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4期
北细辛的研究现状
张亚玉1,王英平1,赵兰坡2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吉林132109;2.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摘 要:综述了国内北细辛栽培、加工、药理、有效成分等研究概况,为北细辛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细辛;栽培;药理;有效成分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A
(理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又名辽细辛《
)、伤续断秘方》万病草、细参、烟袋锅花、东北细辛。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0.3~0.4m,下部
节间较短,上部节间较长;叶卵状,心形或近肾形,全缘,先端急尖或钝;花紫色,果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舔之麻舌。挥发油成分3%左右,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酚、香脂素、黄樟醚、细辛醚等;非挥发性成分有去乌药碱、甘枯醇等。国内主产于东北三省,吉林省居多,山东、山西、陕
[2]
(2000年版)将北细辛、西、河南等地亦有分布。《中国药典》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列为正品,而
北细辛列正品之首[1],故仅对北细辛的栽培、药理、有效成分的研究作以综述。
1 栽培技术研究
北细辛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条件,要求肥沃、腐殖质含量高、通透
[3]
性好的土壤,不耐光照,也不耐涝,不耐瘠薄。目前国内细辛年需求量为25~30万公斤,而实际收购仅在15万公斤,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产量日益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防病治病的需要[4]。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了细辛的野生家植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全面的成功。细辛的生长缓慢,通常从播种到开花结实需5~6年;当年胚芽不萌发出土,以幼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出苗,仅抽出2片子叶,第2~4年只长出1片真叶,第5年以后才开花结实[5]。111 栽种方法
林下 选择背阴坡,清除杂草,顺山坡作畦;做好排水沟,以免雨水冲毁床。林下种细辛可免遮阳,用天然树林即达到遮阳效果[5~6]。实行林、药间作立体开发,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7~8]。平地 根据GAP标准、北细辛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要求,应选择周边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气候环境适宜的地块,在选好的地块上施足底肥(农家肥)20kg/m2,翻耕,耙细,作床,播种或移栽[9]。112 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细辛种子寿命较短,不宜干燥常温存放。细辛果实于6月下旬成熟,由于成熟期不同,要分期采收,防止果裂、种子落地。采收后,搓去果皮、果肉,趁鲜播种;因故不能播种,用3份湿沙1份种子混合均匀后,埋在背阴处,以保持适当的湿度,但最迟不能晚于7月末播种,过晚长出胚根后播种时易被碰断[10]。细辛根茎繁殖,多结合秋季植株枯萎前收获进行。将细辛挖出后,大部分根茎和须根加工入药,选取顶芽饱满健壮的根茎,
收稿日期:2004-07-29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20020655)
作者简介:张亚玉(1968-),女,吉林省农安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参、西洋参等中草药的营养与培肥研究。
第4期张亚玉等:北细辛的研究现状 51
剪成长4~5cm,有2、3个芽和15~20条须根的种栽,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横向开行距15~20cm、深9~10cm的沟进行丛栽。丛距8~10cm,每丛栽3~4株,大苗2~3株。芽头离开,稍抬起,根须呈扇形舒展;若土壤干旱,需浇水,待水渗下后,覆土7~8cm,稍加镇压。秋栽后,畦面覆盖枯枝落叶,以防雨水冲刷或土壤板结[11]。113 田间管理
细辛为阴性植物,如果栽培地面无自然林遮阳,就应在出苗前去掉覆盖物,随即搭遮阳棚。棚高80~100cm,上盖蒿草或遮阳网。细辛为喜肥作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用腐熟猪粪和过磷酸钙混拌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每年进行3~4次的中耕除草,在松土的同时进行除草。细辛以锈病、菌核病、立枯病、疫病、叶枯病发生较重,锈病、立枯病的防治可用
[12]
50%多菌灵300~500倍液喷施,7~10d1次,喷施2~3次即可。叶枯病的防治以50%速克灵800倍液浸种4h或进行叶片喷施[13~15]。傅俊范报道,细辛菌核病的防治可采用50%速克灵800倍液、菌核利3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加50%代森铵800倍液浇床,用药液量2~8kg/m2,以浇透耕作土层为好。防治细辛疫病在雨季之前喷施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6]。114 收获加工
细辛直播后3~5年可入药,育苗移栽的第3~4年收获入药。收获时,挖出全草,除净泥土,不可用水洗和放在阳光下晒。置阴凉通风处将细辛吊起,根朝上,叶片朝下,阴干,至大半干时,捆成小捆;同时加强通风,全干后,用纸箱装好。细辛药材商品以根多、色灰黄、叶色绿、
[17~19]
气味浓者为佳品。但近年兴起水洗细辛的加工方法,其产品卫生、干净,且水洗阴干总
[20]
挥发油含量高于不洗阴干和冻干,倍受群众欢迎,且大量出口日本、韩国。
2 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细辛作用广泛。走头面,可医头痛、口疮、喉痹、牙痛、眼目诸病;入少阴、通督脉,可治寒疝、阳痿,小便不利;走四肢,达皮毛可疗风寒咳嗽,风湿痹痛;入脏腑,上能开肺,中能暖胃、润肝燥、益胆气,下能温肾通关[21]。211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细辛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
[2]
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212 解热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口服或复方煎剂灌肠给药,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异物注射引起的发热,以及伤寒疫苗和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均有良好的降温解热作用[2,22]。213 催眠、镇静、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静脉注射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23];水煎剂有镇静、镇痛和催眠作用,对子宫有抑制作用。与石决明、生石膏、知母合用治肝经风热头痛;与草决明、羚羊角粉、龙胆草等配伍治肝胆郁热目痛;与延胡索、金钱草、陈皮、炒白芍等配伍治肝胆湿热胁痛;与党参、当归、茯苓、川芎、首乌藤等配伍治气血不足头痛[24~29];单用细辛或细辛与石膏、生地配伍用以治疗口
[30~32]
腔溃疡疗效均佳。214 局部麻醉作用
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用3%细辛挥发油注射剂行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实施五官科手术效果满意[2]。21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小剂量细辛挥发油对离体蛙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细辛挥发油有降压作用,细辛煎剂却有升压作用[33,34]。216 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功能
北细辛根含L-细辛素、L-芝麻素、黄樟醚,尚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具有强心、扩张血管、松驰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等广泛的生理作用[21]。217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52特 产 研 究2004年
细辛挥发油,大剂量初可兴奋呼吸,继而抑制呼吸[21]。218 其它药理作用
有抗组织胺和抗变态反应等作用[2]。近年研究表明,细辛在治疗男性阳痿、女性疾病中
[35~36]
亦发挥了其独特的功效。219 毒副作用
[37]
(卷十三)““细辛不过钱”之说源于《本草纲目》,细辛不可达1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细
辛用量宜少,但因产地、剂型之不同用量也不同,由于细辛中有害成分黄樟醚的含量不同而用量不同。是药“三分毒”,细辛也不例外,但煎煮时间的长短可减少或消除其毒副作用。王家蕊等研究表明,随着煮时间的增加,煎剂中甲基丁香酚含量下降的速度较黄樟醚慢,黄樟醚的挥发性比甲基丁香酚强。所以经30min煎煮后,煎汁中还保存着一定的甲基丁香酚,而黄樟醚的含量则大大下降[38]。2110 在工业品原料及保健品上的应用东北细辛精油在香料、肥皂、化妆品、医药等工业用途很大,以东北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广泛用于日用产品,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等多种功效。
东北细辛含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酚,以其为原料制成多种饮料、细辛茶等,口味纯正、清香,
[2]
且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促进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有效成分研究
北细辛之所以有如此独到的药理作用,主要源于其特殊的药效成分。细辛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酚、黄樟醚和榄香脂素。311 挥发油的分析测试研究
陈志歆等对无土栽培及有土栽培的细辛挥发油进行气质联用分析发现[39~40]挥发油以无土栽培高于有土栽培,且同一产地、因不同栽培方法其成分含量差异也较大,为改进栽培方法、
[39]
提高产量及品质提供了依据。细辛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依次为:根>全草>茎枝>叶;细辛经不同时间煎煮后,其药液中挥发油含量随煎煮时间增加而降低[41]。
北细辛不同发育期中,全草及地下、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含量以萌动到花期[42]及果后营养期为两个高峰期[43~44]。为探讨正品细辛与非正品细辛,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及正品细辛间挥发油中主成分含量差异,周长征、王栋等对细辛挥发油中主要药效成分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药材细辛的品质评价指标[45~49]。312 非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王栋用乙醇提取经聚酰胺株层析配合硅胶薄层层析从北细辛中分得3个黄酮甙类化合[50]物;蔡少青等对细辛非挥发性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乙醚提取物中分得3个化合物,鉴定好枯醇、1-细辛脂素和1-芝麻脂素并首次从细辛中得到1-芝麻脂素,由于其具有抗病素、抗气管炎作用,并认定为细辛的有效成分之一[51]。
4 其它方面的研究
北细辛为北方主要道地中草药,在迅速发展中药材基地的大好态势下,吉林省将北细辛列为首批发展中药材GAP基地品种。随着其研究的深入,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研究方面也逐渐拓宽。周长征报道了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方法,总结了细辛的已研究成果及其在细辛药材GAP生产中的应用[52],强调绿色中药材细辛的生产应注重根据细辛植物金属元素含量[53]来控制有机氯农药残留量[54]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55],并制订了生产绿色细辛药材的具体措施。
5 研究展望
对北细辛在栽培、药理、药化、加工、应用、药效成分及药材的RAPD鉴别等都做了大量研究[56]工作,在细辛GAP基地不断完善过程中,栽培中的每一步都更趋严格。仅以施肥为例来说明问题的存在,施肥是中药材栽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正确的施肥不仅增产、改善品质、维护地
第4期张亚玉等:北细辛的研究现状 53
力,而且是药材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否则,乱施肥不仅造成浪费,且土壤板结,污染水源及环境。目前细辛尚无专用肥,生产中只是盲目施用大田作物肥料,鉴于此,应对中药细辛的营养规律进行研究,据此来合理配肥、施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另外,在病害防治过程中,由于长期施用农药造成药材本身具有抗药性,且农药残留严重,影响出口创汇。利用生物农药来防病治病是目前较理想的防治措施,但生物农药的筛选及研制发展较慢,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周长征,杨春澍,柳树林.中药细辛的质量检测[J].基层中药杂志,1998,12(3):22~24.[2]冯素萍.对细辛药理学作用及应用中有关问题的讨论[J].中医正骨,1999,11(2):41~42.[3]高景恩,张艳秋,许瑞华,等.靖宇县细辛资源调查[J].人参研究,2001,13(3):19~21.[4]蒋喜武,解恒才,赵敏,等.细辛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0,(3):50~51.
[5]贾福国,王建香,刘国刚,等.东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2):25.[6]闫恩维,郑世财,郝家发.东北细辛林下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1,(2):25
[7]刘兴权,吴连举,尤伟,等.东北细辛林下规范化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9):28.[8]刘兴权,吴连举,张亚玉,等.东北细辛山地规范化种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5):25.
[9]刘兴权,吴连举,魏云洁,等.通化地区东北细辛规范化种植技术[J].GAP研究与实践(吉林省专刊),
2003,(7):52~55.[10]赵瑞艳,李爱民.细辛的栽培与加工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10):28~29.[11]刘振环,崔东河,金慧,等.细辛栽培技术要点[J].人参研究,2002,(4):9~10.[12]傅俊范,姚远,刘讳成.细辛锈病在辽宁省发生初报[J].植物保护,1994,(1):20~21.[13]傅俊范.细辛病害防治[J].辽宁科技,1993,(2):41~42.
[14]傅俊范,王崇仁,吴友三.药用植物新病害细辛叶枯病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3):241~248.[15]王文魁.细辛叶斑病药剂防治试验[J].特产研究,1994,(1):17~19.
[16]刘继永,刘兴权,魏云洁,等.通化细辛基地主要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初报[J].GAP研究与实践(吉
林省专刊),2003,(7):55~57.[17]韦自谦.细辛的栽培药理和加工[J].农村实用技术,1997,(1):21.
[18]叶云龙.浅谈细辛的采集加工质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8,(5):282~285.[19]刘勇.怎样栽培细辛[J].辽宁科技,1999,(3):12~13.
[20]刘兴权,魏云洁,许世权,等.东北细辛不同加工方法及相关系数测定[J].GAP研究与实践(吉林省专
刊),2003,(7):51~52.[21]陈炅然,李萍莉.常用中草药———细辛、荆芥、白芷[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9,(2):40~41.[22]李新.干姜、细辛、五味子治咳小议[J].江西中医药,1999,(1):40.[23]谢伟,陆荡文.细辛挥发油的化学与物理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1995,(2):121~124.[24]叶 .“细辛禁忌症”用细辛例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2):34~35.[25]袁春意.细辛巧用治疗杂病例析[J].中医函授通讯,2000,(6):49.[26]庄文默.柴胡、细辛汤治疗偏头痛47例[J].福建中医药,2001,(3):29~30.[27]杨建宏.大剂量细辛治疗痛症举隅[J].福建中医药,1999,(2):34~35.
[28]杨东生,常虹,吕新翔.复方细辛膏治疗带状疮疹30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3):20[29]王瑞友.细辛、白芷散治疗牙痛106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3):33.[30]汪小青,彭大为,吴惠时.妙用细辛[J].中国民间疗法,1996,(2):49.
[31]卢金娥.浅谈细辛治疗口腔溃疡的体会[J].江西中医药,1996,(增刊):122.[32]林志堂.细辛敷脐治疗口腔溃疡[J].浙江中医药,1996,(4):179.
[33]高伟铿.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慢15例[J].海南中医药,1999,(3):17.[34]马晓红,宫汝淳,潘晓鹏.细辛提取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J].人参研究,2003,(3):42~44.[35]冷长春,郭论.细辛韭子等治疗阳痿17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4):23.[36]李西云,曹怀宁.细辛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1995,(1):32.
54特 产 研 究2004年
[37]金兰,金卫平.“细辛不过钱”刍议[J].湖南中医杂志,1994,10(1):54.
[38]王家蕊,闫山林.煎煮时间对细辛疗效及毒性的影响[J].天津药学,1999,11(1):31~32.
[39]陈志歆,谭晓梅,金贞玉.无土栽培细辛与有土栽培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4,25
(3):121~122.[40]杨大峰,闫汝南,杨春澍.五个不同来源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
(7):426~428.[41]刘军.通过对细辛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测定探讨其用法[J].中医药研究,1996,(6):54~55.[42]董丛荣,施丛蓉,于硕青.北细辛不同生长期挥发油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1):60.[43]王栋,都晓伟,刘玫,等.北细辛年发育与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的相关规律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6,16
(4):485~488.[44]蔡少青,陈世忠,谢丽华.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采集时间对北细辛根挥发油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
报,1997,29(4):336~371.[45]周长征,杨春澍,马长华.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
1999,34(12):836~838.[46]孙海英.辽细辛挥发油的气相—质谱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14(2):193.
[47]王栋,王喜军,夏晓军.北细辛不同生长期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J].色谱,1997,
15(1):85~86.[48]张峰,王龙星,罗茜,等.气象色谱-质谱分析北细辛根和根茎中的挥发性成分[J].色谱,2002,20(5):
467~470.
[49]姚玉霞,李泽鸿,肖军,等.不同粒径细辛成分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2002,(3):41~53.[50]王栋,夏晓晖,北细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8,29(2):83~84.
[51]蔡少青,王禾,陈世忠.北细辛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3):228~230.[52]周长征,杨桢禄,李银.细辛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与细辛药材GAP生产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
2001,26(5):343~345.[53]米秋雯,杨春澍.细辛属植物金属元素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9,24(12):712~714.
[54]周长征,杨春澍,王嘉琳.气相色谱法测定细辛道地药材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8,
231(10):588~590.[55]周长征,李银,杨春澍.细辛道地药材与微量元素[J].中草药,2000,31(4):292~296.
[56]黄潞琦,王敏,周长征,等.RAPD方法在细辛类药材鉴别研究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药学学报,1998,33
(10):778~784.
AReviewonthe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
ZHANGYa2Yu1,WANGYing2Ping1,ZHAOLan2po2
(1.InstituteofspecialwildEconomicAnimalandPlantScienceCAAS,Jilin,Jilin,132109,China;2.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118,China)
Abstract:Thearticlereviewedthecultivation.theprocessing.thepharmacodogicaland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inchina.Itprovidesthesuggestionforfurtherresearch.Keywords:AsarumheterotropoidesFr.var.mandshuricum;cultivation;pharmacology;effectiveconstitu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