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0年第2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O高校讲 ̄20 科技信息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李茜康志华 (I ̄l JIf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成都【摘611731 J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高速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批精通工程管理 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量》,初次设 生的视野,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 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造价管理等多个专业,是具有鲜明 2.31 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大纲 以工程 基础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 法律 技能大纲是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特色 ,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学 等葶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和系统管理的 校的实验条件、历史沿革和师资情况等 真编制,并定期进行修改和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J。 ,专业,现有在校生9万余人,每年招收约2MA,已向社会输送了6万 23,2改革课堂教学模 多名毕业生,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高 应用型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目前国内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工程管理 环 葙 堂教学内容中,必要时可将技能训练单独设置。 、. . . .. 完善。教学大纲所制定的培养要求要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践 学生为主体,教学手段、教学 速誊展 譬筑业 说仍然 不应求:为制竺建墨业譬 发展 工 管 人才严粤匮.乏,这已 方法、教学内容诸因素高度集成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 量问题目前 , 国孽筑妻场!存 工程质 培养,应开展多 教学模式的尝试。把专业课程分为体验型、研究型、 。、投资失控、企业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均与缺乏工程 ‘.案例 咨询型、参与型、再现型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 、冒埋 竺 、应 才蹙 模 着重 uJ …...,..…....较罂的实际操 学 人才、…………...... 通过放映录像、设置案例、题目辩论、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先让学生 这了 本课程 莩生 业 能的 求:然后提出问题(切I练 题目),让 此培董篓 正切,合 我.国l工 l形势 _T程人三j=的尊 :苎于 学星对趋出的问题进行有 对性的 析,然后采用 定的方法、 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较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设有工程管 借用其他专业如管理经济专业的相关教材,不能和工程管理专业有 理专业的高校中,不清楚该专业是应侧重工程教育,还是应侧重管理 机融合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知识平台“条块割据,各自为政”,因 、.知识教育,因此各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归属院系不同,课程体系设置 此也不能充分发挥“1+1>2,,的效应另外,工程管理专业教材知识落后 也有很大差别。 于行业的发展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新材料、新技术、新 。,1.2传统培养模式单一,采用教师授课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忽 工艺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并且大量教材还存在重复的情况,所以 视了对工程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 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系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教材、。 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 1.3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脱节。目前我 核这种考试模式.成为阻碍培养学生能力的瓶颈之一。为了实现培养 国建设领域的各种注册职业资格有十几种之多,各类工程人才都面临 目标有必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考试内容上,除了考核学生对 取得工程师的问题。其中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还应考核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学 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但是,很多专业课程的设置都没有与就业 生在考试过程中既运用所学知识又锻炼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学生毕业后很难胜 23.4改革考核手段 任实际工作。 以往的考试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考核.、.相结合,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就业前景一片茫然,丧失学习动力。 的能力 考试方式上采取工程实践评价、上机操作、调查分析报告、工 .2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程项目文档制作等形式,既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又调动他们学习 才的培养。 体系,增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各高校应加 176 2010年第2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O农林论坛0 科技信息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才能巩固水源区长期稳定的生态环 化。 3.4.3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境 。 一建议将水源区农村居住集中地域 3.2.2建立汉江水资源调水补偿机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及产业聚集片区的交通、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纳人全市统 规划,加大建设和完善力度。力争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居住集中地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给缺水地区带来了 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但同时也给被调水地区造成了一定的损 域及产业聚集片区基础设施达标率loo%。 失。无偿调水不仅违背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资源的高 3.5明确产业优惠政策及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均衡机制 建议政府明确全市林业产业片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 响。跨流域调水实施后,流域外用水户每年获得相应的调水水资源份 圃地、森林观光、生态休闲林业发展的土地、财政等相关优惠政策,强 化政策的透明度和连续性,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额,应呼吁国家给汉江水资源调水地区合理的经济补偿 。 3.2.3适度扩大商品林采伐试点范围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发展是 目前由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已初具雏形,但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趋 效利用。因此,建议建立相应的经济补偿制度,消除调水带来的负面影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三者相互依赖,互为前提。1999年安康市停 于向企业倾斜,利益不均衡十分明显,在新引进企业和业主时,建议政 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措施以来,森林得到了有效地保护,资源得以恢 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规章,明确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均衡机制。 复性增长。为了充分带动水源区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按照自然规 4结论与讨论 律法则,有计划、有目的的适度扩大商品林采伐试点规模范围,每年可 合理下达可控的木材采伐计划,以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群众经济收 由于汉江安康水源段汉江两岸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保水 保肥性能差,且冬春少雨,夏季干旱,造林缺水,成活保存率低,导致该 3.3整合林业特色产业运行体系,实施名优特品牌开发 区域植被稀少.大部分陡坡耕地已成为中度或潜在的水土流失,生态 3.3.1培育林特产品市场建议由政府引导,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为 环境恶化加剧。经过近年来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结果显示,在汉江两岸 主体,积极争取以茶叶、蚕桑、油桐、生漆、于鲜果林等为主的林业特色 利用林业攻坚技术实施抗旱节水造林,选择乡土优质特色经济树种, 产业产品以专销形式进入现有集贸市场、超市、连锁店。在产品主产区 严把“坑、苗、水、土、管”等关键环节,运用生根粉、保水剂、带土移栽、 逐步建立满足商品流通需要,能引导带动生产基地发展的专业市场, 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采取大坑大苗(整地规格长、宽、高60x60x 引导现有林业产业逐步向市场商品林业过渡。到2012年力争建成1 50em,侧拍苗地径 2cm,苗高2.5m),一次成林的工程措施,使造林成 个较大规模茶叶集贸市场、J个优质干鲜果市场、1个高档木质家具批 活率由过去的2O%一举提高到95%以上。同时,既加快了汉江两岸绿 零市场及1个花木专营市场。 化进程,改善了汉水区域生态环境,基本遏制了水土流失,又有效地拉 3-3.2打造名优特色产品品牌 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从而增加了农 入。 建议由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专业大户及合作社,统一申报安康富 民林业经济收入。L 硒茶、真丝服装、优质核桃、板栗、狮头柑及化工原料:如油桐、生漆和 木质家具等商标权,统一包装宣传。逐步建立林特产品认证认定体系, 【参考文献】 在产品生产、加工、储藏、流通领域推行相关质量管理,对同类产品实 [1]杨大洲.安康市“十xN.”林业发展浅谈【Ml1.安康林业科技,2010年第02期. [2]梁兢波,张国成.汉江安康段水质卫生评价【M】.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第 施质量等级认证。在现有的茶叶、核桃、大板栗等基础上,到2012年共 05期. 开发1O个左右的林业名特优产品品牌。 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M1.复旦学报:社会 3.4创新和完善水源区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管理和运营机制 [3]张修桂.科学版 1984年03期. 3.4.1 实施水务一体化为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优化配置 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议将辖区内农村地区分散在水利、建 委、市政等政府部门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等 [4]鲁西奇,蔡述明.汉江流域开发史上的环境问题fM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7年03期. 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归并为一体,成立水务局,由其统一管理,统一规 西日报.2006—10—10. 划供排水及污水处理。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资源使用效率171。 [6]杜菊海,肖中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的影响及后续补偿工程线路方向 [5]陕西日报社.加强汉江水源水质保护促进汉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陕 3.4.2实施林业一体化建议在整合南宫山、千家坪、上坝河、鬼谷岭 的探讨.人民教育出版社www.pep.cOmCD网,2006—4—24. 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七个省级森林公园以及香溪洞、瀛湖景区、汉江生 [7]沈晓鲤.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N】.湖北日报, 态治理工程、长江防护林及桥路口绿化建设工程等建设规划的基础 2O01-5-3 上.由政府组织编制汉江中上游安康水源段林业建设总体规划。以获 作者简介:李家贵f1957一),男,陕西安康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 批安康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全国森林城市为目  标。力争2015年完成在市辖单位林业资源及生产管理权限的有机整 术推广I作。合。探索城市林业建设和管护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工建设绿篱网、生物 隔离带及防火通道.实现国有林场及管护单位全额财政预算,逐步引 导林业建设向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城市森林过渡.逐步实现林业一体 [责任编辑:汤静] l上接第176页)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人才素质的 了应用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 要求总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对实际操作能 向主动学习转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完成基础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 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以就业引导学生.加强校企 反复训练。这一培养模式的改进有助于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 合作,实行分流订单式培养。 养,适应了工程建设新形势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高校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亦可及 时优化教学思路,主动适应就业基地人才需求,实现用人单位与培养 【参考文献】 单位的良性互动。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学生学习、实习和就业的有机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 [2]郭志涛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J1.中国冶金教育,2008,(3):47— 合 49. 3小结 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为动 力,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目的,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的一个开 放、动态的人才培养系统。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应贯彻教书和育 人并重、专业能力与个人修养培养并重的素质教育理念。参与式教学、 作者简介:李茜(1983一),女,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木与建筑 I程系.助教。 康志华(1947一),男,四川成都人,教授。 [责任编辑:王静] 动态考核、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实训等全过程监控等教学方案均体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