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至釜§型 MoTHERLAND 学科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我看来,它有如语文学科中的百花园,还像数学 学科里的总复习。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将自己在平日所学的分模块的单一 能力组合运用,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它。这才是我们教语文意义, 学生学语文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有好很多种。正如专家和老师们提到的: 从文本的学习中去发现,从生活中去发掘。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时时都在我们身边,只待你在适当的时机将它提出而已。正如巢宗祺教授 的讲座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综合性学习得注重语文的实用性。由此我想 到了我在教学生写请假条的情景来: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熟练地掌握请 假条的格式和写法,连通时生中午回家吃饭我也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假条; 还有中午出校门买菜、买学习用具的孩子也必须写。(其实当时学校正在进 行灾后重建,校门根本没办法规范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孩子 们对写请假条的掌握情况相当好。那么,是不是只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就 是综合性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交流中指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就是了。它是语文方式下 生活化、课堂化的活动,让老师们和学生们共同完成,是老师和学生一起 去成长,一起去探究,在一起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提升。”对于这方面,我 联想到教学生打电话的教学来:课堂上教学生打电话应注意的细节,并设 置场景(如:打电话约同学一起玩啊等)让孩子们表演,课后还让孩子们 给自己远在外省打工的父母打电话。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打电话的能 力,也增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我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孩子们抄 在书上,有啥不清楚的打电话向我询问,结果,我发现孩子们这方面的能 力越来越强,还会在节日里给我发短信了!我想,这也应该是语文综合性 学习的体现吧!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通过演讲、辩论、手抄报、表演课本剧、考察 名胜古迹等多种方式进行。 总之,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它还是让学 生将语文学之于课堂用之于生活的途径,更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 具体体现。 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深思,以上仅是我 的一点拙见,敬请指点! (五)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探讨: 首先,教会学生听。“听”谁不会啊?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就对外 界的声响有感应。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知道学好知识得认真听课。然而, 我认为,孩子们成绩的好坏,理解能力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无不与是 否“会听”有奠大的关系。那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我们又应 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1、教师方面: 首先,我们所讲的内容要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如果孩子们对你所讲 的内容毫无兴趣,那么无论你讲的又多么的精彩,他们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其次,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得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尤其是低段 的孩子,理解能力较低,对直观形象的语言倍感兴趣,我们得选用孩子们 理解起来困难不大,且容易想象出画面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降低他 们理解的难度,否则,你讲的再精彩孩子们也只会是一脸茫然,久而久之 也就不想听,进而不会听了。第三,教师的表率作用,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我们请孩子起来发言是,一定要尊重他,无论他表达得精彩与否,我们 都应该专注的听,给他机会让他把话说完,在适当的地方予以提示,多鼓 励多表扬。让说的孩子说得有信心,让听的孩子听得清楚。长此以往,孩 子们的发言就会变得积极,听者也逐渐成为文明听众了。 2、学生方面: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的习惯。比如,在上《小草之歌》时, 我在进行范读前就先提出要求: (1)、请同学们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 (2)、思考:诗歌从哪几方面歌颂了小草。当然,在小学阶段,我们提出 的问题得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如果难度过大,反而会让孩子们 无所适从,影响效果。此法亦可用于孩子们之间的发言——把听得不清楚、 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询问发言者。这样不仅训练了听者又训练了说者, 让听者更专注更细心,让说者表达得更清楚更全面。 当然,要尊重发言人,在前面已经提到。都有成为发言人的时候,尊 重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人,哪怕别人用词不当,表达不清,也不能去笑话去 打断。耐心的听别人讲完,再有礼貌的指出不足之处,才能有效的提高听 说双方的能力。 最后,来谈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初中生学好英语关键之浅谈 荆峥艳 (山西临猗县临猗二中0441O0)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愈加明显地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英语已经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作为教师,如何教好初中学生的英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学理念;导演者;多媒体;联系英语实际 我们国家对英语教育应该说非常重视,我国学生在十几年的学生时代 花了不少的宝贵时间来学习英语,但很多学生都为学习英语感到头疼,不 知道该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学习一种语言的乐趣没有体会到,英语水平很 难提高的痛苦烦恼倒是一直伴随,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十几年以来的教学经 验及体会,来简单的谈几点何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几点关键。 接受新理念。熟悉新教材编排。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作为课堂的调控者,首先要从心灵上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大 胆地放开手脚去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因为任何新的事物的诞生,总是会 遇到挫折的,甚至于失败。如果怕挫折,不努力去实践,新的事物永远 也不会诞生,社会也永远不能进步。因此,教师只能努力去实践,大胆 放手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适应于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 作为求知者的指路人,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并熟悉教材的编排,才能有 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疑团。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 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关于BILL GATE的内容时,笔者就给 学生讲述了他在大学时期的一些趣闻和后来辍学经商的故事,并告诉学生 要经商也要先考进大学校门,学生大笑后,我们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常 见的还有音乐导入和小游戏导入, 三、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活动能力.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英语新教材的编排,采用了“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相结合的形 式,并加大了“活动”的密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求知,因此培养 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是新的教学理念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培养 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后,才能达到以“动”刺激大脑皮层,使之兴 奋激发快乐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由动而乐,由 乐而学,由学而动。形成良好的“学”与“动”的循环。 四、把握好学科渗透,促进活动的趣味性。 英语学科既有理科属性,又有文科属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培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教师作为每堂课的导演者,要精心地设计好教 教学中若有机的把握好学科间的渗透,就可更好的促进学生活动的趣味性,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的目的。如学习“Have you ever been to 案,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进入各出戏的不同角色,同 时便于精心准备好所需教学用具。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 Singapore?~课,可组织学生进行上网查找有关信息并对此进行讨论活动。 上下功夫。 在活动中,可让学生综合对有关信息知识,组织材料,其效果更佳,学生 兴趣更浓。同时,能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学习中,只 二、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引起期待。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 有全面发展,才能通向知识的彼岸。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于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每堂课的开端,都直接影响着这堂课 在教学活动中,为让学生更好的学得知识,可适时使用多媒体,将许 的效益。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堂课的开端,造成学生一种期待的心 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序幕”。如学习 多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从而直观地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疑难。nkyouwill haveyour OWn robot?”时,可利用电脑 t'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landed?'’时,可抓住教材上的一句话提 例如,在学习“Doyouthi一、问:D0youknoWtheUFO?Nowlook atthepicture.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的问 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方面的资料,并出示有关新型机器人的图片,这样既 题去讨论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采用名人轶事导入法。教材中 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性,又培养了学生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六、培养学生联系英语实际,在活动中设疑和质疑的能力。 有些课文内容与政界名仕、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 115 学科交流 MOT≥生筮§型[HERLAND 2 课堂上,学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求知。真正能让学生把知识变 疑的能力与习惯后,也就有了学习的方法,教师的“教”就更觉轻松,町谓“磨 为己有,莫过于让学生联系自己或周围的生活实际去设疑和质疑。如学习 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才是真_iF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 “四季”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春夏秋冬四季的知识去感知气候、 最终归宿 气温等变化,带着亲身的经历去探讨和学习“四季”的有关知识。因此,在  ̄L#I-,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常与学生交流, 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再带入活 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想法,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来做学生工作,提高工作 动中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导”,只要让学生养成了设疑和质 的“智慧含量”。所谓“攻心为E,攻城为下”,也正是如此。 浅析如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 屈怀志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中学重庆401544) 【摘要】近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通过反 复诵读、激发想象,积累、运用鉴赏知识,灵活运用答题技巧,来应对鉴赏诗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 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 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 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 2、诗歌内容 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 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近年高考的诗歌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 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 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 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 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 3、诗人风格 歌鉴赏能力?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 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 ~、鉴赏诗歌中存在的问题 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 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 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①考生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把 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 握不准;②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思路不清晰;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 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 鉴赏的内容,⑨存在答题的形式不规范等,这样势必导致不是漏项就足言 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向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 不由衷或者错答。 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 (一)言不由衷 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伸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 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白己所想 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 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犯了 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 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 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 (二)当作读后感 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 有的学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 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 内容进行评价当作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的理解和发挥,这也是不符合 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鉴赏和评价的要求的。 4、语言特点 何谓鉴赏?鉴赏就是鉴别、赏析。赏析出诗歌意境好坏的原因,关键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 要把握住诗句本身的含义,结合诗人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或者从诗句本 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 身的语言信息中分析出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而不是置诗句于一边,大谈 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 自己的感受,或引申出一个观点进行阐发性的议论。 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三)评定式鉴赏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 有学生只根据题目要求,评定式鉴赏,脱离原文,简单一笔,象老师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 写操行评语一样进行回答,寥寥几旬,缺少对原文的准确分析,这样的鉴 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赏虽紧扣了题目要求,但由于脱离了原文,评定式的句子没有了依据,分 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析也是不全面的。这类答题的错误在于没有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鉴赏的本质。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二、鉴赏诗歌的具体解决方法: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 夜喜雨》等等。 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 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 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 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 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 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 好处。 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 界。 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 1、文体知识: 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 总之,我们只要把握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以上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 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我想,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 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 典诗歌,无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我们就会自如应付了。 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