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No.3,2013 总第227期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il Higher Education Serial No.227 高职文科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建构 以文秘专业为例 赵志强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的学情,他们对职业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领悟能力,而不太喜欢单纯的学理性思考, 对自身的职业化要求更迫切。文章介绍了在高职文科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大面积提升高职文科学生的 专业能力的同时,使文科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得到大幅改善。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模式;栽体设计;文秘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3)03—0160—03 高职院校已占我国高等学校数量的半壁江山,肩负着为 见解,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把合作学习视为一种学习 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与工科学生相 方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 比,由于服务对象的差异,文科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更显重要。 成由4~5名成员组成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小组共同学习蛩 在高职文科学生中,如何既注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 求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刘振中,1997)。第二,认为合作学 又保证学生非智力品质,如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平等意识、探 主要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是通过 索意识等的提升,是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以文秘专业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 例,以文秘专业课程“会议管理实务”“办公室管理”“办公自 一种教学形式”(张斌,1999)。“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 动化”为课程载体,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点的“合 形式,更重要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裴娣娜, 作学习”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并 2000)。第三,侧重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 重的优秀文秘人才为目标,进行合作学习与高职教育理论探 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 索、具体课程载体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情 “个体学习”。它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 境设计)、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设计、考核方式设计等一系列 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王坦,1994;肖川, 环节,以期在这些方面给出可操作的例证。 2002)。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的学情:第一。长于、乐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与高职教育 于、善于动手,而不太喜欢单纯的学理性思考,不太喜欢逻辑 合作是一种古已有之的重要思想,有人认为:“合作是为 性的辩论;第二,对实用性的、职业性的知识,具有独特的领 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 悟能力;第三,高职文秘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强,对自身的职业 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朱智贤)有人认为:“合 化要求更迫切。 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多 这是我们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面对的基本学情,忽 伊奇)。其实,古代中国很早就有“合作学习”的种子:早在 视或脱离这样的学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倍感挫折,将事 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 倍功半,甚至不受学生欢迎,受到学生抵制。笔者认为,合作 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我 学习是一种很好的、适合高职文秘学生学情特点的教学方 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32年提出的“小先生制”也带有一 式,也是适合高职文秘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 些合作性学习的色彩。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选取了“会议管理实务”“办公室管 合作学习的正式提出,以及对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具体 理”“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在文秘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科学研究,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它的 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引入了合作学习模式,适当吸收在国家 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源于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积累的项目任务学习法、小组学习法,并 需要,是出于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传统评分制的批判与反 予以推进、提升,建构适合高职文秘学生学情特点的合作学 思,也是反种族隔离的产物。 习模式,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非 对合作学习,国内不同研究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 智力品质,极大地改善了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升了学生 收稿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浙江省文秘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MS2010);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1YB36)。 作者简介:赵志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秘专业教学研究。 高职文科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建构 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具体表现为: 1.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 161 之间相互提供激励、强化和反馈。这些小任务从长远来看。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合作学习。 通过了解、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尤其是通过在文秘专 业相关课程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文秘教师改变了传 统的认为教学活动是把教师的知识“转移”给学生,学生是知 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的理念,确立了合作学 习模式下的课程教育新理念: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 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而由教师创造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们遵循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的原则进行了各门课程的 任务设计:一是任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二是任务明确、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设计任务注重贴近生活与工作实际;四是 各个任务之间要有联系;五是设计任务时要注重与其他课程 的整合;六是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七是任务要符合高职文秘学 生特点;Jk是有多条完成任务的路径,让高职文秘学生自己决 定走哪条路、如何完成、怎么完成等;九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 务时,要注意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处于大多数高职文秘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单凭一个人或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 教育理念的改变,带来了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教 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学过程 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变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 向的活动。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和课本),而是多 元的,如网络、图书馆,尤其是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 相激发、碰撞,产生的属于个人的新知识、新感受,是合作学 习的最大收获。各相关课程教师和学生建立了积极的师生 关系;教师创造任务情境,使学生间建立互相关心、互相信任 的关系;教师调动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 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二、合作学习具体载体的设计 文秘专业以“会议管理实务”“办公室管理”“办公自动 化”等课程为平台,进行了合作学习的课程具体载体设计。 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兼顾认知性目标 和合作技能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注意目标具体、明确、清晰 地反映教学意图,主要应包括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 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三个方面。 以“会议管理实务”为例,在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 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三个方面的 具体设计如下:一是行为(做什么):大目标:策划一个会议 (或商务活动)方案。小目标:会议方案各环节的设计(具体 见下文“任务设计”部分)。二是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 学生根据所熟悉的、或者所寻找到的具体企业的活动背景 (如网络上或者报刊上的新闻报道)为依据,进行具体的方案 设计。三是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素齐全,环节紧密, 细节真实,可操作,有一定创意。 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尽量避免大而不当的目标。合作学 习的目标设计根据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不同的设计。 合作学习的目标是系统性的,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总体目标分 解为许多小目标,小目标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在教 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小目标的确定及解决对总体目标的实 现至关重要。 三、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 合作学习的课程任务设计,注重培养的是高职文秘学生 利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 中,应以小任务、小目标结合多重能力任务为主进行设计。 小任务(即小目标)是指在课堂内完成的学习活动。 小任务虽然比较简单,但在完成过程中也需要小组成员 以“会议管理与实务”课程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项 目”和具体任务,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为合作 学习提供具体载体。具体载体设计如下: 项目一:会议基础;任务一:认识会议。项目二:会议策 划与会前准备工作;任务一:进行会议策划;任务二:确定会 议的名称与议题;任务三:确定会议工作机构与人员分工;任 务四:拟订会议议程和日程;任务五:确定会议地点与场所; 任务六:制作并发送会议通知;任务七:编制会议预算;任务 八:准备会议资料和会议物品;任务九:会场布置。项目三: 会中服务工作;任务一:接站和报到工作;任务二:进行会间 服务;任务三:编写会议记录;任务四:编写会议简报;任务 五:处理会中突发事件。项目四:会议评估与会后工作;任务 一:送别与会人员;任务二:会场善后工作;任务三:会议经费 结算;任务四:制发会议纪要;任务五:会议文件资料的收集 和整理;任务六:会议评估和总结。项目五:其他类型会议的 组织与管理;任务一:开业庆典的组织与管理;任务二:新闻 发布会的组织与管理;任务三:股东大会的组织和管理。项 目六:综合实训;综合实训一:新产品介绍、咨询暨订货会议; 综合实训二:文书拟写、商务接待与会议筹备;综合实训三: 课程学习总结与汇报。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设计 根据实际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探究 法”。该方法的具体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确定探究课题和分组 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要探究的课题(即合作学习的目 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根据高职文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 行分组,保证每组成员能力的均衡性。 2.制订小组探究计划 小组要确定每个人在任务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任务 如何分工等。 3.开展探究 小组成员实际执行探究计划,小组成员两两配对分析、 评价信息并得出最初结论。最后全体组员进行讨论,知识汇 总,分享知识,得出结论。 4.呈现最终报告 根据不同的任务,报告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可以是进 行抽象概括的文字描述,也可以是直接呈现探究结果。 5.评价成绩 对高职文秘学生的评价主要根据每个高职文秘学生在 162 高职文科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建构 在讨论和探究中获取了成就感,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中,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逐步被激发出来了。 2.告知学生具体的合作学习目标 在课程开始,我们就明确告诉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学生 整个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可以采用教师评价、高职文秘学生 评价和自我们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按照以上步骤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学过 程顺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显著,证明该方 法是比较适合高职文秘的学生的。有学生在课程总结中提 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往往比课 堂上学到的更适合自己,更具有针对性。我们要做一个懂得 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做得了实事、挑得起担子的人。”并且提 出,“希望课程教学能够更多地提供实训机会。本学期虽然 知道了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将能做哪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掌 握哪些新的知识和能力。为使目标有效发挥作用,我们根据 小组不同成员的个体需求,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分层教学目 标。如以“会议管理实务”为例,我们设计了多层目标:在 “会议策划”部分,目标是能够进行初步的会议宏观策划,掌 握会议策划的概念、作用,掌握会议策划的流程;在“拟定会 议议程和日程”部分,目标是能够根据会议的实际情况拟订 会议议程和日程,了解会议议程和日程的概念、主要内容,掌 也有过实训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所 以,希望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让 每位同学都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锻炼中提升自己。”学 生总结,显示了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握编制会议议程和日程的方法。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 (详见教材《会议管理实务》)。 3.展开合作学习过程 我们的课堂教学展开过程分以下三个阶段:(1)课前准 五、合作学习的环境设计 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学习环境,把每个学 生都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感 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而且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帮助。 备:我们开展合作学习的课程载体都是操作性、实践性比较 强的课程,在课前,教师给学生的操作准备了必要的知识铺 垫,如知识点提示、学习资料包、课程网站等,以方便学生操 为了使学生成为活跃自主的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 中,教师借助“环境监督”,对整个合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及时制止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良合作行为的发生,保证每个学 ・作。(2)教师讲授:教师讲授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开展合作学 习所需的技能,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知识,时间要尽量少,内 容要尽量多。(3)分组:小组规模。根据学习活动的大小来 规划,我们的学习小组成员一般为4—6人,先让学生自由组 合,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别差异、基础差异等 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推荐一名小组长, 生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具体监督过程分为五个层面:一 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直接监督;二是教师面向小组长、小 组长面向组内成员的逐级监督;三是小组之间的提示性监 督;四是成员之间的主动性监督;五是成员的自我监督。 良好的环境设计,保证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生在 课程总结中提出:“老师让我们通过系统的测试,根据测试结 负责本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如课前复习的合作学习、课中 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课外的合作学习。 4.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设计 课程成绩评价是学习的指挥棒。我们针对合作学习的 特点,采取了多样性的成绩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组内评 价、组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不再是一份考卷 决定一切,而是由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小组成绩、平时表现 果和个人组合,把不同性格的人组合成为小组,班级共八个 组。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的安排下,通过组长的带领,我 们按照课程的要求,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院 内外大大小小的会议。增长自身对课程的掌握和对会议服务 的理解,从真实的参与中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通过一学 期的学习与锻炼,我们小组的每位同学都在会议策划上有了 能力的提升,相信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不例外。在经过了那么 多次的强化训练以后,不管现在要求我们做一个会议策划还 等因素共同组成。 在评价内容上,既对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也对合作学 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合作 行为、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是活动策划,小型或大型,我们都可以有条理有信心地完 成。” 六、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设计 1.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与兴趣 [1]许晓川,卢 红.从传统学习到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2,22(11):l6一l9. 在合作学习的动机激发方面,我们主要针对高职文秘学 [2]余欣欣,梁贞巧.论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J].高教论 坛。2Oo4,(2):101~103. 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索 欲望和竞争意识。在具体操作上采取了组间竞争的方式:在 [3]李敏,王红霞.论合作性学习在演讲学课程中的实现环 节[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9(3):48~50. 小组内强调合作,强化高职文秘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 的凝聚力;在小组之间强调竞争,为合作学习提供动力。 随着合作学习方法的逐步深入,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在 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从协同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益处和 同学之间的关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产生了积极的态度。 [4]郭书彩,温荣耀.合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 大学学报,2003,l12(28):118~121. [责任编辑: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