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8 2013年8月 第34卷第16期 Food Research A 1)evelooment 食品研究笔并发 专题论述 DOI:10.3969 ̄.issn.1005-6521.2013.16.036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 杨建军。关卫省 (1.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系,陕西西安710054; 2.陕西省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生物柴油是一种可替代、可再生、无污染的机动车燃料。传统的酸碱法生物柴油生产工艺能耗大,同时产生 副产物甘油和皂化物,增加了生物柴油分离和提纯的难度。现在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利用脂肪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生 产生物柴油的相关研究上,这主要得益于其温和的操作条件和相对简单的生物柴油下游处理工艺。相对于传统的化 学反应过程,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的障碍主要是脂肪酶的使用成本高、反应速率小、甲醇和甘油引起的脂肪酶失活等。 就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过程中,影响脂肪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此来展望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的 前景。 关键词:生物柴油;脂肪酶;酰基受体;酯交换反应 Perspectives and Progress of Lipase—catalyzed Production of Biodiesei YANG Jian-jUB,GUAN Wei—sheng (1.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Engineering,Chang An University,Xi'an 7 10054,Shaanxi,China; 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Groundwater and Eco—Environment ofShaanxi Province,Xi an 710054, Shaanxi,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biodiesel as an alternative, renewable,non—polluting motor vehicle fue1.Acid and alkaline proces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are energy consuming and generate undesirable by—products that make diicultf the separation and puriicatfion of biodiese1. Attention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use of lipase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conversion rate obtained in gentle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vely simple puriication steps of biodieself and by-products. Comparatively to conventional chemical processes,the major obstacles for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are the cost of lipases,the slow reaction rate and inactivation of lipases caused by methanol and glycero1.In this paper,the factors affecting lipas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lipase—catalyzed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outlook enzymatic biodiesel production perspectives for industrial implementation of enzymatic process. Key words:biodiesel;lipase;acyl acceptor;transesteriicatifon 生物柴油又称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 ters,FAMEs),是以植物果实、种子、植物导管乳汁或动 物脂肪油、废弃的食用油等作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 个单独的脂肪酸甲酯分子,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黏 度,增加了流动性,适用于现有标准柴油发动机使用。 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催化剂可以分为四类:碱,酸,酶 和无机多相催化剂。脂肪酶(EC 3.1.1-3)主要用于催化 水解反应和各种合成反应: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和氨 解反应。脂肪酶在非水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 或酯化反应合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催化体系下,经 过酰基转移反应之后,一个植物油的大分子被分成三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11963) 作者简介:杨建军(1973一),男(汉),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质能源 化工。 稳定性。在许多有机合成包括动力学拆分和不对称合 成中,脂肪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和对映选择性都得到了 成功运用lll。近十年来,脂肪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生产生 通信作者:关卫省(196O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题论述 杨建军,等: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 物柴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主要得益于脂肪酶 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催化不同来源的底物得到生物柴 油,且下游产品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是一个对环境更 加友好的工艺过程。 1脂肪酶 1.1胞内脂肪酶 胞内脂肪酶最主要的微生物来源有Mucor miehei, Rhizopus oryzae.Candida antarctica和Pseud—omonas cepacia。对于生物催化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脂肪酶的筛选和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研究上。胞 内脂肪酶具有制备过程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只能仅仅被使用一次就失去了催 化活性。酶的固定化技术有效的增强了脂肪酶的可重 复性和操作稳定性,并且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底物 的转化速率闭。 到目前为止,研究最透彻的商业化固定化脂肪酶 有Novozym 435,Lipozyme TL IM,Lipozyme RM IM和脂 肪酶PS—C。对于酶法生产生物柴油,脂肪酶的固定化 方法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微胶囊法和共价法 等,如表l。 表1不同胞外脂肪酶的固定化 Table 1 Immobilization methods of different extracellular lipase 吸附法固定化脂肪酶是研究最多的方法,大量的 不同载体被用于吸附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如:丙烯 酸树脂、大孔或微孔树脂、硅胶、水滑石、沸石,多孔高 岭石、硅藻土和纺织膜等。有研究者应用交联技术固 定化E.aerogenes脂肪酶,所得生物催化剂在没有明显 酶活力损失的情况下可被重复使用网,将蛋白质涂层 在微晶体上以降低传质阻力和提高底物转化率也是 一种可行的脂肪酶固定化方法l 7l。Dizge等嘲成功地将 T.Lanuginosu脂肪酶通过聚戊二醛共价结合到苯乙 烯一二乙烯苯共聚物上,对催化芥子花油进行甲醇分 解,得到的生物柴油收率在97%上。 1.2胞外脂肪酶 胞外脂肪酶复杂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增加了其 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时的使用成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使用正在产生胞内脂肪酶的整个微生物细胞作 为生物催化剂,在保证一定的底物转化率情况下,其使 用成本相对较低。丝状真菌被认为是用于生物柴油生 产的较好的全细胞生物催化剂[91,其中Rhizopus和 Aspergillus应用最广。Atkinson等开发了一种使用多孔 生物载体粒子(biomass suppo ̄particles,BSPs)的技术 用于固定全细胞脂肪酶㈣。Ban等Ⅲ1已经用网状聚氨酯 泡沫塑料体BSPs固定R.oryzae细胞脂肪酶,催化大 豆油进行甲醇分解,转化率90%以上。Hama 21研究 了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细胞膜中脂肪酸的组成对生物 柴油生产的影响,另外,他们还重点研究了R.oryzae全 细胞生物催化剂催化甲醇分解反应中脂肪酶的专一 性。将经过基因重组的A.oryzae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用 泡沫BSPs固定化后用于生物柴油生产,在生产96 h 后,转化率达到了94%。与胞外脂肪酶相比,对于工业 应用来说,固定化全细胞脂肪酶意味着一个更低成本 的生产工艺,但也须克服较低的底物与产物传质效率 这一大障碍。 1-3脂肪酶催化的专一性和选择性 基于催化专一性和选择性脂肪酶可以分为三类: 位点专一性脂肪酶、脂肪酸型专一性脂肪酶和甘油酯 专一性脂肪酶(甘油单酸酯,甘油二酸酯或甘油三酸 酯)。从区域选择性来说,脂肪酶也可被分为三类:SH一 1,3位点专一性脂肪酶(水解酯键的R1或R3位点), sn一2位点专一性脂肪酶(水解酯键R2位点)和非专一 性脂肪酶(不能区别出酯键分列的位点)。众所周知,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脂肪酶的位点专一性,其取决于甘 油三酸酯的取代基结构。例如,当sn一2位上的酰基被 烷基残基所替代时,C.v ̄cosum脂肪酶催化专一性就 从sn一3位转移到了sn一1位,在甘油三酸酯分子内酰 基迁移的现象,也有多次研究报道 。脂肪酶底物专 一性在于它能区别酰基链的不同结构特点,如酰基的 性质(自由脂肪酸、烷基酯、甘油酯等),双键的长度及 位点和侧基团的位点等。例如,R.Oryzae脂肪酶能区分 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在最佳条件下,适合催化 C18一脂肪酸和c2一C4一醇的酯交换反应㈣。因此,对于 不同的可再生油脂原料,脂肪酸的选择性对于生物柴 油生产十分重要。 1.4脂肪酶催化动力学和反应机制 脂肪酶催化的醇解反应,对于甘油三酸酯中的每 杨建军,等: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 专题论述 _-====1 3o 个酯键都存在着两步反应机制。第一步是酯键水解和 醇基的释放,接着是第二步酯化,如图1。 H c一0H H2 一0c0R,Hc一0coR1 H2 一0H 2NH2 川fH2C——0c0R3 ∞ —— H, 川fH2C——0coR3 ∞ 川 —圳—。 川 一∞ 1 NH2 NH FAME E.Ae Me E 图1酶促甘油三酸酯合成脂肪酸甲酯机制阎 Fig.1 Mechanism of lipase-catalyzed production FAMEs from triacylglyceridest=] 甘油三酸酯的醇解机制常常遵循Ping—Pong Bi— Bi机制,常被用来描述脂肪酶的催化反应,当然简化 了的米氏方程也可用来拟合实验数据。关于甘油l一酸 酯醇解的动力学研究偶见报道。A1一Zuhair等在遵循 Ping—Pong Bi—Bi机制时,将醇的抑制行为和脂肪酸的 释放一并考虑 。Pilarek等l2 l所描述的Ping—Pong Bi— Bi动力学模型为醇竞争性抑制,其假定:甘油酯键的 断裂和脂肪酶的失活都是不可逆过程,甘油单酯的异 构化则是可逆的。为了酶醇解甘油三酸酯的动力学模 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影响反应的其它因素 也应进行考虑,如:脂肪酶的类型、试剂的用量、有机溶 剂、过渡态的形成与转化、传质阻力、温度对脂肪酶失 活和平衡转化限制的影响。因此,用动力学来描述这 样一个多相的复杂反应体系,各个方面因素的考虑变 得尤为重要。 2影响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因素 2.1油脂来源 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时,脂肪酶催化剂 具有竞争力的一个原因是多种甘油三酸酯都可以作 为不同来源脂肪酶的催化底物,如表1。 向日葵油可以有效地被C.Antarctica,R.miehei,A. niger,C.ugosa,P.cepacia,R.oryzae. Jl ̄orescen. lanug- inosa脂肪酶进行催化反应。大豆油也可以被不同来源 的自由脂肪酶,比如 Miehei,P.cepacia,R.Delemar脂 肪酶或者固定化C.A ntarctica脂肪酶(Novozym 435), lanuginosa脂肪酶(LipozymeTLIM)和R.miehei脂肪酶 (Lipozyme RM IM)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菜籽油则可以 在催化体系中被M.CircineUoides,M.miehei,T.Lanugi— nos。和其它的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由于成本因 素,食用油被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是无利可图的,经济可 行的办法就是使用废弃或无用的油脂作为甘油三酸 酯的来源。牛油已经成功的用于M.miehei和c. A ntarctica脂肪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 。米糠油为廉价 的含有超过80%自由脂肪酸的非食用油也被用于生 物柴油的生产[241。 2.2酰基受体 伯醇、叔醇、直链醇、支链醇、酯类都可以被用于 脂肪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的酰基受体。出于成本和实 际考虑,甲醇和乙醇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中最 常用的醇类。但它们也有缺点,相比较长链醇更容易 使脂肪酶变性失活。Chen等 报道了脂肪酶失活的 程度与醇的碳原子数成反比,Nelson【 1考察了对于 刚一c4不同链长醇,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能力。 发现M.Miehei脂肪酶在酰基受体为伯醇时,产品收 率最高;C.antarctica脂肪酶在叔醇时收率最高;在无 溶剂体系中,P.Cepacia脂肪酶催化棕榈仁油的酯交 换反应,收率则在丁醇时比乙醇时(72%)要低得多l5I。 甲醇在生物柴油的酶法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相 比于其他醇更具有抑制作用,使酶活性降低。解决这 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醇的多步添加,选择新的酰 基受体,溶剂工程对反应体系的改造。以有机溶剂作 为反应介质,可以有效减弱甲醇对脂肪酶失活的影响, 不足之处在于有机溶剂回收困难,在T业化生产中 不具备优势。 2.3有机溶剂 在酶促合成生物柴油中,有机溶剂作为介质可以 促进疏水性甘油三酸酯和亲水性醇的互溶,还可以防 止由于醇浓度过高而使酶变性。最适合于酶法合成生 物柴油的有机溶剂应是疏水性的,例如异辛烷、正庚 烷、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等。当使用不溶性甘油时, 在反应器中其吸附在固定化脂肪酶上,会存在与无溶 剂体系同样的问题。亲水性有机溶剂在酶法生产生物 柴油中很少使用,主要是因为酶分子的必需水层问存 在着强烈的交互作用。亲水性1,4一二氧杂环己烷和叔 丁醇都能确保有较高酯交换反应收率[261。叔丁醇适度 的极性有助于溶解甘油和甲醇,以致于短链醇和甘油 对酶活性的消极作用可以完全消除,从而提高反应收 率和脂肪酶的稳定性。有机溶剂的使用消除了逐步添 加醇的必要性,但是又不得不考虑如何降低因此增加 的后序产品纯化成本。在有或无溶剂时,也许人们可 以得到相似的产品收率,但是有机溶剂更有利于人们 获得较高的反应速率,无疑对于酶法工业化生产生物 柴油有着积极的意义。 专题论述 杨建军,等: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 2.4温度 为了防止脂肪酶活性的损失,酶催化的酯交换反 应总要比普遍的化学反应温度低一些。来源不同的脂 肪酶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最适温度保持在3O℃~55℃ 范围之内。Iso等 报道用P.lfuorescens脂肪酶来催化 油酸乙酯的合成,酯交换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增加而增 加。其它一些研究表明当温度逐渐从30。c上升到40℃ 时,T.1anuginos IM催化的生物柴油合成率也在增加, 但是反应温度超过50℃时酶的稳定性便会下降 。 Jeong和Park报道说Novozym435的最佳反应温度是 40℃,然而对于R.oryzae脂肪酶反应温度超过40 cc会 导致脂肪酶活性的降低 。总之,脂肪酶酯交换反应的 最佳温度的确定需在酶的操作稳定性和酯交换反应 速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5含水量 脂肪酶在非水介质中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水具有 多种作用且水会对脂肪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 影响。水可以在脂肪酶分子的微环境中产生一个油水 界面,以保证脂肪酶构象的“柔性”变化,从而保证了酶 的催化活性。水的添加量决定了此界面面积的大小, 进一步决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收率。脂肪酶在亲水环境 中表现为水解酶,过量的水将加速水解反应而减少酯 交换反应收率。众多研究显示,添加小剂量的水于酶 催化反应体系中,可以提高脂肪酸酯的合成速率。Shah 等[30]报道,没有含水的酯交换反应收率为70%,而含 有5%水的酯交换反应收率则可以达到98%。KaiedaI ] 用C.rugosa,P.cepacia和PFluorescens自由脂肪酶来 测试含水量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C.antarctica脂肪酶 (Novozym 435)在较低的水含量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 催化活性 ,因为高含水量可降低酶的使用寿命。对于 每一个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来说,最佳含水量是添加 水含量增加水一油界面面积获得最大酶活性和减小水 含量使酶水解反应最小化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3反应器 人们设计了不同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器用于酶法 生产生物柴油。用于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的最常用的生 物反应器是半歇式搅拌釜反应器(bath—stirred tank reactors,BSTRs)和填充床反应器(packed bed reactors, PBRs o为了减少操作费用,生物柴油的酶法生产应在 一个连续的操作单元中进行。在实验室规模上,这些 连续的操作单元可以为CSTRs,PBRs,流化床和膜反 应器等。PBRs非常适用于连续的生物柴油生产,但是 也有不足之处,副产物甘油滞留在反应器的底部,且 131=,. 沉积在固定化脂肪酶的表面,从而降低了其催化效率, 所以必须及时地除去甘油。有报道将PBRs成功地用于 生物柴油的酶法生产:使用单一PBR逐步添加甲醇闭, 单一的循环PBR r32 ̄,三个串联的PBRs,并通过中间的 PBR移除甘油和添加甲醇[291,在九个串联的PBRs之后 有一个分离装置来分离甘油[33J。PBR使用的一个最大 好处就是不管有没有溶剂参与,酶的稳定性都可以保 持一个很长的时间。PBRs在无溶剂条件下,必须减小 其压力降和液体流速,这主要通过增大载体尺寸或者 使用溶剂来减少流体流速来实现 。增大载体尺寸也 就增加了传质阻力,从而影响了酶的表观催化活力,是 不可取的。 4展望 在酶法生产生物柴油中,研究对象涉及多种脂肪 酶、底物甘油三酸脂和酰基受体,他们已经成功的用于 废弃油脂的转化,从而消除了传统碱法酯交换反应所 面临的问题。使用甲醇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其 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时完全可以 在较短的生产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而且脂肪 酶完全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当然,这些方面还需要进 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将开发出酶法生 产生物柴油的绿色工艺,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建军,马晓迅,陈斌.生物柴油合成中脂肪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J].化工进展,2008(11):1778—1783 [2]A1-zuhair S,Hasan M,Ramachandran K B.Kinetics of the enzy— matic hydrolysis of palm oil by lipase[J].Proc Biochem,2003,38: 1155—63 [3]A1-zuhair S,Jayaraman K V,Krishnan S,et a1.The effect of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 and water content on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by lipase[J].Biochem Eng J,2006,30:212-7 f4] Costa Rodrigues R,Volpato G,Ayub Maz,et a1.Ljpase—catalysed ethanolysis of soybean oil in a solvent-free system using centrla composite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 Chem Tech— nol Biotechnol,2008,83:849—854 [5]Chen X,Du W,Liu D H.Effect of several factors on soluble lipase— mediated biodiesel preparation in the biphasic aqueous-oil systems [J].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24:2097—2102 [6]Kumari A,Mahapatra P,Garlapati V K,et a1.Enzymatic transesteri- fication of Jatropha oil[J].Biotechnol Biofuels,2009,2:1 [7]Kumari V,Shah S,Gupta M N.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by lipase- catlayzed transesterilfcation of high free fatty acid containing oil from Madhuca indica[J].Energ Fuels,2007,21:368—372 [8]Dizge N,Aydiner C,Imer D Y,et a1.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sun- lfower,soybean,and waste cooking oils by transesteriifcation using 杨建军,等: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展望 专题论述 132 lipase immobilized onto a novel microporous polymer[J].Bioresour Technol,2009,100:1983—1991 [9]Fukuda H,Hama S,Tamalampudi S,et a1.Whole-cell biocatlaysts for biodiesel fuel production[J].Trends Biotechnol,2008,26:668—673 【101 Atkinson B,Black G M,Lewis P J S,et a1.Biological particles of given size,shape,and density for use in biological reactors【J]. Biotechnol Bioeng,1979,21:193-200 [1 1】Ban K,Hama S,Nishizuka K,et a1.Repeated use of whole cell bio- catalysts immobilized within biomass suppo ̄particles for biodiesel fuel production[J].J Mol Catla B Enzym,2002,17:157-165 【12】Hama S,Yam ̄i H,Kaieda M,et a1.Effect of fatty acid membrane composition on whole—cell biocatalysts ofr biodieselefuel production [J1_Biochem Eng J,2004,21:155—60 [1 3】Li L L,Du W,Liu D H,et 1a.Lipase—catlayzed transesteriifcation of rapeseed oils ofr biodiesel production with a novel organic solvent as the reaction medium[J].J Mol Catal B Enzym,2006;43:58-62 【14]Shah S,Gupta M N.Lipase catalyze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Jatropha oil in a solvent free system[J].Process Biochem,2007,42: 409-414 f15]Mittelbach M.Lipase—catalyzed alcoholysis of sunflower oil[J].J Am Oil Chem Soc,1990,67:168—170 [16]Tongboriboon K,Cheirsilp B,H—kittikun A.Mixed lipases for em— cient enzymatic synthesis of biodiesel from used palm oil and ethanol in a solvent-free system[J].J Mol Catal B Enzym,2010,67: 52-59 【17]Wong D W S.LIPASE.IN:WHITAKER JR,editor.Handbook of food enzymology[M].New York,USA:Marcel Dekker Inc,2002,52: 667—680 [1 8]Soumanou M M,Bornscheuer U T.Improvement in lipase—catalyzed synthesis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rfom sunflower oil【JJ.Enzym Mi— crob Technol,2003,33:97—1 03 l 19】Ghamgui H,Karra—chaAbouni M,Gargouri Y.1一Butyl oleate syn— thesis by immobilized lipase from Rhizopus oryzae: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hexane and solvent free system[J】.Enzym Microb Technol,2004,35:335—363 [20]AI—zuhair S,Hasan M,Ramachandran K B.Kinetics of the enzy- mariehydrolysisofpalmoilbylipase[J].ProcBiochem2003,38:1155— 1163 【21】Pilarek M,Szewczyk K W.Kinetic model of 1,3一speciifc triacylglyc— erols alcoholysis catalyzed by lipases[J].J Biotechnol,2007,127: 736-744 【22]杨建军.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在离子液体中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 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109 [23]Nelson L,Foglia T,Marmer W.Lipase-catlayzed production of biodiesel[J].J Am Oil Chem Soc,1996,73:1 191—1 195 [24]Lai C C,Zullaikah S,Vali S R,et a1.Lipase-eatalyzed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rfom rice bran oil[J].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2005,80: 331-337 [25】Chen J W,Wu W T.Regeneration of immobilized 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ofr transesteriifeation[J].J Biosci Bioeng,2003,95:466—469 [26]Royon D,Daz M,Ellenrieder G,et a1.Enzymatic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rfom cotton seed oil using t-butanol as a solvent[J].Biore— sour Technol,2007,98:648—653 [27]Iso M,Chen B,Eguchi M,et a1.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uel from triglyeerides and alcohol using immobilized lipase[J].J Mol Catla B Enzym.2001.16:53—58 [28]Xu Y Y,Du W,Zeng J,et a1.Conversion of soybean oil to biodiesel fuel using lipozymeTL IM in a solvent-flee mediurtl[J1.Biocatal Bio- transforill,2004,22:45—48 【29】Chen G,Ying M,Li W.Enzymatic conversion of waste—cooking oils into alternative fuele 0diesel[J].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06, l32:9ll-921 [30]Shah S,Gupta M N.Lipase catalyze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Jatropha oil in a solvent free system[J[.Process Biochem,2007,42: 409-414 【31]Kaieda M,Samukawa T,Kondo A,et a1.Effect of methanol and wa— ter contents on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fuel from plant oil catalyzed by various lipases in a solvent—free system[J].J Biosci Bioeng,2001, 91:12-15 [32]HSU A F,JONES K C,FOGLIA T A,et a1.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ethyl esters of grease using an immobilized lipase[J].J Am Oil Chem Soc,2004,81:749—752 【33】Nie K L,Xie F,Wang F,et a1.Lipase catalyzed methanolysis to pro— duce biodiesel:optimization of the biodiesel production[J1.J Mol Catal B Enzym,2006,43:142-147 [34]Fjerbaek L,Christensen K V,Norddahl B.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enzymatic transesterification[JJ_ Biotechnol Bioeng,2009,102:1298—1315 收稿日期:2012—11-06