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外文言文阅读1

课外文言文阅读1

来源:意榕旅游网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一)宝物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王惭,不怿而去. ......

【注释】(1)田:打猎。(2)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3)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4)檀子:人名。(5)泗上:泗水之滨。 1、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画2处)(2分)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寡人国小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B. 使守南城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D.则道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

3、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二)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4.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B.道理 C.引导 D.方法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6.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1. 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盖 学 贵 善 思 2.与“或谓君不善学”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而或.长烟一空B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或.异二者之为 D 或以钱币乞之 .3.下面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①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②面山而居 B.①盍改之乎 ②无丝竹之乱耳C.①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②不以物喜 D.①其友李生问曰 ②稍稍宾客其父 ....

4. 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2分)

19.(1)A 2)B(2分,每小题1分)(

20.D(2分) 21.C(2分)

22.①博览群书 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9. 盖 /学 贵 善 思 (2分) 10. D 11. D

12.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

附答案: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 之:到„„去

3、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4、A

5、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一)答案:

1、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2、特:仅, 只 怿: 高兴,快乐 3、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 4、C

5、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 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

译文

二十四年,齐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

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附译文:

孟子说:“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李生论善学者》,收录在《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中,这是一篇讨论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文言文,阐述了“学习重在善于思考,要不耻下问”的道理。

原文及注译

编辑本段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5),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8)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好学,却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跑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光阴消逝,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注释

(1)还:(xuán)通“旋”,转身。 (2)故:特意,故意。 (3)厌:满足。 (4)信:真的。 (5)说:(yuâ)通\"悦\高兴。 (6)罔:通\"惘\困惑。 (7)志:通\"记\记住。 (8)说:(shuì)劝说。 (9)愠:恼火,恼怒,生气。 (10)迨:(dài)等到。 (11)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 (12)而:表转折。 (13)其:他的。 (14)或:有人 (15) 谓 :说。 (16)悉:都。 (17)谢:道歉。 (18)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

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19)烔戒:明显的警戒。 (21)逾:超过。 (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23)盍:何不 (24)逾:越过 (25)虽:即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