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夜书所见》导学案

《夜书所见》导学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丹州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后“茶馆式”教学实验导学案

课题 年级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课时 授课时间 一课时 一课时 2015.9.28 备课、执教教师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导学目标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学前准备 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第一次导学设计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导一导 激文趣 二次修改 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读一读 知文意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2)“所见”呢?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2.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初读课文,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检查其学习情况,通过注释、看图片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更形象地理解词语。 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 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议一议 明文脉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小组比赛背诵古诗 做一做 增文气 个人比赛背诵古诗 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熟悉程度、背诵情况。 板 书 设 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 《夜书所见》的作者叶绍翁客居他乡、辗转漂泊,在梧叶飘飞,寒声阵阵,后 反 秋风瑟瑟中,看到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思 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从而含蓄地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细细咀嚼,便能深深体悟到返回家园在诗人心中的渴望。继而从主题出发,上下延展,左右逢源,开发出一个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丰满立体的微型母线主题──“思念家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