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相关问答题
校本课程基本问答
1、什么是校本课程?
在我国,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
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说国家课程关注共同的基础与统一的要求,那么校本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如果说国家课程由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意志,那么校本课程则由学校决定,体现学校的个性;如果说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专家,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就是教师。
3、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在澄清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理解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 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
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地变革:
三、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学校和教师赋权,改变了课程权力的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
四、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决策的重地,教师成为开发主体。
4、校本课程的优点是什么?
在市场影响下的学校,如果想打造特色、经营品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产品,其建设必然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家课程因为其相对封闭性、同质性、反应慢、周期长等弱点,无法及时灵敏地反映、满足此种需求。校本课程开发拥有国家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等优点,必然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我国教育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型的普及式发展走向质量规格型的内涵式发展。教育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 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6、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因此,关注、研究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
7、为什么说学生兴趣是课程设计的依据?
关于儿童兴趣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这些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是未被利用的教育资源,儿童能够生动活泼地成长就是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课程就要提供儿童表现、表达兴趣的机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幼儿期和学龄初期(小学阶段),儿童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直接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儿童易对那些能直接感知并引起愉悦情绪的事物或活动发生兴趣。兴趣的分化与定向是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中学阶段),这一时期的兴趣从起初的直接兴趣为主,发展到间接兴趣逐步增
色就是在研究与满足这些兴趣与需要过程中实现的;
第五,设置学校、地方两级课程委员会,建立校本课程的审议制度,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避免“校本教材”的错误导向。
15、校本课程的产品以什么形式为好?
建议不要将校本课程的产品称为校本教材。同时,考虑到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提倡采用课程纲要、教学简案、专题提纲等灵活形式来整合各种静态和动态的资源。
16、学校研制《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时需要研究哪些关键问题?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每一所学校而言,国家教育方针都是一样的,但是学校怎样依据教育方针确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即每所学校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哲学。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什么?校本课程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一所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就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其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兴趣或需求。分析学生的兴趣或需要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低年级的学生最好邀请家长参加。
当前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如果说上述两大问题着重回应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的话,那么我们还要考虑其可能性,即依学校、社区现有的可得到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求。
17、《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是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即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集体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如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学会求知、生动发展”的校训,在分析学生及其家长的课程需求基础上,确定学校拓展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习一项终身享用的健身技能,发展一种健康时尚的闲暇兴趣,参与一项合作探究的创作表现,体验一种时代要求的国际理解。
三是课程结构与门类,包括校本课程的类别与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条件等。如建设小学针对上述目标,拟设置四种课程类型:健身技能类、 闲暇兴趣类、创作表现类、国际理解类。同时规定每位学生在5年内至少要选修两种类型中的5门课程,课程的研修情况记入学生档案,供升学参考。
四是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为教师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提供一些相关的政策或行动指南。 五是保障措施,即明确来自组织、制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18、什么是《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出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的文本。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指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课程的大纲或计划书。这里主要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相关课程的性质而编写的、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一门校本课程的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19、在不同的学段,校本课程在实施形式上有何不同?
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统筹安排。在实施方式上可以考虑,1-3年级以开设各种游戏活动为主,4-6年级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主,7-12年级根据学生需要以开设各种选修课为主。
20、如何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如果按评价对象来划分,课程评价包括三方面:方案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课程方案评价,要整合外部审议和内部自我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教师与学生是当然的评价主体。学业成就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差异评价。校本课程是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采取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评价的差异性应考虑到学生个人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获取符合自己能力的进步和成就感,能真正体现校本课程的价值。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