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酵母菌增长的环境因素,酵母菌计数的操作过程
前情提要: 关键词:酵母菌计数 难度系数:★★★★ 重要程度:★★★ 基础回顾: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Ⅱ 化 1、知道影响酵母菌增长的环境因素 2、知道酵母菌计数的操作过程 考点一览: 考点一、 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考点二、实验流程
技能方法: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6.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时间/天 数量/个 【注意事项】
(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课堂巩固】
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该从培养瓶的底部进行取样 C.为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D.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答案】C
1 2 3 4 5 6 …… ……
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酵母菌时,无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在实验后应该对计数板进行认真擦洗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答案】B
【解析】血细胞计数板在使用后不能进行过度擦拭,否则会造成计数板的磨损,造成今后的计数不准确,应该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酒精棉球擦洗即可,B错误。
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
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答案】B
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的实验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震荡 B.培养用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培养液则不需要灭菌 C.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答案】B
【解析】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震荡摇匀,否则计数出现偏差,故A正确。培养液也需要灭菌的,故B错误。便于计数后期培养液浓度高应稀释,故C正确。使用显微镜应先低倍再高倍,故D正确。
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D
【解析】环境因素改变,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应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错误。不是用普通载玻片,而应是血球计数板,C错误。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答案】B
【课后提升】
1.图甲表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血细胞计数板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酵母菌可产生CO2的场所是②、③,产生酒精的场所是③ B.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转运到细胞外 C.图乙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格有酵母菌23个
D.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l mL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有人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中,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姐妹染色单体
3.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4.分析下列以酵母菌为材料的有关实验,正确的是( ) A.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逐个计数法 C.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将试管震荡摇匀后再取培养液进行计数 5.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
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血球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染料不溶于酒精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变化” 实验用数学模型研究种群的增长规律,不需要另设对照试验
7.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 ×1 mm×0.1 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