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精深加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亩,总建筑面积约16488平方米,总投资约3048.1万元,年利润约1327万元。项目将依托旬邑丰富的苹果资源,拟建一条年产5000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和一条年产5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对残次果进行苹果醋加工,对加工后的果渣进一步利用,进行果胶提取,延伸果业产业链,提升果品附加值。
年产5000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的饮料生产流水线,通过液态发酵酿造苹果醋。本生产线用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总投资额约为1470万元,年利润约585万元,利润率达39.8%,将在2.5年收回投资成本。
年产5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以果醋加工后的果渣为原料进行果胶提取,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7488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578.1万元,年利润约742.725万元,投资收益率达47%,将在2.2年收回投资成本。
本项目选址于旬邑县太村产业园区。太村产业园是陕西省政府批准的首批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之一,距县城7公里,控制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搭建起了园区的基础道路骨架,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实现了无盲区覆盖;电力资源充足,日可供利用电力达2.2万千瓦;水资源丰富,园区内连八河、姜家河、支党河、四朗河四条河流,是旬邑的富水区;交通便利,
211国道和306省道横贯南北,四通八达,咸旬高速和合凤高速直达园区,交通运输快捷方便。 二、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苹果栽培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五大洲均有分布,世界年总产约6500万吨。目前世界上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国家有80多个,面积超过40万公顷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超过10万公顷的国家有波兰、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土耳其、智利,超过5万公顷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巴基斯坦、朝鲜、阿塞拜疆、巴西、日本等国;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主要有中国、美国、土耳其、意大利、法国、波兰、德国、俄罗斯、智利、阿根廷、日本、巴西等国家,其产量构成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我国是世界苹果原产地之一,自汉代就有苹果栽培的记载,距今已有百余年栽培历史,苹果为我国第一大水果品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0%左右,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
近年来,受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技术进步、果农对果园投资与管理增加、经济效益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苹果产量呈持续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为222.1万公顷,苹果产量为3849.07万吨,约占世界苹果产量的51.8%。2013年,全国苹果总产量达3968.26万吨。
1998年-2012年我国苹果产量统计图
(二)产业布局持续“西移北扩”,区域优势确定
我国苹果产地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但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各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有其主栽品种和生态优势。其中,渤海湾产区是苹果的老产区,果品总产量全国最大;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成为全国栽培规模最大、有较大发展潜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苹果优势产区。从省份划分来看,我国有24个省区生产苹果,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甘肃、新疆为主要产区;这8个省份苹果面积占全国的77.7%,产量占全国的92.3%。
国家农业部于2003年颁布了《苹果优势区域规划》,从立地条件、发展规模、生产效益等方面对苹果进行详细划分,进行宏观指导,促使了我国苹果产业布局的大调整。经过调整,我国苹果产业布局进行了重新洗牌,传统老果区栽培面积大幅下降,西北区域面积大幅扩张,黄河故道、西南高地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以陕西、甘肃为代表的黄土高原优势区域迅速崛起,苹果生产重心明显西移。至2009年陕西栽培面积已跃居全国首位,甘肃栽培面积仅次于山东,位居第三,
随着辽宁、河北、山东等传统果区老化现象的加剧,大面积果园被淘汰,西北产区的作用将显重要。
目前,从苹果区域布局来看,环渤海湾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动态平衡,逐步向本区域优势产区集中。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陕西、甘肃两省增长幅度较大,2012年新建果园面积分别为2.7万公顷和2.4万公顷,我国苹果产业布局持续向劳动力丰富、病虫害少、生产成本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区迁移扩展。 (三)加工出口增长放缓,产品多元化生产局面形成
在2000年前后,由于我国苹果整体效益低、果品质量差,导致大量残次果的产生,同时由于果汁行业效益相对较好,各地相继大批上马了一大批果汁加工企业,每年可生产苹果汁70万吨左右。而近年来随着鲜苹果连年优产高产、价格好,导致加工原料果供给严重短缺,收购价格大幅度攀升,加工企业无序竞购原料,苹果加工出口开始面临国内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压力。根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研究发现,浓缩苹果汁的加工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4.49%,致使苹果加工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在苹果果汁加工行业原料严重不足、产能过剩、利润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品范围已成为苹果加工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在苹果果胶、多酚、香精、膳食纤维、苹果酒、苹果泥、苹果干、干装罐头、苹果醋、果渣功能饲料等多个产品方面进行了相关技术研发和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改变了加工行
业苹果汁一枝独秀的单一局面,苹果加工行业产品多元化生产局面开始形成。
三、我国苹果加工业现状分析 (一)苹果加工业发展阶段
回顾我国苹果加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苹果的初加工阶段,即把苹果加工成罐头、苹果酱、苹果果脯、苹果片等;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苹果的中加工阶段,即引进瑞士、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浓缩果汁生产线,把苹果榨成果汁,再生产出浓缩果汁;第三阶段是苹果的深加工阶段,即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生产线榨出的苹果汁以及榨汁后25%的苹果废渣深加工,以期达到提高苹果产业附加值的目的。 (二)苹果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苹果加工业起步较晚,加工比例仅占产量的2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加工比例,且品种也以鲜食品种为主,缺乏专用的苹果加工品种。苹果浓缩汁是我国苹果产业最主要的加工品和出口产品,苹果酒、苹果醋、鲜榨苹果汁及其他苹果加工制品正逐渐兴,起罐头、果脯、果干等的产量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国共有苹果加工企业100多家,生产线180多条。其中,浓缩苹果汁生产线超过70条,其中80%为引进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生产线,产量每年以15%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国等。我国主要苹果加工产品与产量、产地统计如下:
产品 浓缩苹果汁 苹果醋 苹果酒 苹果脆片 产量(吨/年) 70-80 20 5 4 产地分布 陕西、山东、山西、河南、甘肃等 河南、山东、陕西等 山东、河南、甘肃等 陕西、山西、甘肃、山东等 (三)苹果加工重要产品分析 1.浓缩苹果汁
浓缩苹果汁是我国苹果加工的最主要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苹果浓缩汁因具有糖度高、体积少、重量轻,贮运方便等优点而备受欢迎。生产1吨苹果浓缩汁需要8吨左右的苹果,可消化大量原料果,因此是苹果深加工的重要方向。从1982年山东乳山果汁厂引进第一条生产线至今,我国苹果浓缩汁的生产能力目前已超过100万吨。生产总量的90%用于出口,2006-2011年均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在70%以上。美国和欧盟中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的最主要市场,出口比重分别为50%和20%。
当前,我国已形成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浓缩苹果汁生产区。随着区域产业优势变化,加工业正在由渤海湾地区向黄土高原产区转移,特别是向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集中的趋势明显。浓缩苹果汁加工产能分布如下表所示:
产能(吨/小时) 2550 550-650 250-350 省份 陕西 山东、山西、河南 甘肃、宁夏、辽宁 2012-2013年是我国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极为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浓缩苹果汁出口低迷,尤其大企业运营成本高,2012年全国收购加工原料果价格极高,苹果浓缩汁出口价格太低,整个行业亏损严重。2013年全行业统一认识,严格行业自律,杜绝“收购原料竞相抬价,出口果汁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目前,去年库存果汁逐步销售完毕,2013年新榨季果汁出口行情稳定,出口价格企稳回升,整个果汁产业加强综合管理,开始走出低谷转亏为盈。 2.苹果发酵饮料
苹果发酵饮料主要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的果汁饮料,包括苹果酒和苹果醋。
苹果微发酵酒,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果汁经过轻微的发酵,产品处于果汁和酒的过渡态,既具有果汁的风味,又有美酒的芳香。果酒是酒饮料的未来发展方向,酒度低,且含有多种有利人体健康的天然成分,同时响应了关于酒类的“以低酒度代替高酒度,酿造酒代替蒸馏酒,果露酒代替粮食酒”的国家政策。苹果酒是仅次于葡萄酒的世界第二大果酒品种,既可以消化处理苹果,也可以解决酒的原料,减少粮食的消耗,其在我国的消费量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苹果酒生产起源于烟台,尚处于起步阶段。1981年半甜型苹果酒--烟台苹果香槟的问世,标志中国苹果酒的开发迈上新台阶。苹果酒要求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以增加酒的醇厚度,因此应筛选适于国内市场的苹果酒加工专用品种,建立加工品种原料基地。目前,我国苹果酒生产企业约20家,年产量近万吨。
苹果醋被誉为“第四代”饮料,是很有潜力的苹果深加工产品。苹果醋作为饮料,不仅开胃消食,而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丰富了苹果汁的营养成分,同时具有果汁与醋的芳香,而粮食醋味感差,难以直接饮用,一般只作调味品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曾掀起过苹果醋酸饮料消费热潮,但未能形成规模。目前大部分厂家仍以醋酸、苹果汁和蜂蜜等原料调配浓缩型苹果醋饮料,真正发酵苹果醋饮料很少。而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高品位、中低价位、可直接饮用的保健清凉型苹果醋饮料市场尚属空白。针对特定人群(老年人、妇女)、特定场所(饭店、酒吧)浓缩型苹果醋饮料也有较大市场。发酵型苹果醋工艺主要为液态发酵法,国内部分企业已引进高浓度发酵工艺及优良酵母菌种酿制苹果醋。采用苹果汁液态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方法酿制的苹果醋,醋味、香气及色泽均匀理想,在工艺中,前期加糖可明显提高苹果醋饮料的风味,降低酒精加入量可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发酵液中的风味损失。
3.苹果浑浊汁及浓缩苹果浑浊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绿色、营养、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另一时尚焦点。混浊苹果汁采用压榨、杀菌、灌装制成产品,工艺处理时间短、杀菌时间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苹果中的营养成分,而且果汁的营养成分也没有太大的损失,是一种全天然的果汁饮料。混浊苹果汁改变了传统经过压榨、杀菌、脱酸、浓缩以及加入水还原后杀菌而制得果汁,减少了果汁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大部分损失,从而抑制了市场上销售的苹果汁以浓缩苹果汁为原料,加水和香
精还原而成的现象。目前,在北美、欧洲,还原性果汁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少,而巴士杀菌天然果汁日益受到欢迎。 4.苹果发酵汁
苹果发酵汁饮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以苹果汁为原料,经酵母发酵(包括后酵)和调配制成的带有独特风味与口感的低酒精度饮品。与其他任何饮料一样,苹果发酵汁的风味是口感和香气的组合。苹果发酵汁产品具有的特殊挥发性香气与其他发酵饮料的挥发性香气都不一样,它主要来自酵母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因此也称“含杂醇的酒精饮料”,现今在美国和加拿大非常流行饮用这类经过发酵的苹果汁饮品,并且销量一直在上升,而我国与之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 5.苹果果胶
果胶是植物中的一种酸性多糖物质,它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稍带酸味,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30万,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层,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在食品上作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并可用于化妆品,对保护皮肤,防止紫外线辐射,冶疗创口,美容养颜都存一定的作用。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在我国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苹果加工后的皮渣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6.苹果粉
新鲜苹果加工成果粉,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果粉水份含量低,可以延长贮藏期、降低贮运、运输、包装等费用;苹果原料的利用率高,制粉对原料的要求不高,特别是对原料的大小、形状没有要求;加工成果粉后,拓宽了苹果原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果粉能应用到膨化食品、固体饮料、乳制品、婴幼儿食品、调味品、糖果制品、焙烤制品等领域,用于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以及丰富产品的品种等。目前,果粉的加工朝着低温超微粉碎的方向发展,经过超微粉碎后颗粒可以达到微米级。由于颗料的超微细化,其物化性能发生巨大变化,果粉的分散性、水溶性、吸附性、亲和性等物理性质提高了,使用时更方便;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口感更好;利用了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实现水果的全效利用,没有皮渣产生,符合当今食品行业“高效、优质、环保”的发展方向。 7.从苹果中提取多酚物质开发保健食品
苹果中主要含有的酚类为:白花青素、酚酸及黄酮类物质。许多药理研究均表明,白花青素、酚酸及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其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E的50倍。其中,苹果多酚提取物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且对自由基没有激发作用,同时对脂质体过氧化生成丙二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已有较多研究表明,苹果多酚具有比茶多酚更优越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苹果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改善体内脂质代谢功能,它在以降血脂为主要功能的功能性食品中具有潜在的前景。此外,还可利用苹果多酚的抗龋齿效果、抗血压效果,开发功能食品。龋齿现象在大众中非常普遍,
且对大众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国内市场上预防龋齿的保健功能性食品却为数不多,只有一些糖醇为基料产品。苹果多酚的抗龋齿作用机制不一样,它可起到保护牙齿健康的效果。 8.利用苹果原料开发膳食纤维保健食品
膳食纤维能够平衡人体营养、调节机体功能,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维生素等传统的六大营养素,并列为“第七大营养素”。以苹果渣为原料制得的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木质素、抗性淀粉等,具有如下功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肠道疾病;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糖、防止糖尿病;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等。苹果榨汁后制成的干制品中含有大量苹果纤维,纤维总含量为70克/100克,水溶性膳食纤维为8克/100克,其产品淡黄,色泽均匀,具有苹果特有的淡香味,呈膨松粉末状,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入口咀嚼后很快软化。
在苹果膳食纤维的提取过程中,可以将苹果废渣干燥后保存,在苹果非收获季节加工纤维产品。由于纤维产品的生产设备比较简单,一般水果加工厂的设备经改造后即可生产苹果膳食纤维,在苹果加工的淡季可以用已有的设备生产纤维产品,既可使工厂的设备得到进一步利用,又可解决闲散劳动力问题。因此,以苹果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提取膳食纤维生产是我国苹果加工业又一发展方向。
四、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苹果生产概况
陕西地处中华大地中部(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惟一符合优质苹果生产7项指标要求的最佳优生区,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海拔高,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受病虫侵袭少,独特的自然条件禀赋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等品质特征。2003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涉及陕西渭北优生区29个县(市、区)380乡镇,保护区苹果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成为目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最大的一种产品。2005年“陕西苹果”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欧瑞金),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苹果商品化栽培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陕西已成为中国苹果产业大省。当前,陕西苹果总面积1000万亩,年产量将已接近1000万吨,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已位居全国第一,为全球苹果集中种植最大的区域,产量占到世界苹果总产量的八分之一。1997年-2012年陕西苹果产量统计如下图所示:
陕西苹果品种多样,主要有红蒙士、秦冠、美国8号、粉红女士、皇家嘎拉、红嘎拉、澳洲青苹、乔纳金、新红星、金冠、华冠、千秋、新世界、红将军等。其中,富士约占全省栽培总面积的65%,秦冠约占20%。
(二)苹果加工业发展概况
全球苹果生产正呈现出由分散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工布局向重点区域集中趋势,苹果产业全球总体重心转向亚洲,亚洲则转向中国,而中国就转向了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陕西苹果加工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苹果资源丰富,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已成为全球苹果生产和加工的集中地。陕西以苹果浓缩汁为主的果品加工业迅猛发展。如今,仅果汁加工企业全省就达20家共51个加工厂,拥有60多条生产线,年消化处理鲜果300多万吨。在浓缩果汁企业世界前5强中,陕西就占3个。陕西是全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加工基地,浓缩苹果汁产量占到全省果品加工业总产量的90%以上。
陕西苹果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现已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苹果出口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陕西是世界苹果最佳
优生产区和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和加工基地,苹果产量和出口量在国内都名列第一,且在全国的占比连年攀升。据估算,欧洲人每天喝的2.5杯饮料中,就有1杯是陕西苹果汁。陕西苹果浓缩果汁出口量占全国的出口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4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2012年陕西省苹果汁出口29.68万吨,总值5.62亿美元,出口均价每吨1894美元,同比上涨8.9%。 五、旬邑县发展苹果加工业的基础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
旬邑县地处东经108-108°52′,北纬34°57′-35°33′之间。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端,属关中北界、陕北南限,渭北高原最南部。东与延安市的黄陵县和铜川市的耀州区、宜君县接壤,西与咸阳市的彬县毗邻,南含石门关和咸阳市的淳化县同脉,北和甘肃省正宁县相接。县城与各地的距离是:距彬县城44公里,淳化县城69公里,耀县城39.9公里,铜川126公里,甘肃正宁县城94公里。南距省城西安175公里,距咸阳150公里,东北距北京经河南道1460公里,经山西道15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1镇、3个社区、187个行政村、 29万人口。 2.气候条件
旬邑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低温欠热,夏季旱涝相间,秋季温凉湿润,降温较快。旬邑县的气温分布,明显受地形的制约,一般都是塬区高于山区。年
平均气温塬区9.1℃,山区的转角7.1℃;一年中,冬季的1月气温最低,黄土塬区-4.6℃,山区-6℃左右,夏季的7月气温最高,塬区21.5℃,山区20℃左右;春季塬区4月的气温10.6℃,秋季的10月气温9.9℃。全县年日照2390.2小时,太阳幅射总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79天,年平均降水量606.3毫米,74.9%集中在夏秋两季,平均风速2.8米/秒,平均雾日23.8天,平均暴雨日26.5天。
3.地形地貌
旬邑县地形为东北——西南向条形,长65公里,平均宽25公里,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和西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塬差异分明。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部子午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85米,南部三水河底,海拔850米,相差1035米,平均海拔1300米。西南沟壑区被支党河、梁渠沟、三水河、苍儿沟4水分割,形成底庙、湫坡头、太村(张洪)、清塬、土桥5条带状塬块,形若手掌五指,其间沟壑密布,呈现出山地地貌特征。 4.自然资源
旬邑地处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南部,黄-陇中生代凹陷带的中段。矿产资源均为与地层有关的矿产,主要有煤、石油、油页岩、陶土、粘土、腐植酸、石灰石、矿泉水、硫铁矿等。煤炭含量丰富,属陕西侏罗纪黄陇煤田旬东耀西矿区的西段,分布面积903.0451平方公里,共有资源量275819.89万吨。其中已探明地质储量219819.89万吨;地下煤层埋藏较浅,厚度稳定,内部结构简单,煤质良好,开发利用
优势明显。境内油气资源显示良好,石油贮量400多万吨,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植物主要有农作物12类135种;野生植物以药材为主,共126种,其中柴胡、黄茂、秦芜、苍术较多,以黄茂、党参、猪草为贵。山区天然乔木林面积96.7万亩,有阔时、针时两类47个树种,林木总蓄积量257.5万立方米;灌木有沙棘等23个品种,植被覆盖率90%。高原区主要是人工林,有13.6万亩。草地面积46.4万亩,已查清的牧草有41科108种。动物中有牛等家养畜禽12种,野生30多种,其中野猪、黄羊、野兔、山鸡比较多,水獭、豹、画眉、杜鹃较为珍贵。 (二)社会经济条件 1.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8 亿元,同比增长16.2%。从2008年至2013年,旬邑县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经济稳步发展,如下图所示:
3.产业发展现状
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6.14亿元,同比增长4.85%;第二产业增加值65.72亿元,同比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别为7.07%、85.26%、7.67%。第一、二、三产业拉动GDP增长分别为1.15个百分点、13.81个百分点、1.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56:64.26:10.18。近年来,旬邑工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煤炭、医化、果品包装、粮油加工、建筑材料、机械加工修理五大支柱产业及企业产权、资本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08-2012年以来,旬邑县第一、二产业稳步增长,但第三产业增长较缓慢,如下图所示:
4.人均GDP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随着生产总值的逐年增加,旬邑县人均GDP也呈稳步上升状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13年,旬邑人均
GDP达387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比上年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5元,较上年增长10.8%。2009-2013年,旬邑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5.基础设施建设
旬邑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通过大力实施以“四化”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带动和促进了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城乡特别是县城一派繁华景象。电力资源充足,日可供利用电力达2.2万千瓦; 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八河、姜家河、支党河、
四朗河四条河流,八河穿县城而过,为全县最大的河流,属泾河二级支流。有水库6座,总库容762.9万立方米。职田、土桥、清塬3大塬区人畜饮水工程供水区域覆盖3县(旬邑、彬县、淳化)、14个乡镇、185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5.7万人。交通便利,毗邻咸阳国际机场,西接312国道,211国道穿越南北,306省道横贯东西,县内5条主干道路和14条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快捷方便。境内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实现了无盲区覆盖,建成了旬邑县政府信息网站,县级各大家及36个县直部门、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内外信息畅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健全的通讯网络,是铺筑商家成功的坦途。 6.未来城市发展规划
旬邑县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轴上,随着咸旬高速、合凤高速、西平铁路专线的相继建成,交通瓶颈破解,将使旬邑全面融入大西安1小时经济圈,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旬邑县未来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心、多点的空间网络结构体系。 一核为中心城区,由以发展商贸服务、旅游服务和居住生活为主的旬邑县城和以发展煤炭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为主的太村镇组成,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区。两轴指县域内依托211国道和306省道的交通优势沿线形成的城镇南北向发展主轴和东西向发展次轴。三心为职田、张洪、土桥三个中心镇,作为县域中心镇引导一般乡镇合理有序发展,起到协调县城和一般乡镇的连接纽带作用。多点为一般镇(包括特色镇、点、乡)。
(三)苹果产业是旬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
旬邑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国家批准的苹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欧瑞金),生产的“旬宝”牌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汁丰味浓,香甜可口,绿色有机,耐贮耐运”等特点闻名遐迩。尤其是“旬宝”牌红富士,色泽艳丽,肉细汁多,脆甜浓香,风味独特,堪称果中之上品,驰名国内外,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市场,并出口到加拿大、英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优质苹果基地140多次荣获国家、省级以上大奖,获奖总数居陕西各县区之首。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生产先进县”、农业部“948”重大项目苹果GAP示范基地、“十五陕西果业强县”、“陕西省果业生产先进县”、“中华名果”、“中国优质苹果基地”、“中国苹果20强县”、“全国农业(苹果)标准化示范县等称号。
全县苹果优势区域集中程度高,苹果专业合作社和苹果专业协会也得到快速发展,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64个,形成了一批苹果生产专业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苹果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县苹果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通过认证的绿色果园面积2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10
万亩,有机果园1.7万亩,出口注册果园3.5万亩,2012年实现总产52.8万吨,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5600元。
近年来,旬邑苹果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建成果汁加工厂1个,苹果套袋厂8个,苹果贮藏冷藏库、气调库30座,全县果品贮藏能力25万吨,其中冷藏能力13.5万吨,旬邑绿色苹果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县拥有保鲜贮藏企业24家,涌现出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北山、川兴、绿野被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有成套生产加工现代化设备,而且有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多年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营经验,现已发展成为集鲜果保鲜贮藏、物流贸易、综合加工、基地建设和科研开发“五位一体”的重点龙头企业。 六、果醋行业发展分析 (一)果醋的发展历程
人类生产、食用果醋已有7000年的悠久历史,比粮食醋早3800多年,10世纪时葡萄醋在法国已相当盛行,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物产和饮食习惯生产出不同品种的果醋;现在各种类型的果醋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果醋产品的商业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随着果醋营养、保健作用的不断挖掘和发现,消费者已逐渐认识并开始接受果醋产品,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
中国的苹果醋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是由欧洲传至中国。但正真把苹果醋作为一种商业手段来运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现代果醋生产技术是从日本引进过来的。在中国苹果醋真正被大
多数人们认知和接受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因为醋对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同时对流感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2003年以后果醋曾掀起过一段时间的醋酸饮料热,醋酸饮料被誉为是继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和茶饮料之后的“功能”饮料。苹果醋经过“非典”时期以后,其口感及功效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全国的苹果醋销量也比以前翻了几翻。也正是如此2004年以后,诸多果醋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到2007年中国果醋市场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涨时期。 (二)果醋的市场前景
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关果醋调味品、果醋保健品等产品种类较多,用途广泛。人们已习惯将果醋作为调味品,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以及食品的配料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特制果醋,例如,西式泡菜、西式沙拉都用到果醋;人们对果醋的价值认识、产品开发已相当深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醋年产量为5.6亿升,其中蒸馏醋4.3亿升,苹果醋0.93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6.7%;加拿大年产0.65亿升醋;其中苹果醋0.09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3.6%。英国年产醋1.0亿升,其中苹果醋约0.1亿升,占总醋产量的10%。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就将果醋纳入国家标准,果醋生产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于80年代掀起保健醋热潮,仅在1982至1986年5年间就至少有39种62个品牌的新品果醋上市,苹果醋经常名列热销食品“金榜”。由此可见,世界发达国家的苹果醋市场较成熟,规模较大,且发展较快,苹果醋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调味品,已经得
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目前高档苹果醋调味品、苹果醋保健品等果醋产品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广阔。
在国内,近几年,我国饮料行业正朝着“天然、营养、自然”的方向发展,果汁饮料发展快速,在饮料品种中市场占有比例上升到第三位。2002年到2007年,我国年果汁产量从170万吨增加到270万吨,增长幅度达10%。但我国人均果汁饮料的消费量仅仅1.3公斤,而世界人均消费量为10公斤,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量可达40公斤。果汁饮料行业属于朝阳产业,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品位的多元化,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的果汁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以预测果汁饮料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发达国家对健康营养饮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将极大地拉动瓶装苹果醋饮料的消费量增长。 (三)果醋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1.加工方法 ①鲜果制醋法
鲜果制醋是利用鲜果进行发酵,特点是产地制造,成本低,季节性强,酸度高,适合做调味果醋。 ②鲜果浸泡制醋法
鲜果浸泡制醋是像鲜果浸泡在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或食醋溶液中,待鲜果果香、果酸及部分营养物质进入酒精溶液或食醋溶液后,再进行醋酸发酵,特点是工艺简洁果香好,酸度高,适合做调味果醋和饮用果醋。
③果汁制醋法
果汁制醋是直接用果汁进行发酵,特点是非产地也能生产,不受季节影响,酸度高适合做调味果醋。先榨出苹果汁,然后采用液态发酵法进行发酵。这种方法具备液态制醋工艺的优点。但此法由于使用纯培养的菌种、酶系不丰富,再加上酿造周期短,产品的风味、色泽存在不足。因此,一般要经过两个月以上的陈酿过程,使食醋的色、香、味进一步形成,从而提高食醋的品质。其工艺流程如下:苹果→清洗→破碎→酶法液化→榨汁→果汁→加热加酶澄清→过滤→调整糖浓度→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陈酿→过滤→勾兑→杀菌→包装→成品。 ④果酒制醋法
果酒制醋是以酿造好的苹果酒为原料进行醋酸发酵。其工艺流程如下:苹果酒→醋酸发酵→过滤→勾兑→杀菌→成品。液态发酵法由于使用纯培养菌种,其微生物种类少、酶系不丰富,再加上酿造周期短,产品的风味、色泽及体态较固态发酵法生产的食醋要差些。因此,常采用后熟和勾兑等手段增加产品的风味和质地。 2.发酵方法 ①固态发酵法
该方法以粮食为主料,以苹果(多用果皮渣和残次果)为辅料,经处理后接入酵母菌和醋酸菌固态发酵制得。工艺流程;果品原料→切除腐烂部分→清洗→破碎→与粮食加工品混合→蒸料→糖化及酒
精发酵→固态醋酸发酵→淋醋→灭菌→陈酿→成品。这种方法制醋过程中加入的辅料和填充物多,基础物质较液态发酵法丰富,有利于微生物繁殖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使成品中氨基酸、糖分浓度高,因此制品酸味柔和、酸中回甜、香气浓郁、果香明显,口味醇厚、色泽也好,是传统制醋法。但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缺点,如卫生条件差、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生产能力低,同时出醋率低、质量不易稳定。 ②液态发酵法
液态发酵法根据工艺不同分为静置表面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前者是在醋酸发酵过程中将发酵液控温在28~30℃进行静置发酵,经过2~3天后,页面有薄膜出现,证明有醋酸菌膜形成,醋酸发酵开始,连续发酵直到酸度不再明显增加,这种方法耗时长;后者具有机械化程度高、酿造周期短、产量高、劳动强度低、原料利用率高、成品卫生好、占地面积小质量稳定易控制等优点。因此是酿造工业发展的方向。 七、果胶行业发展分析 (一)果胶来源与用途
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3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等组织之中。我国果胶资源丰富,柑桔皮、苹果渣、甜菜压粕、柠檬皮渣、向日葵盘等均含有大量果胶。其中,柑桔皮中的果胶含量约占干质的20%-30%,干苹果渣中含有15%-18%的果胶。
果胶是白色或淡黄色的非晶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微酸性,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果浆、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冰淇淋和果汁的稳定剂及蛋黄乳化剂和增稠剂,如在柑桔饮料中添加低甲氧基果胶和钙,可以使饮料保持长期稳定的混浊;在固形物含量低的凝胶食品中加入果胶后可提高凝胶强度;在医药工业中,果胶是铅、汞和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等并可作为轻泻剂,代血浆、止血剂原料,并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胆固醇及延长抗菌素的作用等生理功能;在纺织工业中可代替淀粉作润滑剂,而不需要其他辅助剂在电子工业中可作清洗剂;在石油钻探中可作油水乳化剂等,已成为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主要原料。 (二)果胶行业市场前景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保健品消费支出每年以15-30%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据2007年《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营养产业将迎来扩张高峰期,产业总规模从2004年的1206.00亿元增加为2010年的2500.00-2700.00亿元。以果胶为原料开发的保健品也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市场果胶需求量以平均年约为4-6%的速度递增。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营养的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食品添加剂——果胶将越来越多地替代CMC、变性淀粉等化学合成、化学改性的无营养价值或低营养价值的食品添加剂在酸乳、饮料等食品中的应用,从而将不断提高市场对果胶的需求量。
目前,国际上只有很少几个欧洲及美国厂家生产果胶:丹麦的CPKELCO公司和DENISCO公司,德国H&F公司,瑞士的OBIPEKTINAG公司以及美国的CARGILL公司,果胶的生产与销售几乎被国外公司垄断。
目前,全球果胶产量约为4万吨左右,主要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图所示:
全球果胶市场份额图
(三)果胶提取技术发展现状 1.酸提取法
酸提取法是一种最古老的工业果胶生产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在酸性溶液中的可溶性,将果胶从植物组织中萃取出来。通常将洗净、除杂预处理后的果渣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磷酸、硝酸、亚硫酸等(也可用无机酸,如,柠檬酸、酒石酸、乙酸、乳酸和苹果酸等),调节到一定的PH值,加热90-95℃并不断搅拌,恒温50-60分钟,然后将果胶提取液离心、分离、过渡陈杂(提取用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得到果胶澄清液。该法的缺点是果胶分子在提取
过程中会发生局部水解,反应条件也比较复杂,过渡时速度较慢,生产周期较长,效率较低。 2.碱提取法
生产中常用的碱法脱酯速度很快,但果胶在碱法脱酯过程中,除了分子中的甲氧基含量减少外,还发生β消去反应。消去反应可导致果胶消分子量、粘度和胶凝能力下降。果胶脱酯反应和β消去反应往往同时发生,但反应条件不同时,两者反应速度不同。这两种化学反应属于竞争性反应:前者使果胶中甲氧基含量降低,而后者必须在甲氧基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两者相互竞争甲氧基,脱酯反应进行一定阶段后,由于甲氧基含量的减少,两种化学反应速度均降低。 3.微生物提取法
微生物酶可选择性地分解植物组织中的复合多糖体,从而有效提取植物组织中的果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萃取的果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果胶的胶凝度较高,质量较稳定,提取液中果皮不破碎,也不需要进行热、酸处理,具有容易分离、提取完全、低消耗、低污染、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因此微生物法提取果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酶提取法
利用多糖降解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特定性降解联结链,并释放植物细胞壁组织中的有效成分,提高生物材料(如纤维、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提取率。但酶提取法受苹果渣的预处理、反应时的固液比、微生物的生长、保温时间及PH值的影响比较大,且提取果胶反应时间较长、酶制剂用量大等,阻碍了其
在国内的应用。如果将酸法和酶法结合,先用酸法提取少量果胶后,再用酶法提取剩余的果胶,将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酶的用量。随着酶制剂工来的发展及酶制剂成本的降低,用酶法提取果胶将大有发展前景。 5. 微波提取法
微波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选择性强、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小、提取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不会破坏果胶的长链结构,果胶收率和质量均有提高,是天然产物提取中的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 6.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溶液中各种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方法。由于果皮中的Mg、Ca等离子通过离子链与果胶结合,对果胶有封闭作用,影响原果胶向水溶性果胶的转化,所以,传统的酸法提取得率较低。用离子交换法提取果胶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具有产率高、质量好的特点。 7.树脂法
酸水解结合阳离子交换法是提取果胶的较优方法,阳离子交换树脂通过吸附Mg、Ca等阳离子,从而加速原果胶水解,提高果胶的质量和得率;同时,阳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物质,解除果胶的一些机械性牵绊,提高果胶的品质和纯度。 8.高压脉冲电场法
高压脉冲电场法是一种全新的非热处理杀菌方法,HPEF杀菌可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等特点。 八、项目选址与建设内容 (一)项目选址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旬邑太村产业园区。太村产业园是省政府批准的首批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之一,距县城7公里,控制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2007年开工建设。
园区毗邻合凤高速、咸旬高速,距离福银高速15公里,咸旬高速2.5公里。306省道和211国国道从园区穿过,与福银高速、咸旬高速、合凤高速形成内接县、乡,外联国、省道的交通体系,融入了西安、咸阳1小时经济圈,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显现。
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设计建设道路10条,现已建成创业大道、科技一路、彬旬路、野郑路、科技大道和科技二路东段等园区主干道路;电力资源充足,日可供利用电力达2.2万千瓦;水资源丰富,园区内连八河、姜家河、支党河、四朗河四条河流是旬邑的富水区,6450吨/日供水厂已投入使用;;园区内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实现了无盲区覆盖;排水、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1.年产5000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
项目拟建一条年产5000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本生产线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建筑设施:
①生产车间(包括周围的辅助生产车间),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包括水处理、果醋发酵、饮料灌装三大主车间和动力车间、配电室、机修车间、化验室、空气净化房、车间内仓库、瓶堆车间等。
②苹果醋饮料成品仓库,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除去车间内仓库所占的面积)。计算依据:275ml玻璃瓶装的苹果醋饮料用纸箱包装,每箱10瓶,需要大约6100箱。设定销售情况为即产即销,因此,销售贮存量约为4%。年生产日300天,约能有73200箱苹果醋,箱可以堆放。
③原料仓库,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④辅料仓库,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本生产线需要的辅料主要是蔗糖、蜂蜜、酵母和醋酸菌干粉等。
⑤办公室、机房(包括配电)、锅炉房、门卫室等其他配套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主要设备:
不锈钢苹果破碎机、不锈钢榨汁机、不锈钢过滤机、苹果酒酒度及苹果醋酸度检验仪器、苹果醋不锈钢灭菌罐、酶解罐、发酵罐、离心机、自动制醋机、不锈钢检果台、提升机等设备。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后,四个月内完成设备安装,并进行设备调试、投料生产。 2. 年产5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
项目拟建一条年产5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本生产线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7488平方米。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建筑设施:
①厂房2幢,每幢建筑面积1244平方米,共计建筑面积2488平方米。框架结构,1层,檐口高8米。一幢厂房用于布置果皮处理工序,另一幢厂房用于布置果胶萃取、果胶浓缩、果胶干燥、果胶包装工序。
②仓库3幢,每幢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共计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框架结构,1层,檐口高8米。一幢仓库用于储存果皮原材,一幢仓库用于储存酒精、树脂、盐酸等,另一幢仓库用于储存果胶成品和包装物。
③综合楼、研发、检测和经营管理用房以及其他配套附属用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2)主要设备:
本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包括:传送系统设备、干燥系统设备、水解设备、过滤系统设备、浓缩系统设备、沉淀系统设备、粉碎设备、离子交换设备、产品质量检测系统设备等。主要关键设备拟进口国外知名公司的产品,如GEA、FLOTTWEG、APV等,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检测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配置国产设备。共购置设备24台套。 九、年产5000吨苹果醋饮料生产线 (一)工艺流程
本生产线工艺流程图如下:
1.果汁制造
提取经过挑选、清洗的红富土苹果,快速切碎榨汁过滤。将苹果汁浆与矿泉水一起加到浸提罐中并加入果胶酶,保温,同时搅拌,以加快浸提速度。然后经过滤,除去果渣。澄清由于苹果汁中含有未被酶解的果胶质及其他非水溶性大分子,易发生沉淀,因此,可在果汁中加入甲壳素,使大分子物质迅速凝聚,静置沉淀后即得澄清果汁。 2.糖度调整
当果汁中糖分含量达不到发酵酒精度10℃的要求时,可补加蔗糖或大米糖来调整糖度。补加蔗糖时,先将糖按4倍加水,用蒸汽加热至95-98℃,杀菌20-25秒,经过滤并冷却至50℃时加入果汁中,然后将糖浓度调至12%-14%。 3.酒精发酵
将糖度调整好的无菌果汁加入已灭菌的发酵罐的一半体积,接入2‰预先活化好的酿酒酵母(耐高温的活性干酵母),搅拌均匀后,28-30℃的温度下培养12小时,然后再加入无菌果汁,使果汁的体积占发酵罐总容积的70%-90%,进行密闭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25-35℃,整个酒精发酵时间48-72小时。待酒精度上升到6%-7%,残糖降至0.4%以下时,终止发酵。
酒精发酵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前发酵期:发酵醪中接入活化酵母的时期称为前发酵期。这一时期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并进行迅速繁殖,酵母细胞很快能达到一定数量。前发酵时间的长短与接种量有关,接种量越大,前发酵期越短。接种时发酵醪的温度一般控制为26℃-28℃,而整个前发酵期的温度不要超过30℃。
②主发酵期:酵母菌经过前发酵的繁殖后,发酵醪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酵母菌转入厌氧呼吸,酒精发酵开始。这时,发酵醪中的糖分下降,酒精度增加。而且发酵醪温度上升很快,应控制在30℃-34℃范围内。主发酵期的长短与发酵醪含糖量有关,含糖量越高,则主发酵期越长。
③后发酵期:酵母菌经过主发酵期的酒精发酵后,其生命活力和发酵能力都开始减弱。又因为发酵醪中酒精含量的增加和糖分的减少,所以酵母菌的生长比较困难。此时,应降低发酵醪的温度,使酵母菌活力降低,防止酵母菌发生自溶。 4.醋酸发酵
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过程,叫做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结束后,过滤除去死酵母菌,由无菌泵送入醋酸发酵罐。向完成酒精发酵的酒醪中接入10%-15%的醋酸菌工作发酵剂,控制品温在30℃-42℃之间。醋酸菌好氧,所以醋酸发酵时需要不断搅拌通风。通风量为醋酸发酵液:风量=1:0.06-0.08。醋酸发酵需要48小时。
醋酸发酵分三个阶段:
①前期:为菌种适应期,生长慢,对氧需要量少。此时罐温维持在35℃-36℃,风量要小。
②中期:醋酸菌活力上升,菌量大增,由于呼吸作用加强,需大量的氧,故要加大供风,温度控制在36℃-37.5℃。
③后期:随着醋酸菌大量繁殖,氧化酶大量分泌,催化乙醇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乙酸。本阶段氧化反应缓慢,温度维持在35℃,以测定发酵液中酸度不再上升为宜。
5.调配
影响苹果醋饮料风味的主要因素为糖度、酸度及饮料芳香成分的含量。通常水果饮料的糖度为10%-15%、酸度为0.2%-0.7%。为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饮料中的糖度和酸度需要调配,芳香成分也需要通过香精的加入来调整。调配100ml的苹果醋饮料需要蜂蜜7g、蔗糖7g、苹果醋6ml、香精2ml。 (二)质量指标 1.感官指标
①色泽:淡黄色
②香气:具有食醋的清香和苹果果香味 ③口味:酸味柔和,口感丰富 ④形态: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⑤杂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2.理化指标
①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3.5%
o
②总酸(以醋酸汁)1.5-4.0g/L ③砷≤0.2mg/kg ④铅≤0.3mg/kg ⑤铜≤5mg/kg 3.微生物指标
①菌落总数≤100cfu/ml ②大肠菌群≤6mpn/100ml ③致病菌不得检出
十、年产500吨苹果果胶生产线 (一)工艺流程
本生产线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原料预处理(选料、漂洗)
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果渣中的非胶物质,如色素、糖类、施用农药化肥中有毒性的可溶性物质,以及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带进的泥土杂质,这些物质对果胶质量都有影响。将新鲜苹果渣用90-95℃水煮10-30分钟,除去其中的果胶酶,防止果胶水解,再用30℃的温水反复漂洗,洗去原料中的糖分、色素等,70-80℃干烘干、粉碎到40目待用。 2.水解萃取
将晒干后的原料加水,水为原料质量的15倍,用盐酸将水溶液的pH值调至1.6~6.3,加热至75℃,恒温1小时,保持18小时,使原料胶水解为果胶,溶于溶液内,然后过滤,得透明的溶液。滤渣再加入原料质量5倍的盐酸溶液,pH值与第一次水解相同,在95℃的温度下保温15分钟,然后压榨取汁液,将两液合并在一起,进行过滤。 3.沉淀
在水解滤液中加入原料质量40%的三氯化二铝,使温度保持在40℃,一边搅拌,一边加入2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至4,使果胶铝沉淀下来。 4.提胶
把沉淀的果胶铝用70~80℃的热水清洗数次,除去水溶性杂质,再用稀盐酸将果胶铝溶解。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溶液,重新将果胶沉淀出来,过滤后回收乙醇,用乙醇将沉淀物清洗数次。 5.干燥
在70℃的温度下进行真空干燥,约干燥8小时,即可得到果胶成品,为高甲氧基果胶。 (二)质量指标 1.物理指标
①外观:米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②粒度:<60目 2.生化指标
①胶凝度:150度±5度(US--SAG) ②酯化度:65%-70% ③灰分<3% ④水分<12% ⑤半乳糖醛酸:>65% ⑥ph(1%水溶液)2.8±0.2% ⑦酸不溶性灰份:<0.5% ⑧二氧化硫<5ppm ⑨重金属<0.5ppm 十一、项目投资估算 (一)苹果醋饮料生产线
1.本生产线所需费用包括以下方面:
①用于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如:建筑厂房和平整场地等。 ②用于安装工程的各项费用,如:装置各种所需设备和工作台,以及敷设管线等。
③用于购置各种设备、工具和器具等的费用。
④其他建设费用,如:土地征购费,人员培训费,勘察设计费等。
⑤年经营费用,如:原材料费、燃料消耗费、职工工资费用等。 ⑥管理费和其他费,如:车间经费、废品损失费、企业管理费等。
2.项目投资估算
类别 地价 细分项 30亩工业用地 生产车间 基础设施费 仓库(包括成品仓库、原料仓库、辅料仓库) 配套用房 其他设施 设备费 总计 设备购置费 安装调试费 / 小计(万元) 270 450 315 80 50 260 45 1470 本生产线总投资额:1470万元。
3.每吨成本分析
类别 苹果原料费 辅料(纯净水、酵母培养液、醋酸菌培养液、醋酸发酵液等)费 包装费 人工费 水、电、燃料费 数值(元) 1080 890 300 80 60 营销费 其他费用 总计 360 60 2830 本生产线每吨成本约:2830元。
3.销售收入
假设出厂价为4000元/吨,年生产5000吨全部销售,则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 4.投资回报分析
年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
=2000万元-1415万元 =585万元 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39.8%
本生产线将在2.5年收回投资成本。
(二)苹果果胶生产线
1.本生产线所需费用包括以下方面:
①用于建筑工程的各项费用,如:建筑厂房和平整场地等。 ②用于安装工程的各项费用,如:装置各种所需设备和工作台,以及敷设管线等。
③用于购置各种设备、工具和器具等的费用。
④其他建设费用,如:土地征购费,人员培训费,勘察设计费等。
⑤年经营费用,如:原材料费、燃料消耗费、职工工资费用等。 ⑥管理费和其他费,如:车间经费、废品损失费、企业管理费等。
2.项目投资估算
类别 地价 细分项 20亩工业用地 厂房 基础设施费 仓库 配套用房 其他设施 设备费 总计 设备购置费 安装调试费 / 小计(万元) 140 248.8 270 160 60 629.64 69.66 1578.1 本生产线总投资额:1578.1万元。
3.销售收入
假设出厂价为10万元/吨,年生产500吨全部销售,则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 4.年经营成本估算
①外购原辅材料成本
本生产线主要原辅材料为苹果渣、酒精、树脂、盐酸、包装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等,每年约需花费1313.4万元购进。
②外购燃料及动力费用
本生产线燃料及动力费用包括煤、水和电消耗,正常运营年份合计约需838.4万元。
③工资福利费用
本生产线人力资源配置约需96人,员工养老保险及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25%计算,年度工资福利费估算约172.9万元。
④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包括其他管理费、维修费、营销推广费等,共需1020万元。
⑤税收及附加计算
本生产线达产年营业收入为5000万元,经营内容为果胶生产,应纳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3%,苹果渣按10%进行进项抵扣,酒精、树脂、盐酸、包装材料等按17%进行进项抵扣,水电等燃料消耗按13%进行进项抵扣,“城建”、“教育”两项附加税分别为增值税的7%和5%,正常经营年份应交税金及附加约为665万元。
正常运营年份,本生产线年成本约:4009.7 万元。
5. 投资回报分析
年经营利润=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税费
=5000万元-3344.7万元-665万元 =990.3万元
税后年经营纯利润=年经营利润-企业所得税 =742.725万元
本生产线税后投资收益率为47%,将在2.2年收回投资成本。
十、项目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地拉动苹果业深加工的产业链,不但增加果农经济收入,调动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而且能够“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苹果皮渣占到果实的45%,果醋加工中,这些果渣得不到有效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利用果渣提取果胶,使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苹果种植→果醋加工→果胶提取。
45
附1:本项目政府提供的支持措施
1.在立项、用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在规划立项、建设用地、工程建设及其他方面能够给予一定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加快和简化相关的前期工作及专项规划工作,以便项目尽快启动。
2. 协助向上级政府申请专项资金
请当地政府协助向上级政府申请各类专项资金 3. 税收减免及优惠
按照相关政策,对项目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 4. 提供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楼租、职工宿舍租赁
太村产业园区可提供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楼租、职工宿舍的租赁。
附2:旬邑投资成本参考表
序号 分类 价格 1 用地价格 2 通信价格 工业用地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 固定互联网宽带 居民生活用电 商业用电 3 用电价格 大工业用电 农业生产用电 农业排灌用电 4 5 6 燃气成本 用水价格 劳动力成本 商业 居民 居民生活 非居民生活用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22万/亩 9~60万/亩 7~52万/亩 0.1-0.15元/分钟 0.15元/分钟 2M:60元/月; 4M:80元/月 0.4983元/度 1-10千伏:0.8531元/度; 小于1千伏:0.8731元/度 1-10千伏:0.5681元/度; 小于1千伏:0.5881元/度 0.5094元/度 1-10千伏:0.2994元/度; 小于1千伏:0.2974元/度 3.3元/立方米 2.98元/立方米 3.2元/吨 5.9元/吨 1500元/月/人 2000元/月/人 1800元/月/人
联系人:席大江
邮 箱:***************** 微信号:504750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