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衰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中医护理常规

来源:意榕旅游网
心衰

【疾病名称】

中医病名:心衰 西医病名:心力衰竭

定义:由于人体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的泵血不足,从而引发外周器官的组织缺血、缺氧和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

【临床表现】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或夜卧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临证护理】 (一)喘促

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迅速建立两条及以上静脉通路,必要时协助医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做好中心静脉压监测。

(4)严格控制出入量、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力性损伤。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力性损

伤的辅助工具。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饮食护理】

1.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用药护理】 1.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严格遵医嘱用药 【并发症护理】

1.肺部感染:鼓励早期作深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及双上肢扩胸运动,每日协助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震动排痰仪辅助排痰。

2.压力性损伤: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每2-3小时一次)。使用便盆时,不要硬塞,应将患者臀部抬起,指导患者腰腾空,再将便盆放入。

3.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也可采用局部按摩,艾灸中极、气海、关元穴,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嘱多饮水,每日不少于2500ML,每日2次1:20五味黄连液行尿道口及会阴护理,妥善固定尿管。

4.腹胀便秘:指导患者作腹部环状按摩或腹部热敷促进排气排便,同时配合艾灸或穴位贴敷神阙、天枢穴。较剧伴大小便不利者穴位贴敷或艾灸足三里、天枢、中脘、气海等穴。必要时肛管排气,口服缓泻剂(番泻叶或大黄泡水服)或中药大承气汤灌肠,胃肠减压。

5.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加强患者功能训练。遵医嘱予空气压力波治疗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健康指导】

1.起居 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饮食 饮食有节,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在限盐的基础上、将水的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ml。富含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3.情志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七情过激,学会倾诉,以排解忧思烦恼。

4.用药 严格遵医嘱坚持用药,不得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学会自测脉搏,若脉率增快,节律增快、节律改变并出现厌食时。应警惕洋地黄毒性反应,及时就医。

5.活动/功能锻炼 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6.定期复诊 门诊随访,定期复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