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5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ng,乡民)市菜一束出1.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

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 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C. 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 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2.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指出:“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与山林。”这体现出 A. 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B. 中西价值取向的相似雷同 C. 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 D. 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

3.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对于民窑烧制,明万历年间的萧近高说:“(景德镇)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 A. 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 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

4.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记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 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 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监督

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6.福建的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7.鸦片战争后,“弃谷植棉”现象逐渐蔓延,原本以“苏湖熟,天下足”闻名于世的苏湖地区竟成为缺粮区,其所需部分粮食从印度、新西兰等地进口。这反映了 A.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 民族经济获得发展 C. 自然经济已被瓦解 D. 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9.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年份 1928 1930 1932 1935 船只 1352 2792 3456 3895 吨位 船只 290791 415447 577257 675173 117 138 178 208 吨位 213482 247969 342211 461812 A. 日本全面侵华,需求增大 B.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C.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D.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推进

10.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5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做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 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B. “一五”计划完全借鉴了苏联建设的模式 C. 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D. “一五”计划的制定立足于全国各地的实情

11.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解放战争时期 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2. 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录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 A.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经济特区 D.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3.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决定社会习俗演变

14. 盛宣怀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 火车 B. 电话 C. 电报 D. 电影

15. 1934年,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接见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之后说:他完全是个书呆子,他一定是个数学家,而不是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凯恩斯把赤字财政当作原理,而罗斯福只是迫不得已把它当作权宜之计,目标还是平衡预算。这表明

A. 凯恩斯对罗斯福影响不大 B. 新政运用的不是国家干预 C. 凯恩斯经济思想太学术化 D. 政治家与经济学家难沟通

16. 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

D.提倡“新经济”模式

17.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战胜利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8.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

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 A. 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 B. 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 C. 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 D. 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19. 一段时间里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这些政策的实施

A. 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 C. 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 D. 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20. 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 A. 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 B. 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C. 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 D. 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21. 有学者认为,由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回老路,戈尔巴乔夫上任时,苏联共产党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了,这样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结合良药治疗,才能获得新生。这表明,该学者认为 A. 改革的重点应转向政治体制 B. 应继续坚持斯大林模式 C.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激进 D. 应坚持赫鲁晓夫的改革路线

22. 二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10月,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

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是,由于欧美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终流产。从材料反映出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到美国的操纵 B. 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 美国的经济霸权直接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D. 冷战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最主要和最根本原因

23. 1947年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指出:某一世界经济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该体系它还

A. 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B. 确立了欧元的中心霸主地位 C. 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 D. 标志着贸易自由化组织形成

24. 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

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C.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25.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 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说明全球化

A. 对当今美国来说弊大于利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材料二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

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1)回答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福利国家”的实质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有何利弊?(1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

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

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6分)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8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为避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GATT)于1947年建立。关贸总协

定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但由于“组织宪章”未通过,所以该协定并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1995年,GATT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取代。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了20多倍,去年达1510亿美元,中国目前已成为第五大贸易国

和第二大外国投资输入国。……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的、更多的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技术和现代化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如此迅速的全球化步伐。

——《中国和世界贸易体制》(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干事鲁杰罗在北大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10分)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5月月考历史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 5 AAADB 6—10 BAADC 11—15 DCBBC 16—20 BDDBA 21—25 CCCA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 材料解析题

26.(1)措施:实行社会救济、以工代赈。(4分)

(2)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或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4分)

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4分)。利弊: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但是,福利过度发展,社会养懒汉,国家财政负担加重。(6分)

27.(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6分)

(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8分)

28. (1)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互惠和非歧视性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8分) (2)理由: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1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