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A B 总分 得分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

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迷。

C.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

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D.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综迹,用钟表,用日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羁绊.(bàn) 连翘.(qiáo) 褶.皱(zhě)风雪载.

途(zài) B.追溯.(sù)狩.猎(shòu) 龟.裂(jūn) 装模.

作样(mú) 第1页,共18页 C.缄.默(jiān) 簌.簌(sù) 骨骼.(gé) 戛.然而止(jiá) D.衡量.(liàng)刨.刮(bào)掸.去(dǎn)大彻.大悟(chè) 3.下列句子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

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

四川特有剧种——“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在华留学

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

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B.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喋喋不休....

。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第2页,共18页

D.我相信你天长地久的承诺是真的,我也相信你海枯石烂....的誓言也是真的。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取名为“小石潭”的原因。

6.与“皆若空游无所依”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选文第①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 B.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C.“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D.小石潭的景物清幽寂静让人难免感到凄清。是作者为它

第3页,共18页 鱼戏莲叶北。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其水十丈见底,视鱼游如乘空。

D.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 7.选文第④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情与景的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B.寂静寥落的景致让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C.文中透露出作者被贬后凄苦心情。 D.作者“记之而去”只因为“其境过清”。

8.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对水中游鱼的描写,用的是特写镜头。 B.“影布石上”表现了日光的强烈。 C.写潭中鱼,有动有静,富有情趣。 D.此时“人鱼同乐”,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第4页,共18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③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请在《式微》和《子衿》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微信红包为什么流行

①2018狗年春节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60亿个,较去年增长了43.3%。发红包最密集的是除夕这一天,达到了142亿个。

②微信红包为什么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这么流行? ③可以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交易成本”来解释。交易成本,简单地说,就是除了价格之外的一切成本,具体到微信红包,指除了微信红包里面的钱之外的一切成本。以前的红包只能面对面给。而现在,哪怕远隔重洋,只需轻轻点击,即可给亲朋好友发一个红包,减少了不必要的奔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④微信红包“润滑”了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 第5页,共18页 它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人情传统形式。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夫妻之间因一点小事儿闹别扭,事后丈夫想和解,但是妻子还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聪明的丈夫就连发20个10元的微信红包,且在红包留言中“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妻子在一笑之余,终于点击接受红包,两人关系和好如初。人们把这种办法调侃为:“和老婆讲道理的正确方式。”

⑤对于关系没那么亲密的人,如普通的朋友、同事之间,因一些小事情的帮忙,如果不酬谢,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以往人们常常会为送什么发愁,有时想用一些小礼物来回馈,又担心送不出手,怕人家当面拒绝了会很尴尬。现在有了微信红包,不管是18元还是88.88元都是一份诚意的表示,所谓“礼轻情意重”。

⑥微信红包的流行还在于它让人们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的乐趣。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收、发微信红包时会产生猜测和期待,并随之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在微信群里,发一个拼手气红包,往往平均下来,每个人抢到的红包可能才一元多钱,甚至几毛、几分,但大家依然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正如有人调侃,地上有一元硬币,很多人都不会弯下腰去捡起来,但在微信群里,为了几毛钱的红包却抢得大呼小叫,也司空见惯。想想如果没有微信红包,“一分钱”显然是给不出手的,而微

第6页,共18页

信红包的出现,让本来无法出手的“一分钱”,也变为了“一分也是爱”,甚至还有了专用表情。其实重要的不是钱的多少,而在于乐趣。

⑦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调查,截止2016年12月,中国微信用户就增加了1000万个。这些用户中,好友数量在200人以上的被访者比例近45%,其中好友数量达500人以上的用户占13.5%。这样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为微信红包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红包作为红包和人际社交网络两者的结合,产生于社交,服务于社交,它的发展、壮大就顺理成章了。

(文章有删改)

10.联系全文,说说微信红包流行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4分)

11.第④段中加点词“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12.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五、作文(60分)

13.题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

第7页,共18页 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B卷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伦奉公尽节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辄.

叱遣之 辄:就 B.然.少蕴藉 然:……的样子 C.若是.者 是:这,这样 D.岂可谓.无私乎 谓:说,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4 第8页,共18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分)

二、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4.“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

了上一句的“____”,也开启了下一句的“_____”。(2分) 5.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灯 巴金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②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

第9页,共18页 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更明亮、更温暖罢。

⑤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

第10页,共18页

人——指路。

⑥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⑦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⑧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⑨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⑩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

第11页,共18页 把火炬弄灭了,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⑪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⑫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⑬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 第12页,共18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着山那边微笑了。

5.文章具体写了哪几盏灯?请概括作答。(6分)

7.文首“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但文末作者又

写道“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联系全

文,谈谈作者从“窒闷”到“微笑”的原因。(4分) 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9.同样是写灯,本文的“灯”与吴伯萧《灯笼》一文中“灯”

的情感内涵是否一致?请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答。(4分)

(二)名著阅读(4分)

10.请写出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谁?(2分)

【甲】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虽然当他在边远的四川省仪陇县诞生后他的慈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时,是无法预见这个名字日后具有的政治意义的。

【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他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除了他曾经在湖北一个窑厂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

【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页,共18页 11.下列诗歌是________(作者)在_________(事件)胜利

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此事件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下列材料都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引发的言论。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当中热爱诗词的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嘉宾的专业解读,让诗词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节目较好地实现了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意图。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 颜芳)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第14页,共18页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范诗银)

材料三 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某杂志执行主编)

(1)《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2)为了把《中国诗词大会》办得更好,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一些改进?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给节目组提两点建议。(4分)

(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引起广大师生的热议。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1.【答案】C(3 分)2.【答案】D(3 分)3.C【答案】(3 分)4.【答案】B(3 分)

二、5.【答案】D(3 分)6.【答案】A(3 分) 7.【答案】D(3 分)8.【答案】B(3 分)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76 分)

三、9.【答案】(1)①斗折蛇行②海内存知③并怡然自乐己(每空1 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第15页,共18页 (2)略(4 分)

四、10.【答案】(1)降低了交易成本;(1 分)(2)“润滑”了人际关系;(1 分)(3)产生了无穷的乐趣;(1分)(4)有庞大的人际社交网络作为平台。(1 分)

11.【答案】不能删去,这是一个表示限制的词语,一方面强调了微信红包带来的人情变革,另一方面不排除变革的局限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 分)

12.【答案】主要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地说明了大家十分享受微信红包所带来的乐趣。(3 分) 五、13.【立意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干要求,“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这就限制了写作的文体,只能写记叙文,不能写议论文、诗歌等体裁。确定文体后再审题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这一题目有两个关键词,“最好”和“我”,作文时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写。就这一题目而言,可以写一件生活中的事,比如学习上屡败屡战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可以写在一次不擅长的比赛上突破自我等;也可以写成长中的一段感悟。题干中要求“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这就要求作文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真事,抒真情,不能为文造情。 B 卷

第16页,共18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线 号 学 题 答 得 名 姓封 不 内 线 封 密 级 班 校密学

一、1.【答案】B(2 分)

2.【答案】(1)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3 分) (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3 分)

3.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以及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形象。(4 分) 二、4.【答案】解行舟人已远(每空1 分)

5.【答案】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难以忍受。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2 分)

三、(一)6.【答案】①平房里射出的几点灯光;(1 分)②雪夜里摸夜路见到豆大的光;(1 分)③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1 分)④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1 分)⑤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1 分)⑥陌生人家桌上的一盏油灯。(1 分)

7.【答案】①黑暗中看到和联想到的几盏灯,给“我”带来安慰、鼓励和指引;(2 分)②人间的光明温暖尽管可能显得有些微弱,但它永远不会消失。(2 分)

8.【答案】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沉睡的大地比喻成沉

第17页,共18页 睡的大海,把灰白色的马路比喻为浪花。形象地描写出了天刚微明时,灰白色的马路在深暗的大地上逐步呈现出来的情态。(4 分)

9.【答案】不一致;本文是以灯光的“光和热”来象征着温暖、鼓励和人生的指引、信念。而《灯笼》中的“灯”则是承载了亲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物是人非的感慨等多种思绪。(4 分)

10.【答案】朱德徐海东(每空1 分) 11.【答案】毛泽东红军长征(每空1 分)

四、12.【答案】(1)《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有厚度、有态度的节目;它可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安置。(4 分,意思对即可)

(2)①增加节目环节,如:加入创作环节。②增加节目深度,如:增加一些鉴赏内容。③选择诗歌时还可以增加其他民族的诗歌。(4 分)

(3)示例:《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给人启迪。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让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大步向前。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4 分)

第18页,共18页

(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