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习报告
专 业 班 级:学习学 生 学 号:学习学 生 姓 名:学习成 绩:指 导 教 师:学习
完 成 日 期:
2012 年月 25
12 日
【实习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11-12周,11月12日至12月31日。 【实习目的】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动手训练,才能掌握工程计量计价的基本编制原理及方法。针对这种要求,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理论课结束后安排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以具体几个分解项目为目标,编制一份建筑工程投标文件,将所学的理论内容进行实务性操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结合教材及规范,熟悉掌握工程造价确定的步骤。 (2).熟悉本次实习提供的图纸,培养正确的读图习惯。 (3).按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分项计算工程量。
(4).利用安徽省现行清单及定额计价体系,编制清单及定额计价文件。 (5).按实习作业要求,及时提交成果。 【实习地点】
学院实训楼或具备同等条件实习场所。 【实习设备、工具、材料】
安装有Office软件的计算机。 【实习指导教师】
校外指导教师:具有较丰富工程计量计价经验的工作人员; 校内指导教师:何军建。 【实习作业】
按清单规范要求计算 1.桩基工程量 2.承台工程量
3.设计标高-0.700混凝土梁工程量
工程量计算表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1.土壤级别 2.单桩长度、根数 2.桩截面 3.成孔方法 4.混凝土强度等级 计量单位 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内容 1.成孔、固壁 2.混凝土制作、运输、灌注、振捣、养护 3.泥浆及沟槽砌筑、拆除 4.泥浆制作、运输 5.清理、运输 010201003 混凝土灌注桩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m/根 长(包括桩尖)或根数计算 序号 1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混凝土灌注桩 单位 m 工程量 计算过程 673.35 1、 桩基垫层 ①桩垫层长度、根数:1m、67根 ②桩垫层截面:Ф300 2、 桩基 ①桩长度、根数:9.05m、67根 ② 桩截面:Ф200项目编码 010401005 项目名称 桩承台 基础 垫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 2.混凝土拌和料要求 010401006 3.砂浆强度等级 计量单位 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和伸入承台基础的桩头所占体积 工程内容 1.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2.地脚螺栓二次灌浆 项目特征 m3 序号 2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计算过程 桩承台基础 m³ 85.79 承台厚度:800mm CT1 [(0.577+2.654)×1.799÷2+(2..087+2.654)×0.5÷2]×0.8×8=26.21 m3 CT2 2.5×2.5×7×0.8=35 m3 CT3 3.2×3.2×3×0.8=24.58 m3 CT1+CT2+CT3=26.21+35+24.58=85.79 m3 序号 3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计算过程 桩承台垫层 m³ 12.56 CT1 [(0.777+2.854)×1.899÷2+(2.278+2.854)×0.6÷2]×0.1×8=3.99m³ CT2 2.7×2.7×0.1×7=5.1 m³ CT3 3.4×3.4×0.1×3=3.47m³ CT1+CT2+CT3=12.56m³ 附:计算书
工程量计算表
项目编码 010403001 项目名称 基础梁 1.梁底标高 2.梁截面 3.混凝土强度等级 010403002 矩形梁 4.混凝土拌和料要求 m3 项目特征 计量单位 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并入梁体积内 梁长: 1.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2.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工程内容 混凝土制作、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序号 4 分部分项 工程名称 -0.700砼梁 单位 m³ 工程量 计算过程 32.01 横梁:A轴 (13.35-0.55×2)×0.25×0.6=1.87 1/A轴 1.75×0.2×0.3=0.11 1/A~B轴 (2.875+1.25)×0.25×0.5=0.52 B轴 (3.95+6.8+1.6)×0.25×0.6=1.85 1/B轴 1.75×0.2×0.3=0.11 C轴 (8.45-0.5)×0.25×0.5+(9.1-0.6)×0.25×0.6=2.7 C~D轴 2.075×0.3×0.2=0.12 D轴 (8.45-0.5+9.1-0.6)×0.2×0.3=0.987 E轴 (8.475-0.5-0.275)×0.25×0.4+(9.025-0.6)×0.25×0.6=2.03 F轴 9.0×0.25×0.3+9.55×0.25×0.5=1.87 竖梁: ①轴 (13.75-0.5×2)×0.25×0.6=1.91 ①~②轴 4.375×0.25×0.4=0.44 ②轴 (9.0-0.5)×0.25×0.6+4.0×0.25×0.5+(15.5-0.5)×0.25×0.6=4.025 ②~③轴 4.25×0.25×0.4+8.2×0.25×0.5=1.45 ③轴 (29.5-0.55-0.6-0.6-0.3)×0.25×0.6=4.12 1/3轴 1.6×0.2×0.3=0.1 ④轴 (29.5-0.6-0.6-0.6-0.6)×0.25×0.6=4.065 ⑤轴 29.75×0.25×0.5=3.72
学习 2012.12.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