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概况及进展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概况及进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536・ 齐鲁药事・Qilu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11 Vo1.30,No.9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概况及进展 荆凡波,孙术红,郝晓佳,纪俐娜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发展使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了更多选 择,本文综述了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应用和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也为持续快速研究更好的抗 精神分裂症药物提供一些新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1::1971 .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738(2011)09—0536—03 The overview and progress of drug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iNG Fan—rbo。SUN Shu-hong。HAO ∞-jia,JI Li—na (The Afilfiated Hospital of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03-China) Abstract:The schizophrenia is a common mental disease,the development of antischizophrenic drug increases the choices of schizophrenic pharmaeotherapy.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antischizophrenic drug in the treatment schizophrenia application.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 and some new clinical bases for to reseach the better antischizo— phrenic drug quickly. Key words:Schizophrenia;Antischizophrenic drug;Drug treatment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致残率高,全 世界患病率约为1%,1993年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精神分 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0.655%…。精神分裂症起病早(通常在 l7~37岁),对患者的认知、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给 应也较多。 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确切,可缓解大部分患者 的症状,尤其是急性期阳性症状,也可使部分慢性患者的症 状得以控制。但是,这类药物产生的众多不良反应,如过度 镇静、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心血管和自主神经不良反 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并可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从 第一个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诞生起,药物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 手段之一。因为局限于人类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直到20 世纪50年代后,才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治疗药物。如今, 应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甚至不堪耐 受,影响了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增加复发率 J。第一代抗 精神分裂症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少,逐渐被新一代 药物所取代。但在我国,由于这些药物价格便宜,在临床上 的应用相对还是较多,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适用于药物 不良反应较小的病例。 2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也称为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大量临床资料表明, 经过科学和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已经 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确切的疗效,大大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 者的生活状况。本文旨在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 药物的特性做一综述,介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1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 想、怪异言行等阳性症状的治疗作用与第一代药物无明显差 异,且同样可以控制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冲动行为。一项对第 有关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目前 较为普遍的是神经递质和受体学说,相应的研究也较多。以 氯丙嗪和氟哌啶醇(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及60年代后 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的Meta(荟萃)分析表明,第二 代抗精神分裂证药物的“非典型”在于其对阴性症状、认知障 碍和情感障碍的改善作用,较第一代有较大优势 。第二代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优势与其作用机制有关,第二代抗精神 分裂症药物不局限于对D:受体的阻断,同时对5一羟色胺 (5一HT)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 期上市)为代表的药物,为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也称为 传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J。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 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其主要作用 是通过作用中脑一大脑皮质和中脑一边缘系统发挥药理作 用,但同时也作用到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和下丘脑通路的多巴 胺受体,因此产生的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代谢改变的副反 物由于临床作用谱广、引发锥体外系反应比率较小或不明 齐鲁药事・Qilu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11 VoL 30,No.9 ・537・ 显,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一般不影响患 者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现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 症的一线药物。 2.5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阿立哌唑于2002年11月用于 治疗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是第一个多巴胺系统稳定剂,能 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其药效机制为通过 稳定DA系统和拮抗5一HT2 受体产生抗精神分裂症作用,临 床疗效与利培酮相仿。国外临床试验一致发现,阿立哌唑对 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均有好的疗效 ’ J。国外研究显示, 2.1 氯氮平(elozapine) 氯氮平于1958年在瑞典首先被发 现。1990年FDA批准了氯氮平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患者。氯氮平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反应较少 见,用于分裂症,对幻觉、妄想、青春型疗效较好。从症状看, 除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外,对阴性症状也 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小,较少有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也不 引起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嗜睡和 体位性头晕。在认知功能方面,阿立哌唑3O mg・d 比奥氮 有较好效果。氯氮平较严重的副作用是在血液方面,有严重 的潜在致死可能性,主要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症、嗜曙 平15 mg・d 更能改善口头记忆 。已证实阿立哌唑的复 红细胞增多、血沉降率升高等。血象需要不断地检测,但如 果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就需要立即停药以免引起死亡。由于 氯氮平可致粒细胞缺乏症,因此不可能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 的治疗 |6]。 2.2利培酮(risperidone) 利培酮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有效 的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 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J。利培酮有很强的中枢5一HT拮抗 作用,尤其是5一HT2 和D:受体,对D 受体的拮抗作用与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相似。服用利培酮患者的复 发率可能低于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的均值,但服药依从性 与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无差异。另有研究表明低剂量的 利培酮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情感障碍患者的认 知功能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催乳素 (PRL)水平增高,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镇静、头晕等,不 良反应常与剂量有关,如由小剂量开始并缓慢增加,可减少 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该药物会增加催乳素分泌,易导致月 经失调、闭经,故用于女性患者时应慎重。 2.3奥氮平(olanzapine) 奥氮平自1996年临床应用以来, 能有效改善精神病理的各个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副 作用较小,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具希望的药物之一。Lin. denmayer等 对43例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进 行了为期14周的开放前瞻性试验,这些患者使用氯氮平、利 培酮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都无效,使用奥氮平且治疗剂量在 l0—4|D mg・d 之间时,约有16%一17%的患者产生疗效。 奥氮平有轻至中度的镇静作用,在急性期治疗时,有利 于控制兴奋,增加睡眠。奥氮平较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迄 今还未有导致运动障碍或粒细胞缺乏的报道,也很少影响妇 女的月经周期;但有可能影响糖耐量 ,引起血糖、尿糖增 高,加重已有糖尿病患者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2.4喹硫平(quetiapine) 喹硫平1998年最早在英国上市, 2002年在中国上市。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 症状均有效,在整个治疗量范围内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不高于安慰剂。Tandon 对1 106位患者进行为期六 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使用通径分析法,研究显示,喹 硫平组较安慰剂组能显著并直接地改善阴性症状,其次能改 善阳性症状。 喹硫平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作用,效 果与氟哌啶醇和氯丙嗪相当,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锥体外系 副反应少,一般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和催乳素升高,尚未 见粒细胞缺乏症的报告 。 发率较安慰剂低。在一项关于预防复发的为期26周多中心 RCT试验中,患者随机分配至阿立哌唑组15 mg・d 或安慰 剂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复发时间早于阿立哌唑组,复发人数为 阿立哌唑组的两倍。阿立哌唑组半数以上不复发 。 2.6齐拉西酮(ziprasidone) 齐拉西酮2000年在欧洲获准 上市,2001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 同时还用于治疗躁狂抑郁症。在我国齐拉西酮是继氯氮平、 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后,第6个上市的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的 区别是,它与受体有新的结合位点,以及对神经系统功能的 不同作用 ,故不仅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 性症状,而且可以治疗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可能对认知 功能的改善也有效。齐拉西酮有5一HT 受体的有效激动作 用,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同其他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比较,齐拉西酮具有更 高的安全性:齐拉西酮不增加患者的体重,没有代谢异常的 危险,也不增加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 J。美国糖尿病医 学会(ADA)、美国精神医学会(APA)、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会 及北美肥胖研究学会联合发表声明(简称ADA/APA联合声 明),指出影响选择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 首要的考虑则是药物是否会引起代谢疾病:体重增加、新发2 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 。声明将美国上市的6种非典型抗 精神分裂症药分为3类。第1类包括氯氮平和奥氮平,用药 后体重增加最为显著,引起2型糖尿病(分别有242及225 个案报告)及血脂异常的危险性最高;第2类包括利培酮和 喹硫平,用药后体重有中等程度的增加,引起2型糖尿病分 别有83及33个案报告,血脂异常危险程度的研究结果还不 一致;第3类包括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用药后体重只有轻 度的增加或完全没有增加,引起2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危 险性还无相关报道。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之所以被称为“非典型抗精神 分裂症药物”,其药理机制与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同 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更少的、甚至缺乏的锥 体外系副作用和更少的催乳素的分泌,这是众多研究得出的 一致的结论。因此众多学者得出结论:更少的副作用是第二 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绝对优势。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 人们发现,虽然它们运动障碍的副作用减少了,但诸如血糖、 血脂、催乳素的升高、体重的增加等副作用使它们在副作用 方面并不比某些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显得有优势。美国 一项双盲、随机、多中心纵向CATIE(Clinical Antipsychotic ・538・ TriMs of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研究表明 ,奥氮平、喹硫 平、利培酮、齐派西酮和奋乃静相比,奋乃静神经系统副作用 更显著,奥氮平的体重增加、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的副作用显 著,而利培酮的催乳素分泌的副作用显著。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需选择不良反应少的有效药, 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治疗仅是对症治疗,而远非对因治疗。因此,当精 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获得缓解后,尚须继续药物治疗,以防 复发。临床研究显示,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佳,不 良反应少,且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显著优于第一代抗精神分 裂症药物。但长期使用可导致体重增加,脂质和糖代谢异常 趋势增加,从而影响长期治疗价值,血清催乳素升高、Q—T 间期延长同样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用 药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身体状况等,尽可能地预 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抗精神分裂症药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并且 其临床远期和近期作用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抗精神分裂症 药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药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准确而熟练 地将其应用于临床,最终达到降低复发率与再住院率、阻止 社会功能衰退进程、降低自杀率和医疗成本、改善生活质量 和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哲石.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 物,2007,28(4):204—208. [2] Marder SR,Kammen DP.Dop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typical antipsychotics),in Kaplan and Sadock s Compre- 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M].7th ed.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0:2817. [3]Keks NA.Minimizing the non—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s[J].Acta Psychiatr Scand Suppl, 1996,389(94):18—24. 『4 1 Davis JM,Chen N,Glick ID.A meta—analysis ofthe effi— cac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J].Arch Gen Psychiatyr,2003,60(6):553—564. [5] 司天梅,舒良.氯氮平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 科杂志,1997,30(2):58—60. [6] 李曙亮,陈四军,李永强.我国对氯氮平副反应的处理 概况[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1):54—56. 『71 Mauri MC.Laini V,Boscati L,et a1.Long—term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 with fisperidone:a study with plasma levels[J].Eur Psychiatyr,2001,16(1):57—63. [8] Curirer GW,Simpson GM.Risperidone liguid concentrate and oral lorazeparn versus intramuscular haloperidol and intramuscular lorazepam for treatment of psychotic agita— tion[J].J Clin Psychiatry,2001,62(3):153—157. [9]Lasser RA,Bossie CA,Zhu Y,et a1.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acting rispefido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 phrenia and schizoaffeetive disorder[J].Int J Gefiatr Psy— chiatry,2004,19(9):898—905. 齐鲁药事・Qilu Pharmaceutical Affaits 2011 Vo1.30,No.9 [10]Lindenmayer JP,Volavka J,Lieberman J,et a1.Olanzapine for schizophrenia refractory to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 chotics:an open—label,prospective trila[J].J Clin Psy— chopharmacol,2001,21(4):448—453. [1 1]Kammen DP,Marder SR.Serotonin—dopamine antagonists (typical or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in Kaplan nad Sadoekg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yr[M]. 7th ed.Publishers:Lippineote Williams&Wilkins,2005: 2914. [12]Tandon R.Quetiapin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J].Hum Psychopharmacol, 2004,19(8):559—563. [13]赵靖平,朱荣华.喹硫平:一种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1):36—39. [14]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 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77—179. [15]Marder SR,McQuade RD,Stock E,et a1.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safety and tolerability in short—term,placebo—controlled strials[J].Schizophr Res,2003,61(2—3):123—136. [16]Shapiro DA,Renock S,Arlington E,et a1.Aripiprazole,a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with a unique and robust pharmacology[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3,28 (8):1400—1411. [17]Comblatt B,Kern RS,Carson WH,et a1.Neurocognitive effects of aripiprazole versus olanzapine in stable psychosis [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02,5(suppl 1):S185 —186. [18]Pigott TA,Carson WH,Saha AR,et 1a.Aripiprazo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stab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a placebo—controlled 26一week study[J]. J Clin Psychiatyr,2003,46(9):1048—1056. [19]Everson G,Lasseter KC,Anderson KE,et a1.The pharma— cokinetics of ziprasidone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and im— paired hepatic function[J].Br J Clin Pharmacol,2000,49 (Suppl 1):21S一26S. [20]Lieberman JA,Stroup TS,McEvoy JP,et a1.Effectiveness of antipsyeho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 nia[J].N Engl J Med,2005,353(12):1209—1223. [2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merican Psychiatirc As— socia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 gists,et a1.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antipsy— chotic drugs and obesity and dibaetes[J].J Clin Psychia— try,2004,65(2):267—272. [22]Stroup TS,Lieberman JA,McEvoy JP,et a1.Effectiveness of olanzapine,quetiapine,risperidone,and ziprasid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following discontinua— tion of a previous atypical antipsyehotic[J].Am J Psychi— atyr,2006,163(4):61l一6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