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育心理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章玉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

中图分类号院G647摘

文献标识码院A

510665)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7.11.064

高校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有助于转变心理健康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在明确层级间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体现了教育管理者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和高校有限的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如何整合资源,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成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各二级学院为依托的二级心理辅导站,可以充分挖掘二级学院的人力、物力资源,发挥二级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创新性,使校—院两级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探索辅导站的建构模式,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育的模式、完善心理健康防护网络和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但是在现实工作的开展中,二级辅导站存在着工作职责不明晰,人、财、物配置不齐,专业指导匮乏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今后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中应当以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在完善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辅导站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二级心理辅导站

建设

ExplorationandReflectionontheConstructionoftheSecondaryPsychologicalCounselingStationinUniversities//ZhangYuzhi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thesecondarypsychologicalcounselingstationinuniversitiescanhelptotransformthemodeofmentalhealtheducation,improvethementalhealthprotectionnetworkandstrengthenthementalhealtheducationteam.How-ever,intherealwork,thesecondarycounselingstationhastheproblemsofunclearjobresponsibilities,lackofprofessionalguidanceandincompleteevaluationsystemandsoon.Therefore,inthefuture,weshouldtaketheexistingproblemsasthestartingpointandfurtherpromote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thecounselingstationonthebasisofimprovingthecurrentsituation.Keywords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secondarypsycho-logicalcounselingstation;construction

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互助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概念。即在原有校一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增设以院(系)为单位、以服务本学院(系)学生为主体的二级心理辅导站,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校、院(系)双层的服务网络。2011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

[1]

行)》,明确指出高校应建立、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

1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和优势

1.1有利于转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如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看待心理状态的视角、创新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经历了由个体咨询、被动应对到全员教育、主动预防的过程。但是,依据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与学生1::4000的配比,心理咨询中心远远无法满足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因此,开发二级学院为新的工作阵地,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理分解和全面下沉,从而逐步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惠及每个在校大学生[2]。1.2有利于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防护网络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同时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尽量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心理健康防护网络的完善对于危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研课题(JYYB201544);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星河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721459)。作者简介:章玉祉(1983—),女,博士,助理研究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心理咨询中心教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56

总第404期2017年11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04

November2017(B)

机的预防和及时应对都至关重要。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在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和班级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桥梁,真正搭建起宿舍—班级—二级学院—学校四级健康防护网络。同时,通过危机个案定期汇报制度,实现各层级间信息的有效沟通和传递,这对于危机个案的发现、监控和应对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有利于激发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以往以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为主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人力有限,心理中心只能开展面对全校师生的大而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法顾及各学院不同的特色和需求;而各二级学院也往往只需扮演被动地接收信息并向各班级传达信息的中介角色,无需贡献太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通过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各二级学院在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职责立刻凸显出来,在压力的推动下,各辅导站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开展具有专业特色和问题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对于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丰富化、层次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1.4有利于培养、壮大朋辈心理服务的队伍

朋辈是指朋友、同辈。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它具有自发性、义务性、友谊性和简便性的特点。朋辈心理服务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心理辅导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通过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各二级学院可以培养和发展自身的朋辈队伍,实现校———院多层次的朋辈发展[4]。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对心理有兴趣的同学在朋辈队伍中得到专业的培训和发展,获得自我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助人自助、和谐互助”的氛围[3]。

2二级心理辅导站存在的问题

2.1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晰

从教育部发布文件宣布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起,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二级辅导站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照搬。很多高校虽然发文宣布设立二级辅导站,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工作指引,这导致大部分高校虽有二级辅导站之名,却无二级辅导站之实。辅导站成立与否与之前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仍然是校级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安排全校统一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级心理辅导站只需要被动地接收通知,并向下一级传递通知即可。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二级辅导站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活力和创造性,这一机构也丧失了它成立的价值。

2.2人、财、物配备不齐,导致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一个机构的成立,需要配备相应的人、财、物,二级心理辅导站也是如此。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这三个因素的配备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人,二级辅导站一般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站长,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担任副站长,若干的学生骨干担任组员。而主要承担工作开展任务的学生往往由团学干部兼任,他们无法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二级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中,因此也较难呈现出令人满意的建设成果。其次是财和物,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经费和场地的支持。但是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经费和办公场所一般都比较紧张,很难划出一部分的专项经费或场所供二级辅导站使用。那么,在缺乏资金和场地的情况下,大多数二级辅导站即使想有所作为,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2.3专业指导的匮乏导致工作出现诸多问题

心理工作与其他思政工作最大的差异在于它的专业性,而这种专业性的提升既需要知识的储备也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二级辅导站的负责人或学生干部往往并不都是专业出身,又加之专业培训和督导的匮乏,因此,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状况。其中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当学生出现危机状况,心理中心进行了初步鉴别,但还未联系好家长作进一步处理时,二级学院承担了监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这个特殊阶段,如何权衡好保密和监控的关系,既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又不侵犯学生的隐私?如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这些事务的处理都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但是恰恰是由于专业性指导的缺乏,在现实的工作中常出现保密泄露、沟通不畅等各类问题,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

2.4缺少必要的检查和评估机制,阻碍工作的开展

一项工作的改革和进步需要相应的检查和评估机制进行推动。但是,大多数的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在搭建之后,或闲置或凭借负责人的理解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校一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也很少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这直接导致二级辅导站的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少部分优秀的辅导站希望能够不断改进、发展,但是由于不清楚自己的探索是否正确,也不明白自身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因此,检查和评估机制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辅导站的进步和发展。

3对于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思考

3.1明确各层级的工作职责,使工作开展有责可依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起始于明确的工作职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体可以分成两个大块:一块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调适技术的传授、心理求助方式的传播等。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确大学阶段可能会

157

“教育心理

发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以及处理的策略。做到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健,在问题发生之后采取必要的调适和求助。另一块是面对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当学生个体出现了自身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主动或转介求助心理咨询中心时,中心首先需要对学生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属于心理咨询范畴的,为其指定相应的咨询计划,协助学生发展自我或解决问题;属于疑似精神疾病范畴的则需要进一步转介至专业的精神鉴定机构以为后续的处理寻找依据。因此,高校四层心理防护网络的搭建应当是围绕两项主体工作的分解和展开,每个层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展对应的工作。

校级咨询中心的职责是负责全校心理工作的统筹和安排。对于普及教育,中心需要借助各个平台(心理健康课程、二级心理辅导站、校级朋辈组织)对工作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个体咨询,中心需要不断地充实专兼职队伍提升专业服务的水平。宿舍层级的职责更多地在个体层面,主要是密切关注宿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跟进。班级层级是心理工作落实的重要单元,一方面需要根据二级学院的安排引导班级同学参与或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另一方面是收集宿舍层级反馈的信息,及时整理上报,同时还需要不断与宿舍层级沟通、跟进危机学生的心理状况。那么,二级心理辅导站究竟应当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二级学院应当在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开展面对本院学生的、具有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落实好危机学生的跟踪跟进情况,既能及时向上一层级传递信息,又能有效指导下一层级开展工作;对于一些专业能力强的学院,也可以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朋辈咨询或辅导员咨询。其中,二级辅导站最重要的着力点仍然是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品牌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且将其融入思政工作体系,成为长效机制。

3.2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解除工作开展的后顾之忧

人才是一切工作创新的源泉,发展二级辅导站首先需要进行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学院应当尽量配备一名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副书记或是辅导员承担辅导站的建设工作,无法满足这一条件的学院要想方设法给辅导站的负责老师提供各类专业性的继续教育,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二级学院可以在团委或学生会中增设朋辈部来进行辅导站学生的队伍建设,这一队伍受二级学院团学和辅导站的双重管理,一方面可以与校级朋辈相对接,另一方面又可以借助二级学院团学的力量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经费方面,可以通过项目立项的形式由心理咨询中心给予相应的支持。每个学期,各二级学院可以将下一学期的活动计划提交心理中心,由中心统一评审以确定可以获得资助的活动,158

其中一些特色活动可以成为品牌项目获得长期支持。在场地方面,可以采用“共享”的方式物尽其用。心理中心和二级学院的场地都可以融入“共享”机制。

3.3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线上线下双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冲破传统模式的局限,与新兴载体相结合。一方面,传统的活动形式需要不断的改进、发展,通过淘汰机制,保留精华并成为品牌;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新媒体的结合点,通过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浸入式”教育。例如将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微课”、云课堂”、“慕课”,将宣传板与网络结合的“微信公众号”都是教育与网络结合的很好范例。总之,在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变化相对缓慢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多依赖的是载体和形式的创新。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应当充分借助网络的便利性实现教育活动线上线下的双向发展。3.4强化督导和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级心理辅导站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继续教育的推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辅导站常态化和系统化的培训模式尚未形成。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继续教育可以分为应对个案的督导和应对团体心理健康活动的理论和技术培训两个层面。个案督导的受训对象应当包括所有可能接触个案的各个层面的群体,如二级辅导站的成员、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等。那么,面对如此众多的对象,如何实现有序、系统的督导?可以采用层级化的督导模式。对于二级辅导站的骨干,可由心理咨询中心邀请专家组织每月一次的个案研讨和督导活动,以解决个案处理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和困惑;对于心理委员,由心理咨询中心和二级辅导站共同负责、分层次开展督导工作,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大而统的培训,二级辅导站则根据自身学院特色将培训进一步细化;宿舍信息员的督导由二级辅导站和心理委员共同负责,二级辅导站根据自身学院的状况对宿舍信息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心理委员则根据本班情况与宿舍心理员就特殊个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训的受训对象主要是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骨干成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色化与创新化的研讨,培训的形式可以经验交流为主,理论沙龙为辅。心理咨询中心不仅要定期组织校内二级心理辅导站之间的经验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扩展校际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有益经验,最终为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二级辅导站工作做好准备。总之,二级辅导站的培训工作应当强调理论和实操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呼应,结合不同辅导站的特点开展多层次、系统化、相对应的督导和培训工作。

“总第404期2017年11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04

November2017(B)

3.5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发扬学生精神层面的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新思潮,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也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从以往的关注问题个体到如今的关注全员发展是心理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那么,面对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除了客观地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做些什么?二级辅导站可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本学院具有精神感召力的学生典范,将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心理知识的传播相结合,做到点、面呼应,真实亲切,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感召力。

3.6将辅导站的工作成果纳入学生工作考评系统,以评促建

评估和考核是发现自身不足、督促工作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工作评估体系,内容涉及助学、党建、学生社团活动等各个层面,但是由于心理工作较难量化表征,因此常被忽略。二级辅导站的成立给二级学院的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心理工作的量化提供了可能。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参照上级督导对全校心理工作的检查指标,同时结合二级辅导站的具体工作,草拟适合本学校的二级辅导站的评估指标,以引导二级辅导站对自身工作自查、自检、自我完善。最渊上接第151页冤

体,让学生在一线公安部门中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尽快应用于实践,提高职业素养。

3.7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中队设置奖惩记录本、谈心记录本、学生家长通信联络本。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走入学生寝室,掌握好各寝室问题和矛盾的一手资料,及时处理、及时化解。在中秋节当晚,组织开展“化解思乡之情、感受温暖之情、激励热爱之情”的“三情”教育。

3.8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知识才干,在保证完成学业和遵守警务化管理之余,鼓励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走进敬老院送温暖,前往纪念馆接受革命历史的熏陶,走入社区进行义务服务活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社会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参加体育竞赛,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学生的从警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预备警官。

重要的是,二级辅导站的工作评估应该作为心理板块的内容纳入一年一度的学生工作评估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促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常态化和系统化。

4结语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二级心理辅导站是连接学校和班级的媒介,也是全校心理工作分解、细化、下沉的重要平台。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探索与发展有助于提升全校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有助于在校园文化中形成“助人自助、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

行).教思政厅[2011]1号.

[2]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

社会工作教育,2010(6):28-30.

[3]徐艳平.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卫生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06-108.

[4]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

报,2015(1):145-146.

编辑李前锋

工作是中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中队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利好形势下,做好指导员工作,不仅关系到中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也关系着学生的素质能否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岗位的人才要求。为提升公安队伍素质,作为一名普通的指导员,笔者将在落实好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做好“关键期开展教育”“积极开展团建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八项举措,为培养高素质的忠诚卫士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孙明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公安教育,2005(5):5.

—以公[2]关玉军.以人为本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警院——

安院校学生管理为视角[J].公安教育,2007(3):54-56.[3]王兴发.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公安教

育,2005(9):42-44.

[4]韦志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J].公安教育,

2008(3):47-49.

4结语

公安院校既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培养和训练人民警察的重要基地,是公安队伍的摇篮。指导员

编辑李前锋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