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F1//F2=L2/L1。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 Page 2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耳)J;F:N;s:m。(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瓦(特)W;W→J;t→s。(1W=1J/s。1kW=1000W)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Page 3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J。 Page 4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1.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Page 5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Page 6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A=103mA=106µA。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 kV =103V=106mV=109µ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 Page 7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⑤工业电压380V。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 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1 kΩ=103 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R=ρL/S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Page 8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值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A=1V/Ω。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Page 9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 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U1∶U2=R1:R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 和),则有1/R总= 1/R1+1/R2:;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 电阻并联则R总=R/n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R2:R1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F1L2F或写成:2L1 物理量 单位 F1——动力:N L——动力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 Page 10 of 12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物理量 单位 滑轮组: F = s =nh 1Gn总 F —— 动力:N 总单位 物理量 G——总重:N (当不s——动力通过的距离:m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1 ∴F = G s = h 1对于动滑轮而言: ∵ n=2 ∴F = 2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W t物理量 单位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 W——动力做的功:J 力做功或重F——动力:N 物理量 单位 P——功单位换算: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 率:W 机械效率: 物理量 单位 W有W总n×100% η——机械F = 1(G物+G动) η=(G物h)/ 动 效率 (G物h+ G h)(不计绳重和摩擦) =G h [对于所有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m△t (保证 △t >0) 简单机械] 提示: W=F s [对于杠杆和Q ——吸收或放物理量 单位 总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滑轮出的热量:J ] 物理量 单位 W=P t [对于起重机Q放 ——放出和抽水机] 总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t = t- t 的热量:J 物理量 单位 提示: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I——电流:A 横截面的电荷量。 Page 11 of 12 Q——电荷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IQt 欧姆定律: IUR 物理量 单位 I——电流:A 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U1R1U分压原理:2R2 并联电路的特点(图在右上):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I1R2I分流原理:2R1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Page 12 of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