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寻找成长发展对策
作者:傅义赣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05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成长对策至关重要。概括地说其对策就是要做到立志、精业、诚信、感恩、健康。本文从这五个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 成长对策
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驿站,纷繁的世界,难免复杂多变。找准定位,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成长对策至为关键。“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是一个值得时刻牢记的谚语。对于大学生来说,走进学校是同—个起点,但步入社会却不可能是同一个终点,终点有好有不好。大学生要做好人生的十个字是 “立志、精业、诚信、感恩、健康”,这就使你一定会在大学期间找到适合时代发展的成长对策。
一是立志。确立志向就是要树立理想抱负,并为之奋斗终身。立志意味着付出,立志体现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也表现一个人的真善美。立大志有大为,立小志小作为,不立志没有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读书当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不是空话,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只有个人的小追求,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一定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会陷入困惑与茫然之中。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困惑与茫然:对人生理想、信念、就业、前途和命运或文凭没有信心;对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生活上不如意而落伍自卑, 自甘消沉颓废;对社会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以及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逃学上网、谈恋爱、生活上互相攀比而荒废学业等等。在困惑与茫然心理因素主导下,部分大学生容易出现本位意识严重,陶醉于“自我设计”和“自我实观”的小天地里;集体意识淡薄,重利忘义、重索取、重享受,讲功利、图实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由于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撑,一切判断与价值取向趋于急功近利、讲求实惠等等。
所以,“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要立志,更在行动,“志不强者智不达”。立志才会显露智慧的光芒,立志才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二是精业。精业就是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大家应该记住我们的校训“博学多能、厚德笃行”,并时常以此激励自己。要勤奋学习,要累积智慧,更要精益求精。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都是至理名言。把学习搞好,这是学生的天职,当然也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不同的专业在实际的岗位对接中,有着不同的要求,精业才能做到与就业专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是诚信。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的是诚信是“立人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讲的是“为政之基”;唐朝的魏徵说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讲的是诚信是“齐家之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诚信是“交友之道”;“信守合约”讲的是诚信是“经商之道”;“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空中楼阁,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你的人品、德行都将以是否诚信来衡量。因此,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方可体现人的存在意义。
四是感恩。“感恩”是一个外来词,“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一切甚至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有恩情。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在感恩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苦难;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让你最终战胜了苦难。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懂得了感恩,就具有了美好生活的智慧;懂得了感恩,就具有了责任之心;践行了感恩,人格自然会得到褒扬。
五是健康。健康是生命的第一要义,一个人失去了健康,有再好的理想、再多的愿望都只能是枉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健康”,不是单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人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完整性,没有缺陷”。
就身体健康而言,是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生理卫生。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走向文明、走向成熟的表现。要告别陋习。这些陋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不喜欢运动,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比如有些同学不参加学校班级举办的体育、文化、智力活动,不管走到哪个地方都是屁股不离凳子,上体育课也不愿意动动身骨,就连上课时要上下几层楼都觉得麻烦,有机会总想坐电梯,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不良现象;二是生活没有规律,比如有些同学长时间玩电脑上网以至于熬夜晚睡,早晨只好晚起、不按时按量吃饭用餐(有的同学甚至把早餐带到教室里吃),抽烟酗酒,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男同学甚至不讲究个人卫生,该洗的不洗,该换的不换,寝室里弥漫着熏人的臭味,这些都是不讲究生活规律的表现。
在精神和社会生活状态的完整性方面,是说要注意心理健康,注重与人的和谐,做到和睦相处。有人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过高与现实表现率过低的矛盾,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过高与自己的付出要求过低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尤其是生活压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表现在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委屈、面对挫折和新环境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方面,这些都是与心理健康有直接关系。因此,人的一生中健康最为重要,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就会拥有智慧,拥有健康才能赢得未来。◆(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