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宫后廷

故宫后廷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故宫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两位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故宫后庭部分的景点。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

(乾清门及其广场)

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5间,进深3间。门前两侧,为斜出的八字形照壁与宫墙相连。门前有鎏金狮子一对,用于消防的铜鎏金缸2组8个。

乾清门,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听政时,临时安设皇帝宝座于正中。

(乾清宫)

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明代宫廷的“红丸案”“移宫案”都发生在这里。清代雍正朝后,皇帝移居养心殿,这里成为召见大臣、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内廷典礼的场所。

在乾清宫内的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

清代每逢新年,皇帝在此与后妃们举行家宴。皇帝大婚,迎进的皇后要在此跨火盆;合卺礼后,皇后率妃嫔在此向皇帝行礼。

此外,每逢皇帝死去,其梓宫必须在此停放数日进行祭奠,表示寿终正寝。

【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当皇帝的机率是1/35,康熙皇帝两次废立太子,兄弟间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后雍正当了皇帝。回想当年同室

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藏储制度,这样皇子们谁都觉得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路只有一条:努力进取,博得皇阿玛的欢心,将自己的名字放入小匣子。这样一来,兄弟们从手足相残变成了兄则友、弟则恭,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这一制度还是有它的进步性的,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按密秘藏储制度登上皇帝宝座的】

(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此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要到这里来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此外,大婚以后。皇后要在此接受妃嫔的祝贺。

在交泰殿内左右两旁陈设着古代计时工具,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清代还在这里放过象征各项皇权的玉玺25块,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另外,清代严禁太监干政。在此殿,顺治帝立有“内官不许干预政事”铁牌。

(坤宁宫)

这座大殿是坤宁宫,是皇后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居住,皇后也从坤宁宫搬到了体顺堂伴驾,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被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在清朝,凡是在

未成年就即位的皇帝,在结婚时要与皇后在此度过3天,然后再迁往各自的居处。清朝在这里结婚的有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每位皇帝的婚礼都极为隆重、奢华。现在室内的物品是按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的情景陈设的,各位可以参观一下,沾沾皇家的喜气。

(御花园)

(神武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

明代,皇后出此门前往先蚕坛举行先蚕礼。此门是宫内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座门,凡是妃嫔、太监以及侍卫、官员皆可从此门的侧门出入。中门则是帝后出宫以及皇帝亲征出宫的通道。明代在此门外设有集市,每月逢四开市,以符皇宫规制的“面朝后市”。清代选秀女、选宫女皆从此门进出;迎娶的妃嫔也只能走此门进入皇宫。

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被逐出皇宫时即出此门。民国十四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对民众开放,这里也是观众进出的唯一大门,当时“故宫博物院”的牌子即悬挂在此门上。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的匾额(郭沫若所书)依然悬挂于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