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职业规划人物访谈

——中广传播有限公司 副总 陈炳岩 小组成员:杨雅伦——采访 张 卓——采访 周渝强——记录 李东玉——记录 张庆瑜——演示稿制作 朱路飞——整理资料 说来很巧,正当我们为这个访谈焦头烂额,四处奔走之际。我们得知 中广集团的副总 陈炳岩先生要来交大 做一个宣讲会,所以我们采访了中广传播副总陈炳岩。

一、中广传播有限公司简介

2005年6月,中广传播正式成立。 中广传播集团公司(简称中广传播)是国家北京交通电台直属单位共同出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传媒机构参与组建的北京交通电台无线电台管理局全资子公司。中广传播是专门开展手持电视网络建设与业务运营的全国级运营商,以发展手持电视产业为己任。手持电视满足人民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需求,使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宣传党和国家声音、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采访过程

(1)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这个职位的? 这期间又经过了怎样的抉择呢?

陈先生回答,他起初是北京交通电台的一名播音员,经过努力逐渐进入北京交通电台管理层,成为北京交通电台的副台长。他从没想到过将来会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出任副总经理的职位,他一直以为,广电会是他永远的上司。然而,2005年中广集团成立了。 作为由北京交通电台和其他国家级传媒机构参与组建的一个公司,中广传媒要求在每家机构中选出若干名人员作为代表参股并进入管理层,监控企业的运作和运转。大家其实在骨子里都会期望安逸的,很少有人会愿意离开自己工作了许多年、非常熟悉的广电去涉足一个于自己来说完全陌生的企业管理行业,而且成功与否是个未

知数。而陈先生选择了尝试,选择要去做一个新的不同的自己,而观察中广传播近些年来的运作情况和发展状况,我们可以说,他进行了正确的选择。

(2)您对职业选择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您认为专业对口和兴趣重要吗?

陈先生:“其实,如果能够兴趣和专业兼顾的当然最好,但是这种几率太小了”,陈先生还回答说,“其实,大部分的兴趣和职业是分开的。工作和爱好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爱好读书不一定就一定是作家,文学家。做到兼顾两者才是最正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工作不就是为了吃饭吗,当你刚刚步出校门找工作时就不要太强调兴趣了。”

在陈先生看来,专业的对口与否不是十分重要,但是他强调你所学习的东西对于你的工作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就譬如营销。当他还在北京交通电台的时候,北京交通电台整体的经营结构不是十分合理的,作为中文系毕业的他就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内容对整个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得行业内相关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是,专业的不对口也可以让你接触到不同的领域,而且在一个与你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你可以通过自身专业的一些知识的启发得到与众不同的,更好的想法。

“有些东西不是需要你可以去使用才能被叫做知识,就像待人接物,它是不需要你刻意去使用的,但它确实是大学这个小社会教会你的东西。不要觉得你现在学习的东西和你未来的职业没什么关系,你学的一点一滴,比如管理学,在你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你已经自然而然的将它运用于日常的与同事相处,与下属相处的过程当中了。所以,当你开始从事一个和你专业不一样的职业时,不要觉得对它什么都不懂,无从下手,其实他所需要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你都已经学习过了。” 陈先生如是说。

(2) 您认为大学生要具有哪些能力才能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

陈先生:“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用人单位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有一些基本要求我认为是一样的,比如说你必须有比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但是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诚,必须要真诚的面对你的工作,如果你对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很可能第二天就会被炒鱿鱼,我们的公司就有这样的例子。”

“而且一般用人单位会比较看重你的一些证书,就像我们公司就对普通话等级证要求比较高,所以还是建议你们多去获得一些证书。”

(3) 您是否对自己选择当初选择的职业满意? 想过要换一个职业吗?

陈先生:“我之前确实考虑过这个问题,考虑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现在从事的工作,也考虑过自己是否应该换一个工作,换一个领域,但是我一路走过来发现,我已经对这份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工作似乎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我们的体会

陈先生的看法确实很有道理,其实每个人所作的工作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承认,而且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你对它的态度,就像我们所选的的专业一样,如果我们对我们的专业很认真而且也很重视,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把这个专业当成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会渐渐的喜欢上这个专业,并且会发现这个转业很多的优点。相反,如果我们对所选专业很厌恶,对它很不重视并且极力逃避它,那样我们会对所选专业更加反感。

有句老话可以概括我们这次采访的感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陈先生身上,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不仅仅是职业、工作方面的知识,更加感受到了一种人格魅力。

(我们是在宣讲会以后在九教的小回廊里进行的这个访谈,那时候已经挺晚的了,陈先生的助理告诉我们其实他挺急着要走的,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焦虑的感觉,也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做一个作业而有丝毫的不耐烦,他在讲话的时候脸上一直有微笑,让我们的紧张消除了不少。 那不是一种公式化的应酬,而是一种发自内心 的对你的工作表示支持和鼓励。我觉得一个上 位者,在对待对你毫无帮助的人的时候,仍 能让他想要不由自主 的亲近你,这是很难得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