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10年第5O卷第6期 者性生活及康复训练 。反复的感染及输尿管反 流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是导致SCI患者晚期死亡的 主要原因 J。做好SCI患者的膀胱管理,减少泌尿 系统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正常情况下,膀胱的排空和其抗菌作用使其本 石药保守治疗后均排出。 综上所述,间歇导尿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 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的发生率,改善留置尿管所致 的心理障碍,不影响患者进行其他康复训练,且越早 实施其效果越明显。因此,对于SCI患者,临床上应 早期进行无菌间歇导尿及训练膀胱功能,从而尽早 身具有防御感染的能力。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 尿潴留使膀胱过度充盈膨胀,造成黏膜充血水肿,防 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引。 参考文献: [1]丘卫红,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 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2]陈亚平,杨延砚.周谋望,等.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在治疗脊髓损 御机制受损,使尿路易受感染。间歇导尿使膀胱周 期性的充盈一排空,可保证膀胱黏膜有充足的血流 量,减少感染,利于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与重 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 排尿功能重建成功率明显高,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率明显低,与上述理论一致。 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 (2):l17・ll9. [3]周天建,李建军.脊枉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6:975-976. 膀胱结石是SCI患者常见的泌尿系统并发症之 一。其形成原因包括:①留置尿管。尿管在膀胱内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1323—1328. 成为一异物,当尿液中的盐类结晶析出时,易附着于 气囊上。如置管时间过长,结晶逐渐连片形成外壳 [5]刘根林,汪家宗,周红俊,等.46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肾积水的 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64-67. [6]李华,王玉龙.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对膀胱功能重建的影响 且越来越厚,当拔除或更换尿管时,外壳或其碎片脱 落于膀胱内形成膀胱结石 J。②尿路感染。泌尿 系统感染时,细菌产生尿素酶,可升高尿pH值,使 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尿酸铵易于析出,形成感染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29—132. [7]时美芳,杨在英,吴雄妹,等.尿潴留患者间歇导尿与留置尿管 细菌学检测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 23(4):220. 性软结石 。③SCI后很快发生骨质脱钙,使尿钙 排出增加,加之尿液滞留,均有利于膀胱结石形 [8]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73・ 824. 成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实施间歇导尿可以 有效减少膀胱结石的发生。对照组有5例发生膀胱 [9]熊宗胜。丁安,韩春生.脊髓损伤并发膀胱结石32例[j].中国 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6(4):159—161. 结石,分别为伤后留置尿管或采用其他形式排尿 [10]Khen—DunlopN,Van EgrooA,Bouteillerc,et a1.Biofeedbacktiler・ 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ladder overactivity,vesico—uretend reflux (压腹、自溢、叩击等)超过lO周开始行间歇导尿 者,彩超显示均为间歇导尿前即形成了结石,为多发 小结石,经膀胱冲洗、间歇导尿、酸化尿液及应用排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J Pediatric Urol,2006,2(5):424— 429. (收稿日期:2009一l1.27) ・告读者・ 《山东医药》外科版征稿启事 《山东医药》为全国综合性医学期刊,注重医学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为广大医务工作者 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阵地。《山东医药》专业覆盖性广,科学性强;充分发挥各医学专业知名学者在办 刊工作中的学术主导作用,提高了杂志的学术权威性,增强了杂志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山东医药》目前设 有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栏目,多层次、多视角地反映医学专业发展 动态。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为方便作者投稿及读者、作者与编者的交流,《山东医药》外科版特设网上 投稿电子邮箱:sdyy88516158@163.oom。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