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 0.02 大开发・ 理论与实践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许玲茜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类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出发,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从基于工作过程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 容进行分解与重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59—02 一、引言 统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学科体系特征,围绕职业能力标准,构建合理 成本会计原属《工业会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并未作为独立 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经大量的社会调查,结合多年的成本 的一门课程开设,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成本的 会计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包括成本核算原 计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成本的核 理、通用成本计算方法、针对不同行业企业成本分析和控制三大模 算、分析、控制、考核等职能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适应市场需 块。前两个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度,重点在第三模块的具体运用。 求,在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成本会计》课程成为了专业主干课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成本核算 程之一。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应在理论联系实际 原理和通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的基础上注重、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改革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创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成本核算原理部分涉及的计算 新实践教学模式。 方法很多,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 二、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现状 顺序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制造费用的分配有 (一)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求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 目前国内的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大多沿用传统制造成本法,讲述 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 从成本会计原理一一要素费用核算…一成本计算方法为止。而随 间的分配也有7种方法之多。对于这些方法的讲授在理论课程的教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企业生 学中占用了相当多的课时,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 产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对成本会计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只注重成本 全部放在了各种方法的计算上,而忽视了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各种 计算、核算转化为应具备成本计算、核算和分析判断的复合型应用 方法的选择和实际应用,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 人才。要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就必须转变观念,突破原教学内容体 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理论教学中凸显 系,对《成本会计》课程从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各种分配方法的共性,使学生了解各种分配方法的个性。(以制造 进行完善和提升。 费用分配法为例) (二)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动手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 分配方法 分配标准(个性) 分配率(共性) 分配额(共性) 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成本 生产工时比 生产工时 某产品分配标 会计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技术性和实践性都 例分配法 准(所耗生产 很强,长期以来一贯遵循“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教学 分配率= 工时) 分配率 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书本和课堂,学生缺乏感性 生产工人工 生产工人工资 待分配制造费用 某产品分配标准 认知,对企业、车间、仓库、流水线和工艺过程缺乏空间的概念; 资比例法 分配标准之和 (所耗生产工人 对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过程以及管理要求等的理解仅停留在书 工资)+分配率 本和课堂上。无法和现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想结合。在教学安排上, 按一个学期1 8个教学周计算,理论教学一般持续l 7周,实践课程一 年度计划分 计划分配率 某产品分配标准 配率分配法 (所耗生产定额 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1周,主要内容是校内实验性模拟实 工时) 分配率 习,实质是大作业,就是把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大作业的形 式再复习巩固一遍。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是通过对制造业生产过程的 (三)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学生职 了解,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及分析方法的 业竞争力 理解和掌握。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必要保证。要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课程架构有待调整 使学生明确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熟悉产品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人为割裂了 的加工步骤、掌握依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控 两者之间的联系。虽然在会计类人才培养方案中成本会计课程的理 制方法,从校内的成本会计独立实训来说,一方面应有仿真性较强 论教学中有部分课程内实践学时,但是由于受课程教学体系、实践 的实训软件做保证,另一方面必须要有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 教学基地、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理论知识与实 双师型教师做引导;从校外的成本会计实习来说,应组织学生到管 践技能培养脱节,在结构上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培 理比较完善的工业实习基地做全面的参观,让学生亲眼目睹生产工 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衔接和融会贯通,课程架构的重整势 人是怎样从原料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的,再到财务科了解成 在必行。 本核算的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组 三、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的思考 织方式及成本核算管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 (一)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正做到将理论融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于职业能力必修课。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成本计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主干课程的考核都实行了考教分离,建 算、核算和分析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突破与传 立了试题库。期末由教务处或考试中心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进行考 (下转第142页) 作者简介:许玲茜,女,江苏江阴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会计。 159 文化与历 大开发・中 2010 02 望,对远去的民族文化是那样的怀念和推崇,而我们所给予的文化 品种则显得是那样的稀少和单调!”(参见2005、9、4《新华每日电 讯》)这样的评论,是何其深刻、何等动情、又何其耐人寻味啊! 与之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体味到高度凝练的儒学是如何以模 糊思维的模式在体现它无与伦比的、精妙绝伦的哲学思想,它的魅 力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归结起来: 1.高度的概括性 模糊思维异常客观地反映了事物中同态结构关系一一以多对 以繁对简、以模糊对清晰的基本特征。而且,通过反映关系的 模糊性,从而深刻地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乃至灵活性,以便表现认识的概括性、能动性,从而大大避免认识 问题上的机械论。诸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象和谐、和睦、和气、 和善、祥和、谦和、互助、友爱以及在国家关系中的“协和万 邦”, “和平共处”……都能在儒学中得到相应的回答,做到可以 多对一、以繁对简、以模糊对清晰的高度概括,产生出意味无穷的 魅人效果,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乐乐善道的精神力量。它的根源正在 于高度的概括性。 2.诱人的形象性 孔子不仅是个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语言大 师,他能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可视、可听、可闻的现象供后学者学 习、体味、理解并从而实践之。比如:究竟什么是“仁”,这是十 分抽象的哲学概念,经过孔子一番比喻,把它说成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成为“刚、毅、木、讷,近仁”,说成为 “仁者先难而后获”、说成为“仁者静…仁者寿”……就直观得 多,也形象得多了。 一、孔子谈到“德”这个伦理学的概念时,又把它比作为“为政以 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寥寥十数言,一个复杂的 哲学.伦理学的概念,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十分逼真! 特别是将离他而远去的“一切”用“东流水”去形容; “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不仅有动感,更有形象特征,让人读来,特 别亲切、易读、活龙活现1 3.超越时空感 孔儒学说迄今已远离我们有2500 ̄年的历史了,但如今我们读 来,仍然十分亲切、炙手可热,甚至跨越了时空,远渡重洋到了美 洲、欧洲乃至非洲,所以然者何?正在于它的真实性、瞻前性和无 穷的魅力,已经成为世人至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已经不是仅仅属 于中华民族的了,而是世界历史的象征,是所有人类取之不尽的宝 贵精神财富1 4.高度的凝聚力 孔儒的“和”的精神,已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心 目中,她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和理想追 求了。它是中华民族儿女们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凝聚力,并将为今 后达到协和万邦, “同归而殊途”的共同愿望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迷【M].jE京:人民出版社, 1985.12. [2】劳承万.审美中介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3. 【3]苗东升.模糊学导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 4刘宝楠(清)论语正义. [5】童书业.孑L子思想研究U1.山东大学学报,1960(1). (上接第158页) 乡、热爱祖国的感情。要组织好学生,利用身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 源,适度的参加当地大型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自己参与合唱、参 与联欢,体验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快乐。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的 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学中乐,乐中学,欢 乐溢于言表的情绪,这种情绪与学生同时产生,具有很强的交叉感 染力,从而使音乐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 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 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 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随着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深人开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将不断得到加 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成为学校构建办学特色的重要内。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内容体系、 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我国传统音乐的合理部分加以吸收,充分体 现中华民族的风俗特点和民族特色,以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黔东南林区而言,本地具有悠久丰富、多彩绚丽的原生态民族文 化,把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俗民风土壤的侗族大歌纳入中小学音乐 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是任课教师课改研究的重要 课题,应该积极面对。在林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在民族 音乐进课堂的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具有音乐天赋,具有发展潜质的 学生,组织他们参加音乐课外活动的训练,尤其在黎平、从江、 榕江县的侗族聚居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写侗族大歌乡土教 材,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歌队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多彩贵 州风”、 “贵州原生态民族歌咏比赛”、侗族重大节日的比赛, (上接第159页) 以此来培育侗族大歌的继承者、爱好者。一些歌队的演唱水平达 到代表县乡、甚至代表贵州到外面比赛演出,效果良好。近两年 来,在苗侗族文化的中心一一凯里市,作者选择在凯里第A4,学 就《侗族大歌和苗族反排木鼓舞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的课 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侗族大歌和苗族反排木鼓舞与小学 的音乐课程的这种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民 族文化的传承、挖掘、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升基础 教育的素质教育整体水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研究表明,音乐 课程教学的这种改革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与自然和谐相处教 育,对于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效率呈正相关 的关系。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009年被 贵州省教育厅评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赵媛.侗族大歌生态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OoO(2):122—126.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 国人事出版社,2002. f31陶健.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U1.贵州 民族研究,2006.26(6):108-109. 【4】肖育军.侗族大歌的种类及特征Ⅱ】吨影文学,2OO9(8):129—13O. 【5]秦银辉.对地方传统音乐融进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U】.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1):197. f61杜方芳.从把侗歌引入课堂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1]贵州 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3):71-73. f71陈娟.对侗族大歌进入黔东南州各级学校音乐课堂的思考 lJJ.凯里学院学报,2006.25(5):49-50. 核。根据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可事先提出采用开卷、闭卷或开闭卷 结合的方式完成考核,但实际上这种考核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这 门课程后的实际应用能力,现在有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年年拿奖学 金,学科成绩门门优秀,但是下到企业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抓瞎,无 法做到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真实的反映学生 的学习效果,将学生成本会计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60%)和期末 结课考试(40%)综合评定。在平时的过程考核中注重技能操作考 核,将本门课程的课程内实训、独立实训和校外实习均作为平时考 核的内容,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42 另外,从发展的角度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国内外在成本会计领域 出现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发展,如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 理、环境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等,旨在拓宽学生视角,激发 学习兴趣,增强可持续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秀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U】.会计之友, 2009(11:6 138 1. 【2】张华.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U】.经济师,2008(9):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