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碲化铜》编制说明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碲化铜》编制说明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碲化铜》编制说明

(终审稿)

1 编制情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58号)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6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6】31号)精神,由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负责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碲化铜》的制定工作,参加起草单位有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广东清远先导公司,项目计划号:2016-0292T-YS。要求于2018年完成。 2编制过程简介

2.1编制进度和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下达后,起草单位(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碲化铜》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其主要工作过程及内容见表1。

表1 编制进度和主要工作内容

时间进度 2016.12 工作内容 组织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收集整理相关标准信息资料,确定编制方案 标准起草工作组对行业内相关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调研,收集样品。 编制相关技术参数及试验方法等内容,并且对相关的检测方法的2017.4~2017.6 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试验论证,完成标准初稿。期间参加标委会组织的初审。 2017.7~2017.10 2017.10~2018.6 根据初审意见,完善相关技术指标、文本等,并形成意见征询稿,发函至相关企业征询意见。 根据收集的意见,形成报批稿,参加全国标委会组织专家的终审。 2017.1~2017.3 2.2 标准起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2.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2.2.2 以广泛搜集的生产和使用单位相关数据为基本参照依据。

2.2.3 根据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技术参数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2.2.4 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及意义 3.1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碲化铜》作为产品,无国家、行业标准。根据《碲化铜》的生产、使用情况,结合实际,制订《碲化铜》有色行业标准,有效规范《碲化铜》的生产和检验,促进科学管理。 3.2 标准编制的意义

目前国内由铜阳极泥生产《碲化铜》的企业主要是安徽铜陵有色和山东祥光铜业两大企业,基本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铜阳极泥经高压脱铜工序后,先通入二氧化硫沉积银、硒,再在100℃高温下加铜粉沉碲后获得《碲化铜》。下游企业以《碲化铜》为原料,生产碲。碲是一些金属合金的“强壮剂”,能大大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

根据国内《碲化铜》生产及应用的发展,本标准对局部因生产工艺不同造成的产品成份偏差进行了综合考虑,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实现广泛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对客户进行了走访并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了客户的认同。

《碲化铜》行业标准的出台,将会使全国有色行业范围内的《碲化铜》生产和广大客户做到有标准可依,有效指导《碲化铜》的生产、检验与验收,有利于维护供需双方的利益和贸易争端的顺利解决,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4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4.1 品级划分

本标准起草过程中,调研了金川、白银、祥光等冶炼企业近年来碲化铜生产情况,对碲化铜中主元素和杂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各冶炼企业碲化铜情况统计分析表

冶炼企业 项目 Te含量/% Cu含量/% Au含量/% Ag含量/% 金隆 20-25 30-35 0.0001-0.0015 0.08-0.4 金川 15-25 30-40 0.0005-0.002 0.05-0.2 白银 20-25 30-35 0.0003-0.0018 0.05-0.25 祥光 20-30 25-35 0.0002-0.002 0.03-0.3 以上几家冶炼企业都是同一工艺产出的碲化铜,都是来源于铜阳极泥高压脱铜工序。 铜阳极泥含有金银铜硒碲等主要有价元素,经常是铜阳极泥先脱除铜后,脱铜渣再回收金银硒碲。脱铜工序分常压脱铜和压力脱铜,铜阳极泥常压脱去部分铜后,再进行压力浸出进一步脱铜,在压力浸出脱铜过程中,碲部分以游离的亚碲酸根形式被浸出,溶解于

压力浸出液中,压力浸出液高温下加铜粉沉碲后,产出碲化铜。

本标准将碲化铜的产品牌号按产品中碲的含量划分为三个牌号,分别为Cu2Te30、Cu2Te20、Cu2Te10,碲含量分别为:Te≥30%,Te≥20%,Te≥10%,这种划分主要是基于生产工艺中实际情况:(1)工艺局限性:在浸出工艺中,铜阳极泥经高压脱铜工序后,先通入二氧化硫沉积银硒,再加入铜粉沉积碲,而银硒不可能沉积彻底,必然会带入到沉碲工序,导致碲化铜产品中碲含量有波动;(2)原料波动:原料铜阳极泥中碲含量存在着波动,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碲化铜产品中的碲含量随之波动。同时经过调研,在国内同类企业生产过程中,碲化铜产品成分大致相当。因此出现了碲化铜中碲含量不同的三种情况,即有了三个牌号的碲化铜产品。三个牌号的碲化铜产品,也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无论何种牌号的碲化铜产品,均是以碲净金属量作为供需双方最终结算的依据。

4.2 有价元素及水分的确定

4.2.1 将标准中金(Au)、银(Ag)、铜(Cu)作为有价元素。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a) 金 浸出原料为铜阳极泥,富含贵金属Au,在浸出工艺中,Au几乎不参与反应,始终以固相存在。因此,碲化铜产品必然存在一定量的金。

b) 银 铜阳极泥也富含贵金属银,在浸出工艺中,浸出剂为98%浓硫酸,所涉及到的氧化剂为纯氧,银、硒相当部分进入溶液。加铜粉沉积银硒,必然会带入到加沉碲工序,因此碲化铜中含有一定量的银。

c) 铜 铜阳极泥经高压脱铜工序后,先通入二氧化硫沉积银硒,再加入铜粉沉积碲,因此,碲化铜中必然含有一定量的铜。 4.2.2 水分的控制

本标准中对碲化铜产品的湿基状态水分含量作出了约定,这种约定主要是考虑到碲化铜产品的包装、运输及贮存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减少包装、运输及贮存过程中因水分过高形成流体流失或污染环境的可能,更好地保证客户的利益和环境。确定碲化铜产品中水分含量不大于30%,符合企业生产实际,也是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分含量范围。 4.3 试验方法的确定

根据质量要求的基本内容,碲化铜产品的主要检验内容包括碲化铜的中碲含量及金、银、铜含量、水分质量含量,现就本标准中选用或参照的试验方法作如下说明:

a)碲(Te)、铜(Cu)的测定

本标准中碲化铜产品中铜、硒、碲测定分别引用了GB/T3884.1《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YS/T 227.9《碲中碲量的测定》,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碲化铜产品缺乏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未能形成针对碲化铜的专门试验方法标准,同时碲化铜中铜与上述试验方法中的物料的性质、含量范围基本一致或相近,其检测结果与试验方法均获得企业与客户的共同认可。

b)水分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参照YS/T87规定执行,是由于水分的测定过程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碲化铜中碲的物理状态与铜、铅阳极泥中碲的赋存状态基本一致,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不致使碲化铜的物理含量及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因此采用了该规定,这也是当前各企业的通常方法,长期以来被供需双方认可的。

c)金、银计价元素含量的测定

金、银作为贵金属,碲化铜产品中的金、银在进行销售时是作为有价元素进行计价的,因此必须对其中的金、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本标准参照有色行业标准YS/T745.2《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编制了碲化铜中的金、银化学分析方法,作为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这种试验方法的确定,主要依据碲化铜中金、银状态与铜铅阳极泥中的金、银状态基本一致,该法也是有色金属行业通行且准确的原料或产品中的金、银的试验方法,只不过是根据待分析物料中各组份的含量不同,对必要试剂配料量进行核算调整,因此,本方法是可行的且获得了供需双方认可。 4.4 检验规则的确定

本标准中碲化铜产品检验规则完全引用了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作为基础的依据,结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作为最终的产品质量判定,本规则在目前碲化铜产品交易过程中获客户认可。 5 采用标准及专利情况

经检索,国际上没有《碲化铜》相关标准。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未采用国际标准。全部引用的国家标准有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和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部分引用了行业标准YS/T87-1995《铜、铅电解阳极泥中金、银分析取制样方法》,在进行本标准制订时,所引用的标准均为当前最新版本。 6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的起草、申报程序及标准内容均在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的,本标准制订时充分研究分析了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具体要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无抵触之处。

二O一八年六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