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该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以胰头癌36例为a组,壶腹部癌39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与a组相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对壶腹部癌的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壶腹部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01-02
胰头癌和壶腹部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术式需要重建胃肠、胆肠、胰肠等三处吻合口,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性也较大,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胰头癌、壶腹部癌的解剖位置和生物学特点不同,其手术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1]。为探讨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疗效,该研究以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该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头及壶腹部癌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b超、十二指肠镜、病理学检查确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出凝血机能异常及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2]。
以36例胰头癌患者为a组,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为(52.56±11.47)岁;体重52~84 kg,平均体重为(63.80±9.85)kg;肝功能child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20例、ⅲ级7例;tnm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5例、ⅳ期3例;病理分化程度为高分化6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19例。 以39例壶腹部癌患者为b组,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为(53.12±12.03)岁;体重54~85 kg,平均体重为(64.11±10.04)kg;肝功能child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22例、ⅲ级7例;tnm分期为ⅰ期9例、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5例;病理分化程度为高分化7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2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取右上腹直肌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脐下3~5 cm。首先进行腹腔探查,明确肿瘤病灶部位和性质,进一步游离十二指肠。切除部位包括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胆囊、远端胆总管、近端空肠和局灶淋巴结,之后进行胰腺-空肠吻合、空肠-胆总
管吻合和胃-空肠吻合[3]。术后均给予禁食、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4]。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a组术中出血量450~1 050 ml,平均出血量为(556.53±34.65)ml;手术时间为200~35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80.86±45.93)ml。b组术中出血量380~800 ml,平均出血量为(486.42±40.18)ml;手术时间为190~36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78.34±42.35)min。与a组相比较,b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比较
术后a组发生胆瘘3例、胰瘘4例、切口裂开1例;随访期间死亡17例。b组发生胆瘘2例、胰瘘1例;随访期间死亡9例。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50岁以上,有吸烟、酗酒史,
慢性胰腺炎等均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作为一种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易察觉,一般发现时已到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5]。
胰头癌和壶腹部癌是胰腺癌的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较好的改善[6]。
胰头、壶腹部的解剖位置不同,因此胰头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手术难度、预后等情况也有一定的差异,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胰头癌的病灶部位局限在胰腺、淋巴结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表现,往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出现黄疸就诊时,已到达中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最佳机会。胰头周围的脏器多、血管丰富,肿瘤细胞在此部位生长迅速,恶性程度一般较高,在早期时即有可能穿破胰管壁,发生周围组织浸润、转移,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而壶腹部癌的早期症状相对明显,易于诊断。壶腹部癌累及vater壶腹部、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等部位,手术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手术效果也较好[7]。
胰十二指肠手术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广、创伤大,因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性也较大。其中以胰瘘和胆瘘较为常见,也是引起术后腹腔感染的首要因素。胰瘘的发生既与胰腺-空肠吻合手术的操作技巧有关,又和患者的年龄、黄疸程度、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密切相关。胰腺-空肠吻合口处引流量超过50 ml/d,淀粉酶含量超过正
常值5倍以上即可判断为胰瘘,一般经过充分引流、抑制胰酶等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胆瘘发生的部位在空肠-胆总管吻合口处。一般而言,无论胆瘘量多少,均可通过通常引流和控制感染治愈。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吻合、通畅的腹腔引流是降低术后感染的关键,与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该研究发现: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对壶腹部癌的疗效更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何科基,焦兴元,杨学伟,等.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癌症,2008,27(1):75. [2] 陈道瑾.vater壶腹部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血的防治[j].腹部外科,2010,23(6):328-329.
[3] 王俊,李升平,林国和,等.110例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后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1):5-8. [4] jain s,sacchi m,vrachnos p,et al.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vascular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5,52(65):1596-1600. [5] 崔志刚,崔乃强.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2):196-198.
[6] sommerville c a,limogelli p,pai m,et al.survival analysis afterpancreatic resrction for ampullary and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an analysius of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j].j surg oncol,2009,100(8):651-656.
[7] 王玲,王勇,李晓刚,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24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9):60-61. (收稿日期:2012-09-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