大米和水磨糯米粉、豫鸣生猪、张集羽毛、光州黄鳖等一批在国内外叫响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目前,在全国消费的3只樱桃谷鸭中就有一只华英鸭。6000多名潢川花卉经纪人及上万名园林花工依托莱泰、豫园等28家国家二级以上园林绿化企业带动,常年活跃在神州大地,进一步拓展了潢川花木、园艺、盆景的国内外市场。福康、永江等6家规模以上羽毛加工企业羽毛制品飘洋过海,畅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发展,促进潢川县经济繁荣
县域经济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集中反映,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切实发挥县域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的支撑作用。同时,只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迸发的经济活力、外在张力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能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结合点是要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两个方面。大力推动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既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一)统筹城乡发展
近年来,潢川县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加快转移找路子,依靠科技增效益,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新型农村迅速成长,涌现出了以城关爱国村、白店潘店村为代表的能人带动型,以卜塔集吴楼村、张集檀术村为代表的产业支撑型,以踅孜胜淮村、淮南村为代表的灾后重建型,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亮点。潢川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响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力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走在豫东南
四市前列,争当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二)优势推广
近年来,面对集约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注重融入现代农业和工业的理念,推广运用\"华英模式\",大力发展了花木、生猪、生态中华鳖、羽毛、水产及粮油加工等产业。华英集团成为了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实现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级跳”,带动3万多农户、10余万人脱贫致富,创造出了“华英模式”、“华英现象”。劳动经济、物流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外出务工人员17.6万,年实现劳务收入14.8亿元,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一批新型村镇正迅速崛起。现在的农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城乡一体化正在加速融合,农村发展与城镇建设实现了良性互动。 站在新起点的潢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铿锵,一条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正在实现。
四、结束语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的,以农村为腹地的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加快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创造福祉。
让我们期待明天更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