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海文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4期
梁海文
摘要: 当下我国企业已认识到社会责任对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把社会责任引入到内部控制循环中。然而社会责任缺失事件时有发生,失效的内部控制在其中是无法忽视的原因。本文回顾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相关文献, 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提出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社会责任; 相关性; 优化路径
一、 引言
2017 年,西牧乳业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通报,曝光该公司 1.8 万罐婴幼儿奶粉使用过期原料,配方管理混乱, 生产场地清洁不达标等问题。最终, 该公司被罚1631 万元。近些年, 继三聚氰胺、 瘦肉精事件之后, 再次发生鱼肝油事件、 煤矿安全事件、 西牧乳业违规使用过期原料事件等。 为什么企业社会责任的事件屡禁不止, 哪怕因此付出罚款, 甚至损害自身形象呢? 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 甚至不惜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代价, 达到其所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最终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诸如此类的事件为什么屡屡发生,社会责任是否应该引入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二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呢?回顾以往文献, 多数指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注入新的 “血液” , 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需要对企业公众形象的责任, 还有对消费者、 员工、 股东等的责任。 企业应该在内部控制体系内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制度和机构。 例如刘芳芳(2012)认为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来实现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达到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谢奕辰(2013)分析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是硬币的两面, 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二者结合才能会更好地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共同促进企业前进。 李志斌 (2014) 通过实证,认为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力和更加规范地施行社会责任行为需要高效力的内部控制, 与此同时, 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持续性和规范化实施社会责任具有直接作用。 王海兵等 (2015) 的实证研究, 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财务绩效而且还能够对企业实现社会责任起到积极的作用。李丹敏 (2017) 以互联网企业为例提出了完善互联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因此,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现实问题,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使其能持续在良性轨道上稳健有序发展。
二、 企业内部控制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
美国 COSO 委员会 2004 年发布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基于对全局的把握把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表明控制风险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最根本的目标。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 2010 年发布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关联到社会责任。 有效地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 控制和规避社会责任风险需要企业始终如一地遵守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直到被伤害。
1.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但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提高有力的保障,而且能够促使企业自觉地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应尽的责任。
(1) 内部环境角度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是内部控制环境必不可少的, 再者, 不断良性化的内部环境和越来越细化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将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从而促进和引导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内部环境就像是内部控制的 “养分” , 社会责任作为“新养分” 流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有效的内部控制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细化成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实现“有章必依” , 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其次,社会责任融入内部控制以后,企业能够明确自身需要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和深度,应当对组织结构做出适当的整改, 疏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社会发展状况是企业的外化境, 外部环境需要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企业结合外部环境设立相应的机构,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同时, 也明确各部门、 各职员、 各车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 内审机构和董事会发挥好监督与纠改的作用, 能够及时发现经营中内部控制新的问题, 才可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运行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如此才会增强企业辨别社会责任执行中存在潜在风险的能力, 最终达到避免诸如西牧乳业此类事件的发生。
(2) 风险管理角度
内部控制的运行离不开风险的管理,如何降低并避免企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体现, 诸如配方管理混乱、 使用非达标原料、 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等, 这些风险虽然产生于企业内部, 但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却非常之大,同时也对企业自身形象的损害相当严重。 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 而是开始注重服务方质量, 要求企业给员工建立一定程度上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给顾客提供绿色可靠的食品和最优的消费感觉, 与此同时, 积极履行采购商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利益和责任诉求, 使企业面临多样的社会责任风险,而内部控制正是有效制约风险的控制机制,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可以确保员工应有的权益;通过强有力的产品质量管理和检验制度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通过规范的财务审批制度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维护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2.社会责任的引入给企业带来新的经营成本, 成本的提高使企业经营面临新的挑战
企业要依法纳税, 回报股东、 员工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而企业过度承担不适宜的社会责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企业要结合自身战略和资源水平(王海兵,2015)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流程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包括职责分工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预算控制等。 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危机,并通过一系列纠错查弊的机制对违规活动进行控制。企业对资金的保障和风险管理能力,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资源用以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保障。
三、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路径
1.良好的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运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根基。控制环境是企业人与企业意识结合的综合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文化、 氛围和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
环境优化,牢固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由内而外地形成企业责任文化氛围。其次,企业应时刻把保障产品质量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深入每位员工心中,营造企业员工共同的企业文化和建设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的制度环境。最后, 企业应着眼长久利益, 将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环节,把社会责任感常态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上, 坚持走利润与责任、 效益与环境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提高企业风险识别与管理意识
内部控制活动本质是预防和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内外两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不同阶段、 不同环境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这就对企业识别风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 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方法识别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运用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措施降低并化解风险。与此同时, 企业做好社会责任高风险的防范, 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使高效的内部控制循环在企业良好有序地运转, 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产品抽查和检验,防范西牧乳业类似事故再次上演, 及时有效地预防、 识别、 控制各个环节的风险, 杜绝损害相关利益者的行为。
3.加强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控制活动
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循环。事前, 企业严格遵守会计上的基本原则和准则;事中控制反映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失效环节的管理; 事后控制主要是盈利能力分析及绩效考核等;无论哪个阶段, 企业坚持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问题的理念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加强信息与沟通力度
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飞速的更迭, 内部控制的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从而会带来新的完善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提高信息与沟通的力度,加强内部与外部信息的传达效率,才能使企业在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轨道上有效运转, 最后, 企业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报告, 促使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
5.设立内部控制监督与评审的机制
合理平衡企业利润与内控的成本,确保企业权利相互制衡、 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对独立。同时建立直接、 间接监督约束保障机制, 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这就需要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监控内部控制运行中的各类风险点,保障企业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操控的范围内, 与此同时, 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力进行评估,并结合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实时做出调整, 采取一定的措施给出合理化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