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道德的养成是道德规范由他律到自律的必然要求 (一)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内化和个体化表现
个体道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道德意识 2、个体道德规范 3、个体道德活动 个体道德具有以下特征:1、自成性 2、潜在性 3、社会制约性 (二)良好的教师个体道德是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的前提条件 (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师德修养的关健所在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职业化,是教师道德的具体化。 2、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志的凝结。
4、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行为整体的稳定倾向。
体现在两个方面:A、指构成教师个别道德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即一个人内部道德意志与外部
道德行为的统一。B、指教师个体一系列道德行为的统一。 5、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多种内在因素的辩证统一 A、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 B、内在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C、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构成: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信念 5、道德行为 二、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 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八个方面的素质:
1、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2、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3、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4、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5、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6、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
7、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8、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我国教师优良的个体道德品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奉献与牺牲精神 二、公正无私,正直诚实 三、立志勤学,自尊自强 四、谦虚礼让,团结和睦 五、遵纪守法,见义勇为 六、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教师要做到谦虚礼让,团结和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自己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 2、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和教学上的争辩,但要掌握好争辩的分寸,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 3、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学会“雪中送碳”,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表达自己的关切之心。
4、遇事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及时、妥善的处理矛盾,遇到矛盾学会退让、等待、迂回,适可而止,给对方留点退让的余地。
5、不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不传播各种小道消息,尊重他人的“私人秘密”。
6、学习文明的交往礼仪,遇见同事主动打招呼,灵活运用礼貌用语。 7、经常做一些有益的反思,促进同事间的和谐交往。 三、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实现道德完善 (一)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二)教师道德品质养成的原则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跨世纪的教育观念。 2、在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的道德品质。
3、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三)教师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 1、重学。 2、内省。 3、慎独。 4、力行。 作业 简答题
1、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有什么显著特征? 2、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有哪几个方面构成? 3、新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4、我国教师优良的个体道德品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6、教师道德品质养成的原则有哪些? 7、教师道德品质养成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途径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个体人格的塑造
一、人格是做人的根本之路 (一)人格的内涵
特征:1、人格的社会历史性2、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4、人格的独特性5、人格的倾向性6、人格的层次性
人格概括起来有三个层次:
1、以人格个性能否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 2、以个性是否稳定、统一:成熟人格与不成熟人格
3、以个性的外在性格在社会中的作用:良好人格与恶劣人格 二)健康人格与非健康人格 1、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的人的健全的完善的存在状态。 2、非健康人格
指心理品德上不正常的状态。 (1)病态人格:变态人格和人格分裂
非攻击性病态和攻击性病态 (2)扭曲人格 (3)双重人格
3、道德人格
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4、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
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对优秀教师人格比较一致的看法包括: (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2)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3)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4)获取成绩的动机与欲望 (5)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6)良好的性格特征 (7)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二、教师人格是构成教师道德内在的精神力量 (一)教师人格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教师人格的作用:
1、教师的人格感化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教育。
2、教师职业这种以人格感化人格的特点,促使教师自身人格的提高。 3、教师以人格感化学生,促使教师威信的确立。
4、教师的人格感化还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二)教师人格的构成分析 1、教师的品格
教师的品格是指人的内在特制,他是由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所决定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道德、特点和倾向,属于人的精神实世界中高层次的因素,决定人格的本质,影响人一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品格结构是由以下因素组成的:
诚实 谦虚 正直 真挚 勇敢 乐观 热情 公正 敬业 2、教师的性格
性格是人格结构中表现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他是人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与此相适度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教师的体格
体格式指人格的生理基础。 4、教师的资格
所谓教师资格,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身份。 三)教师人格的现代要求
1、开放性要求 2、务实性要求
3、竞争性要求 4、民主性要求
三、教师崇高的人格塑造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 (一)教师人格塑造是师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教师的劳动特点规定了教师人格的特殊性。 2、教师肩负的责任决定了教师人格的高尚性
3、教师人格反应了广大教师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二)教师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人格塑造过程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外部作用 2、产生内在动机 3、选择行为方式 4、行为变为习惯 5、行为习惯转化为个性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可以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教师意识,发掘塑造动力。 1、要强化“我是人民教师”的意识。
2、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3、教师要掌握自己的个性特点,自觉培养自制能力。 (二)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塑造方向
1、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学习现代教师人格理论。3、向优秀教师学习。
(三)投身教育实践,积累情感体验 1、教师人格塑造不能脱离教育实践。 2、教育实践是检验教师人格塑造的标准 (四)不断自我激励,加大塑造力度 1、目标激励 2、成果激励 3、反思激励 4、对比激励 作业
一、简答题
1、我国教育理论研究者认为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人格? 2、为什么说教师人格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3、教师人格由哪些要素组成?
4、现代教师人格塑造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二、论述题
1、 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如何加强自身人格塑造,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2、论述如何理解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四)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教师完全自觉进行的 1、教师道德的行为选择首先来自于认识的选择性。(知)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依赖于情感。(行) 3、教师道德选择需要意志。(意) 二、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一)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过程是动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过程
1、如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及达到一定目的的重要因素。 2、目的是人们通过行为所需要达到的结果。 3、目的必须通过手段来实现。 二)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的特征
教师考虑道德行为选择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德行为选择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指: (1)标准的确定依赖于教师的认识。
(2)标准的作用取决于它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3)标准的作用在具体的选择中得以显现,不同的选择对标准的要求不同,而相同的选择也可以确立不同的标准,既没有可以普遍使用的抽象标准,也没有永恒不变的固定标准,只有在具体情境中发挥具体作用的具体标准。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两者是相互转化的。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统一。 超功利性包含的意思: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虽然来自利益关系,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己特殊的地位、职责和使命,以及一对一的决定关系。
(2)教师行为选择的标准虽然反映着利益的要求,但这种利益时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利益。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在许多场合不但与教师的利益无关,而且刚好相反,要求教师去选择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可能性,这种选择总是或多或少地需要教师作出个人牺牲。 (三)教师道德选择应坚持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代价性原则 3、责任性原则 三、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其培养
(一)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是道德选择的重要保证 (二)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组成要素:比较力 分解力 鉴别力 取舍力 自组织力 如何培养教师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呢?
1、要全面理解和掌握道德知识,加强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这是提高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力的前提。 2、要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3、要在社会实践中锻炼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三)努力求得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树立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观 2、动机与效果的矛盾
3、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要排除心理干扰。 (2)要尊重教育规律。 (3)要讲究教育方法。 (4)要培养教育机智。 作业
一、简答题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过程由哪些基础要素组成?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具有哪些特征?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培养教师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5、如何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二、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育经历,谈谈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教育名言
—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伙把。
—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
—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